学术投稿

实习护士在急救中的带教

罗丽铭

关键词:实习护士, 急救培训
摘要:为提高实习护士对抢救工作的认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急救工作打下基础,我院从急救前的训练,急救中的配合,急救后的讨论等方面加强对实习护士的带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现介绍如下: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准军事化管理的实施和成效

    随着军队医院的精简整编,聘用护士已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针对聘用护士的特点,我院采用对聘用护士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收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爱琴;丁建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驻锡某部出台《为部队服务办好十件实事》

    作者:周春;罗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应用

    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5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人流术者50例,ASA Ⅰ级,年龄18~35岁,体重40~80kg,妊娠时间40~90天.术前各例均禁食,未用术前药,建立静脉通道后常规面罩给氧,取截石位.将丙泊酚(2mg/kg)经静脉缓慢(约30秒)推注,待意识丧失且无肢体活动后开始手术.根据有无肢体活动,可酌情追加剂量1~2次(1mg/kg).监测BP、HR及SPO2,观察麻醉开始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宫颈松弛度.结果:

    作者:陈东生;程先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眼球摘除142例(142眼)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8~2000年间住院病人行眼球摘除术142例(142眼),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2例中,男性86例,占60.56%;女性56例,占39.44%;男女之比为1.5:1.患者大年龄80岁,小年龄1岁.右眼70眼,占49.30%;左眼72眼,占50.70%.

    作者:赵安利;周海松;高昭辉;陈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胆管缺损的处理(附22例报告)

    目的提高病理性和医源性胆管缺损(损伤)的诊断与手术修复水平.方法总结1992年2月~2001年2月手术治疗22例胆管缺损的经验.结果胆管缺损22例(病理性16例、医源性6例),20例在首次手术中得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有2例LC胆管损伤在术后35、45小时二次手术,其中1例因胆管狭窄,半年后第三次行胆肠Roux-en-y.17例经过1~8年随访,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力争首次修复成功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发现或是首次处理不当并发生胆管狭窄者,应严格把握修复术式的适应证,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王京立;杨敖霖;李界明;李会斌;吴国忠;罗昆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的一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患者一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的患者作了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并一期完成胆囊结石的处理(胆囊切除9例,胆囊次全切除2例).结果均顺利地度过麻醉及手术期,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腹水5例,轻度肝性脑病、脾窝积液、应激性溃疡各1例,均应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天.结论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手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峰;夏宏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了解人工肝大量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时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人工肝大量血浆置换(每次交换同型冰冻血浆3 000ml)疗法共235治疗次,对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大量血浆置换治疗的235治疗次中,发生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疗次(8.1%),恶心、呕吐5疗次(2.1%),过敏反应48疗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疗次(2.6%),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疗次(17.9%),分别通过补充钙剂和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和抗过敏药、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能够防治.结论及时预防与处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人工肝大量血浆置换疗法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高蕾;陈金珠;许家璋;余卫平;隋云华;周永红;盛云峰;何长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胰岛素泵给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我院在对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采用了胰岛素泵连续输注给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擎缨;王静;阮芸;郑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检测血浆ET、ANP、TXB2水平对围创伤性ARDS的临床意义

    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创伤病人在病情演变过程中ET、ANP、TXB2都起一定作用.本文从临床角度研究3项指标与创伤性ARDS的关系,从而为围ARDS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付贵峰;董涛;刘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医疗纠纷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以及高人民法院重新确立的医疗纠纷举证倒置原则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今后一定时期医疗纠纷必将增多.因此,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詹志荣;欧阳晓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

    1病案摘要患者男,76岁,因一天解2次血水样粪便于2000年12月7日来我所就诊.患者无消瘦及体重减轻,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无消化道溃疡史.查体:T 36.4℃,P 80次/min,R18次/min,BP 120/60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皮肤粘膜及眼结膜苍白,双肺无异常,心律齐,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中腹部可触及一鸡蛋大小肿块,质中、可移动、无压痛.

    作者:孔召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影响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死亡率增高的原因.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降低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人发病率及死亡率.[1]高血压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患者能否遵从医嘱,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70例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的用药及生活行为进行追踪随访,对降压效果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作者:岑爱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骨科军人伤病员失眠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睡眠是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维护身体健康的一项基本条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条件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我们曾了解84例骨科住院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51.2%的患者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失眠,入睡困难是骨科患者失眠的常见的类型.造成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疼痛、家庭负担加重、担心伤病预后、生活习惯改变、活动量减少、身体制动不适、环境改变等[1].军队医院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军人伤病员失眠的护理工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住我科78例非手术治疗的骨科军人伤病员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田拥军;苗京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军训致腕舟骨骨折11例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1995年7月~2001年7月收治军事训练伤致腕舟骨骨折患者73例,其中11例误诊,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昌富;徐建成;钟继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反比呼吸加呼气末正压通气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成功1例

    1病案摘要患者男,27岁.因服氧化乐果后昏迷3天,于2000年8月5日20:50急诊入院.入院前2天已在当地医院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治疗,经其它综合治疗脉氧仅维持在70%左右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9.8℃,脉搏140次/分,呼吸34次/分,血压130/80mmHg,脉氧63%(气管插管、呼吸机给纯氧、控制呼吸间歇正压通气).

    作者:赵秋良;陈景开;周辽军;夏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训练致肩关节脱位10例

    近两年来,我们收治训练致肩关节脱位患者10例,经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18~27岁,平均20岁.干部2例,战士8例.左肩伤1例,右肩伤9例;投弹伤4例,单杠伤1例,双杠伤2例,匍匐伤3例;盂下型2例,喙突下型8例.

    作者:温耀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颅骨成形术的有关技术问题

    颅骨成形术的术式不同,有的观点甚至相反.作者总结10余年的手术体会,探讨有关技术的可行性.

    作者:王守森;张少雄;袁邦清;荆俊杰;王如密;张锡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眼睑黄色瘤32例

    二氧化碳激光稳定性好,治疗表浅病灶简捷有效.我科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眼睑黄色瘤患者32例,64处病损区,取得了满意疗效,治愈率达98%,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梁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产褥期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1978年9月~2000年9月,经作者诊治的产褥期突发精神异常,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性脑炎的患者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梅;林军华;王士列;金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囊虫病循环抗原检测结果用于疗效考核的研究

    目的查明囊虫死亡后患病机体内循环抗原(CA)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判定CA检测作为疗效考核标准的可行性.方法用囊虫循环抗原检测试剂盒,对15头囊虫病猪和15例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的变化情况作了观察.结果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猪15头,经剖检证实治愈者13头.其中10头在治疗后15天血清中CA的衰减幅度大于2,治疗30天后13头猪的血清CA衰减幅度大于2,其中3头猪的CA已转阴;治疗后60天CA转阴的猪达10头.未治愈的两头病猪的CA一直变化不大.对囊虫病患者15例,用丙硫咪唑治疗,其中9例经1疗程治愈,治疗后30天的CA衰减幅度大于2,治疗60天后CA全部转阴;3例经2疗程治愈,60天后CA的衰减幅度大于2,1例转阴;2例经3疗程治愈,治疗后90天的CA衰减幅度大于2;另1例严重感染患者经6疗程治疗未治愈,其血清CA的衰减幅度小于2.结论血清的CA吸光度(absorbance)A值变化能准确反应囊虫在患者体内的生存状态,以治疗前后的CA衰减幅度大于2或消失可作为囊虫病治愈的考核依据.

    作者:刘玉;周宗安;邓小昭;王元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