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东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306份,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3306份血清标本中,用TRUST法检测42例阳性,检出率1.27%,用ELISA法检测阳性56例,检出率1.69%,TPPA法检测阳性54例,检出率1.63%.结论:三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均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结果可靠性,应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病人血清采用TP-ELISA与TRUST组合检测,对于TP-ELISA阳性的标本,要用TPPA法做确诊试验.
作者:孙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内服桃核承气汤,外涂三七软膏;对照组90例,内服迪银片,外涂皮质激素软膏.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
作者:吴积华;王会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培养和完善急诊护士的健康心理素质,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加强心理素质的敏感性训练.
作者:陈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立可读目测法造成假阴性,对HBsAg弱阳性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检查乙肝两对半时,用酶标仪比色检测,以免漏检,酶标仪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又有利于质控.
作者:谭卫华;陈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湿热敷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面瘫患者分别采用针刺加湿热敷和单纯针刺两种疗法治疗,6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并比较不同疗程的疗效.结果:第1疗程两组无显著差异;第2疗程、第3疗程,针刺加湿热敷组均优于单纯针刺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加湿热敷疗法优势明显,可以缩短疗程.
作者:王卫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五香暖胃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大黄、延胡索.结果:鉴别专属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家显;陈新兰;欧阳松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三仁汤原为治疗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湿温初起而设.通过宣上、畅中、渗下,使湿邪从三焦分消,湿解热清,则湿热诸症自解.通过辨证施治,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诸科,凡证属湿热内蕴者,均收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付国川;何韵;张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冯志海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教、研工作20余年,对各种内分泌疾病的治疗都有独到见解.
作者:李富成;张志伟;单留峰;吕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分期针灸药并用,对照组64例单用分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56例,对照组痊愈48例,两组痊愈率和痊愈者治疗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宜于推广.
作者:邵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皮下针围刺加点灸、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镇痛及促进疱疹结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治疗如下:①常规消毒皮损部位,在疱疹周围用1.5寸毫针围刺,留针30min,1次/日;②将直径3mm的麻绳用麻油煮沸干燥后备用,用时将麻绳一端点燃,吹灭明火,沿疱疹周围每隔5厘米点灸一壮;③以梅花针重扣皮损局部,以皮肤出血为度,然后拔罐,拔罐数根据皮损大小而定,将皮损拔满火罐为止,留罐5~10min,以拔出每罐拔出黑血2~3ml,局部皮肤充血发紫为佳.拔罐后局部皮肤水汪汪消毒.皮下针每日1次,刺络拔罐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膏外涂患处,5~6次/日;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次,5次/日;肌肉注射聚肌胞注射液2mg,隔日1次.两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痊愈2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痊愈11人,好转13人,未愈6人.有效率80.00%.结论:皮下针、点灸及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定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刺透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透穴合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毫针刺治疗.结果:2组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施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英;曹晶晶;王德飞;杨卫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泻黄解毒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新博林、阿莫西林口服及氯锌油、炉甘石水局部外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口服中药自拟泻黄解毒汤治疗,7日为一疗程,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结论:泻黄解毒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续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临床活动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7.27%),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李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整脊、中药治疗增生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取督脉、带脉穴位,用烧山手法,整脊,用整脊中的扳法,口服通痹汤.结果:痊愈35例、好转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结论:应用中药、针刺、整脊三方面结合,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易于被接受,是治疗增生性脊柱炎的一个好方法.
作者:张震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阐述了络病学说的源流及病因病机,着重论述络病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作者:李喆;阳仁达;李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内经>对气血精神的概念、功能以及气血精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精辟概括,从而奠定了气血精神辨证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有关气血精神病证的论述,充实和发展了气血精神辨证的内涵;近年来身心病证的增多,为气血精神辨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临床基础.
作者:宋福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肾脏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其本质对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及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肾脏生理病理的认识作一概述.
作者:高玉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取36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在规范的内科西药治疗无效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7天,评估其症状、6分钟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P<0.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重度心力衰竭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易小玲;李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痰浊和瘀血在诸多杂病中都可见到,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神经性头痛、骨质增生症、中风、乳腺增生症、心神经官能症、脑囊虫病取得满意疗效,并从中医病机上予以论述.
作者:王亚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以来于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医治疗,另一组采用钙片加维生素D进行治疗,观察半年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中老年骨质疏松呈现不同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中医治疗组的显效比率为28.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41%;中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68%.结论: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具有特殊的疗效.
作者:胡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