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药合用辨治脂肪肝

孙桂玲

关键词:针药合用, 脂肪肝, 辨治
摘要: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是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由肥胖、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及药物等原因引起.肥气是脂肪肝的直接原因,病位主要在肝,病机特点为湿热痰瘀阻滞,肝胆疏泄失调,文中涉及关于脂肪肝的几种辨证治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造影剂肾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造影剂对临床病例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造影剂肾病(CIN)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造影前已合并有肾功能异常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造影前识别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

    作者:高华;徐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梗死急性期并抗磷脂综合征1例治疗体会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的,伴有抗磷脂抗体阳性的临床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血管栓塞是临床表现的根源,常累及多个系统,本例患者反复发生心、脑血管缺血事件,治疗中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而且应用中医活血通络及补肾健脾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褚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刺公孙穴对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及PI、RI影响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是否存在负性影响,为临床治疗相关脑血管疾病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后动脉(P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min、进针得气时、留针15min(行针平补平泻),留针30min(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公孙穴在进刺时,行针时、出针时以及出针后血流速度和PI、RJ与针刺前10min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针刺公孙穴对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既无正性影响亦无负性作用,其后遗效应也不明显.

    作者:程为平;王永悦;蔡佐宾;陈净芸;邹坤杉;陈雪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基于病络理论诊治银屑病浅谈

    本文对病络理论与银屑病病因病机关系,病络理论与银屑病皮损局部组织病理相关性,以及内外合治、调节病络、防治银屑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举例介绍笔者临床案例,为病络学说在皮肤病诊治中的应用提供些许经验.

    作者:周志强;孙占学;李元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0例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20例用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40天.结果:治愈68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7%.结论:用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好.

    作者:牟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透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透穴合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毫针刺治疗.结果:2组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施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英;曹晶晶;王德飞;杨卫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临床活动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7.27%),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李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道地药材浅述

    本文从道地药材的概念、生长环境、品质、加工等方面,对道地药材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指出要加强对道地药材的研究保护,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连树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胸椎节段手法和敷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不同胸椎节段施用手法和敷贴中药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上胸段、中胸段及下胸段3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法与中药敷贴治疗,但3组治疗的胸椎节段不同,其治疗区域分别在胸1~4、胸5~8和胸11~12,观察并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3组愈显(临床痊愈+显效)率比较,中胸段组与上胸段组、下胸段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上胸段组与下胸段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胸段组临床疗效优于其它两组.结论:胸5~8节段区域是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手法与敷药治疗的佳适宜部位.

    作者:韦明;周学龙;林才志;温莉莉;梅向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分期针灸药并用,对照组64例单用分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56例,对照组痊愈48例,两组痊愈率和痊愈者治疗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宜于推广.

    作者:邵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两种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手法复位两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分析,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佳外固定位置.方法:将10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腕伸位固定,对照组49例,采用腕屈住固定.所有病例均经过3个月~5年、平均2.3年的随访,对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两个指标优良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腕伸位固定方式在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好于腕屈位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先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苍耳子熏洗治疗炎性痔10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苍耳子熏洗治疗炎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苍耳子50克煎水熏洗炎性痔,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连续治疗3天后,观察肛门疼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肛缘水肿,血栓肿块的消退程度以及内痔脱出嵌顿的回缩程度作出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5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905,P<0.001).结论:苍耳子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抗炎,修复作用,能迅速消除炎性痔的症状与体征,具有简、便、廉的治疗特色.

    作者:韦耀力;胡俊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浅析络病学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络病学说的源流及病因病机,着重论述络病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作者:李喆;阳仁达;李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药治法概要

    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其病急骤,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临床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脑出血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正在逐步改善,以适应临床急救之需要.

    作者:龙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56例未婚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未婚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6例未婚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例给予中药湿痒洗液行外阴坐浴,对外阴瘙痒严重且皮肤无破损者,外涂达克宁软膏;对首诊病例给予氟康唑口服0.15,反复二次发病者,72小时后加服0.15,同时进行心理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结果:用药后临床有效治愈率为100%,半年内随防无复发.结论:氟康唑口服联合外用湿痒洗液并注重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是防治未婚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满意方法.

    作者:冯玲;宋江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评价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306份,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3306份血清标本中,用TRUST法检测42例阳性,检出率1.27%,用ELISA法检测阳性56例,检出率1.69%,TPPA法检测阳性54例,检出率1.63%.结论:三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均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结果可靠性,应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病人血清采用TP-ELISA与TRUST组合检测,对于TP-ELISA阳性的标本,要用TPPA法做确诊试验.

    作者:孙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银防五味饮治疗小儿风疹8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防五味饮治疗病毒性风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银防五味饮,对照组口服板蓝根冲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3.33%,两者经x2检验(P<0.05),有较显著差异,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银防五味饮治疗病毒性风疹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官超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复元方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元方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复元方组口服复元方治疗11天,与对照组对比伤口愈合时间、伤口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天,术后9天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复元方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第3天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第8天复元方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回升,复元方组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CD4,CD4/CD8比值复元方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复元方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许文捷;刘岗;黄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目的:采用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以骨折部位的中心沿锁骨上缘作-3~6cm长的切口,沿皮肤切口一直切到骨膜,进行少量剥离骨膜,选用2mm或2.5mm克氏针对锁骨骨折进行髓内固定.将针尾埋入皮下软组织中,部分锁骨粉碎型和斜型骨折配合钢丝或丝线进行捆绑.结果:利用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

    作者:魏美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后辨证施护

    目的:总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92例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后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9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满意,排尿顺畅.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严密细致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鞠晓铭;唐红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