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玮
对96例(99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腔内钬激光治疗术,结果67条(67.7%)大隐静脉在术中即刻闭合,术后1周内99条(100%)全部闭合,均无创口感染;2例患者有轻度皮肤灼伤,1例隐神经损伤,3例大腿瘀斑,均经治疗后痊愈,3~4 d出院.提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患肢的观察及并发症处理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沈秀兰;金玲;史云霞;杨筱英;葛琴芳;陈明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以探讨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97.0%被调查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77.3%被针刺伤>1次/年,71.6%在操作和处置中被污染针头所伤,54.6%的针刺伤不能确定感染源;与针刺伤有关的主要操作有清洗、处置注射器、回套针帽、处置临床医疗废物等;在针刺伤发生后40.0%护士不知道报告的程序和处理措施;所有护士都希望获得针刺伤相关的知识及帮助与支持.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不强,职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医疗单位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作者:李映兰;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13例慢传输型便秘行结肠次全切除伴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饮食指导.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均不需用泻剂.提示完善的护理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保障.
作者:卢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围产期饮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5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按初次就诊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35例)和观察组(119例),两组均予药物控制血糖和基本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缮食计划并分阶段进行反馈调整.结果两组孕产妇孕6个月、产前产后1周体重、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科学管理能有效降低围产期母婴的危险因素.
作者:蔡红;孙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总结1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3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认为在患者术前、病情变化、进入ICU治疗、恢复期等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应对心理变化,减轻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手术及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术对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38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对照1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和对照2组(肌内注射给药组)各46例.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χ2=33.6、27.6,均P<0.01),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1、2组(均P<0.01);术后肺炎和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1).结论术中肋间神经冷冻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有效咳嗽、咳痰,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熊静;董翠萍;欧阳灵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常规方法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由于其浓度高易堵塞针头.为解决该问题,笔者采取抽完药液后再抽少许0.9%氯化钠注射液肌内注射的新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用于150例次患者,效果理想,介绍如下.
作者:余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综述肠内免疫营养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肠内免疫营养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作者:曾兢;朱京慈;沈世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1例全内脏反位行肝移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恢复良好,肝功能明显好转,术后29 d出院.提出术前予以周密准备及心理支持,术后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和排斥反应的严密监护以及早期预防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建华;吴雪;孙京旭;马芳;石媛;马文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医院患者就诊的相关因素,了解消毒隔离的地位在影响因素中的变化及患者对其认知情况.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医疗技术、消毒隔离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影响患者就诊的3大因素(分别占24.6%、20.6%、17.4%);患者对消毒隔离的概念认知不足(占77.0%).结论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院应该持续关注的问题;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在患者就诊影响因素的排序中较前,提示加强口腔科消毒隔离工作是提升医疗质量、吸引患者就诊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丽娜;王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13例假两性畸形患者行外生殖器再造术,于术前、后根据其不同程度的羞辱、抑郁、自卑、角色冲突、恐惧焦虑等心理,采取尊重患者、保护其隐私、帮助克服自卑心理及术后自我形象紊乱和角色冲突等措施.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4年,第二性征均接近生理状态(能够结婚和行性生活),均能以术后的性别角色在现实生活中较愉快地生活,提出全面掌握此类患者的心身状况,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心身康复及重返社会.
作者:薛峻岭;尚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150例心脏疾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一次反搏成功127例(84.7%),发生并发症67例(44.7%),其中下肢缺血10例,出血9例,气囊破裂2例,血小板减少45例,感染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根据患者身高选择合适的导管,适当抗凝,加强对术肢和生命体征观察,积极预防感染,是防治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林琼瑜;杨满青;谢建华;姚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 711例(3 418眼)屈光不正行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的患者,予术前精心准备、术后做好眼部护理及指导.结果 1次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者1 669例(3 376眼,占98.8%),随访1~2年,患者视力≥1.0者1 659例(3 315眼,占97.0%).结论术前认真检查、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科学指导有助于提高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成功率,并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作者:吕秋荣;林意玲;江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烧伤患者中实施心理干预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心理干预方式对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体心理干预,由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座谈探讨烧伤有关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干预.采用Zung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对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入院第7天、第14天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烧伤患者实施集体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付京;程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减轻口咽部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出血等反应,克服常规简易冰袋的弊端.方法采用蓝色防水布和塑料薄膜、高弹松紧带、75%乙醇等制作成围脖式冰袋.将148例口咽部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术后用围脖式冰敷袋行颈部冰敷,对照组用简易冰袋行颈部冰敷.结果术后伤口无痛率、止血时间、进食时间、伪膜完整形成时间和预后发音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围脖式冰敷袋能有效减轻术后患者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姚康群;朱虹;姚义珍;刘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7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在全麻下经岩骨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7例患者恢复顺利,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提出根据岩骨入路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患者围术期的特点,于术前做好心理、胃肠道和环境等准备,术后除一般护理措施外,重点进行神经系统的护理,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毛霆;刘希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为制定管理者的培训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管理人员管理技能问卷对767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护理管理者认为人际技能为重要,其评分为(9.38±0.74);技术技能相对不重要,其评分为(8.71±0.91);具有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能力(9.73±0.82)、急救能力(9.64±0.83)、人才的培养(9.63±0.96)对护士长为重要;决策能力(9.51±0.94)、工作有计划(9.46±0.96)、合理使用人才(9.42±0.85)对护理部主任为重要.结论应建立系统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并对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分层次进行培训.
作者:李晓波;苏兰若;王爱萍;郑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外科常采用凡士林纱条进行伤口换药,传统凡士林纱条过于粘稠,在换药过程中纱布孔易被凡士林油剂堵塞,致使分泌物引流不畅.我科对凡士林纱条制作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临床换药,效果较好且无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作者:李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鼻唇沟岛状瓣一期修复鼻尖及鼻翼缺损14例患者,除1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均取得了良好的塑形效果.提出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后注意观察皮瓣的血运,及时排除引起皮瓣影响血运的病因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洪荣;公茂来;王秋菊;张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教师对教师有效特征的认同情况.方法运用临床教师特征量表(CTCI)对45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7.8%~88.9%临床护理教师认为真诚对待患者及关怀患者;知识丰富,并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将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其专业职责;当临床工作发生变化、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及时提供帮助为非常主要的教师特征.不同学历临床护理教师对专业能力、师生关系、个性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均P<0.05);特别在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真诚坦率地对待学生、具有激励学生学习愿望的能力3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学历水平越高,认为该3项越重要.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普遍认同的教师有效特征是其专业能力,而在富有幽默感和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局限和过失有待改进.
作者:王吉平;宣蕊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