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ICU医院内感染的管理

胡林峰;刘凌昕;韩娟

关键词:消化内科ICU, 乙型肝炎病毒, 管理
摘要:消化内科ICU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众多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处于医疗第一线,临床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都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来实现的,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防止院内感染的效果和患者与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近年来,我们根据消化内科ICU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在护理中加以实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低温热疗对肺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温热疗(≤42℃)对肺腺癌细胞株SPC-A-1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对生长周期的影响. 方法:集落形成率实验观察低温热疗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 结果:单纯放射时细胞的Do、Dq值分别为1.693、2.453 Gy,放射合并41.5℃加热时Do、Dq值分别为1.390、1.426 Gy,热增敏比为1.218.放射及热放射后细胞周期出现了再分布.未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到S期细胞比例为14.81%,照射6 Gy后48、72 h分别为18.80%和31.91%;照射后立即41.5℃加热1 h,48、72 h的S期细胞分别为5.89%和9.08%. 结论:低温热疗对肺腺癌细胞系有放射增敏作用,低温热疗能去除放射引起的细胞S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加热抑制了肿瘤细胞对放射所致亚致死损伤和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有关.

    作者:鹿红;陈龙邦;臧静;管小翔;李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肝癌二期手术切除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对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二期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方法:18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治疗,观察SPVE成功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率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 结果:术前SPVE成功18例(100%),右侧门静脉支栓塞后右肝体积逐步减小,左肝体积逐步增大,术前、术后1、2和3周时的右肝体积/ 全肝体积分别为62.9%、60.6%、57.5%和53.0%.术后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减退,表现为肝酶、胆红素升高,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7例低热,4例恶心呕吐.无异位栓塞、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4周,10例(55.6%)完成了肝癌二期手术切除.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简便、有效,可提高肝癌二期肝切除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李令堂;嵇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在腹膜透析液(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后观察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28例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的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20 ml/2 L)后,比较患者透出液巨噬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分泌的变化情况,以及在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的作用下,巨噬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改变的影响. 结果:用药前后患者透出液中TNF-α含量未出现显著变化,分别为(100±63)ng/L vs (116±60)ng/L(P=0.192);腹腔巨噬细胞噬菌率分别为(34.8±12.7)% vs (43.4±9.3)%(P<0.01),杀菌率分别为(23.6±7.7)% vs (32.1±10.2)%(P<0.01);巨噬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其噻唑蓝(MTT)还原能力检测值(A值)分别为0.156±0.051 vs 0.230±0.097(P<0.01).上清液中NO含量分别为(7.72±2.36)μmol/L vs (12.22±2.81)μmol/L(P<0.01).上清液中TNF-α含量分别为(1406±358)ng/L vs (1925±389) ng/L(P<0.01).分离的巨噬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共同孵育后,PDF组和RPMI 1640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较含黄芪注射液各组明显降低(P<0.01);黄芪组上清液中TNF-α、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以1%和2%黄芪组改善较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黄芪注射液剂量增高,上清液中TNF-α、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出现下降趋势,8%黄芪组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与2%黄芪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透析液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可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TNF-α、NO分泌能力,从而增强腹腔局部免疫防御功能.

    作者:蒋春明;张苗;孙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和探讨活体荧光示踪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FDA-SE标记小鼠脾细胞用于体内外实验.标记Balb/c(H2d)和C57BL/6小鼠(H2b)脾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观察标记细胞的增殖情况.Balb/c裸小鼠(H2d)构建移植物抗宿主(GVHR)、宿主抗移植物(HVGR)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标记细胞在外周血及脾的增殖情况. 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到标记细胞荧光强度出现倍减现象,表明细胞发生了增殖;无抗原刺激组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抗原刺激后24~72 h标记细胞停留在脾,第3天后增殖细胞进入外周血液. 结论: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技术可应用于体内、体外实验,有助于对细胞增殖及定位进行检测,在移植免疫实验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必成;昌盛;杜敦峰;唐莉;张鑫;袁劲;周洁;陈忠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去垢剂法提取脂质筏及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用去垢剂提取脂质筏的方法. 方法:依据脂质筏在4℃时不溶于去垢剂的特性,用去垢剂处理去除细胞器和细胞核碎片的细胞膜成分,溶解非脂质筏成分,再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去垢剂不溶组分分离出来.用窖蛋白-1(caveolin-1)作为脂质筏的特异性标记,Western-blot分析检测caveolin-1的表达. 结果:在离心管15%~20%蔗糖溶液界面处可见一条白色的闪亮环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B染色后在相对分子质量24000处可见棕色条带. 结论:去垢剂法是一种简单﹑有效提取脂质筏的方法,成功分离脂质筏是研究它参与信号转导过程的首要条件和基础.

    作者:熊南翔;赵洪洋;张方成;赵甲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及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PCR-ASA)法分别建立了CYP3A的CYP3A4亚型三个新突变点(CYP3A4*4、*5、*6)及CYP3A5亚型的CYP3A5*3基因分型方法,并对中国肾移植人群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CYP3A4*4、*5、*6 、CYP3A5*3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5%、0.76%、0.75%和27.83%;个体突变率分别为2/133、 3/197、3/200和55/115 .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中国肾移植人群中CYP3A4*4、*5、*6、CYP3A5*3的存在可能使其表达的药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作者:储小曼;闵佩清;张静;孔诚;蔡卫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睫毛耻阴虱病

    耻阴虱在临床并非罕见,但寄生于人眼睫毛者却不多见.1947年,日本眼科医师丸尾首次报道阴虱寄生于成人睫毛上,20世纪70年代有报道寄生于儿童睫毛上[1].现将我科近来诊治的1例儿童睫毛耻阴虱病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京;薛汉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勃起功能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强力的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药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的问世给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它并不是对所有的患者都有效,尤其对于某些特定类型ED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和禁忌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希望根据ED的类型获得针对性治疗.但是,只有深入研究各型ED的病因,以找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及机制,才能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在这方面男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作者对近年来各型ED病因学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涛;刘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抑素基因转染人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抑素(内抑素)基因转染人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及检测. 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将人内抑素基因导入人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应用PCR及Western bolt方法检测人内抑素基因的转染和表达. 结果:PCR证实,转染内抑素基因的人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基因组中有550 bp 人内抑素特异性片段, Western bolt分析示人内抑素基因在转染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和分泌. 结论:人内抑素基因可转染到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中并稳定表达.

    作者:冯继锋;朱梁军;胡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卫星通信远程医学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远程医学系统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卫星通信是目前传输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的通信方式.卫星远程医学系统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传输中的阻塞、网络中断等瓶颈问题.作者就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全军甚小口径天线终端(VSAT)卫星通信远程医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发展趋势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周丽君;徐旭东;刘安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系统由IGF及其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组成,体内外研究表明,它们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IGF是一种强力的促细胞分裂素,其作用决定于IG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IGFBP是由6种与IGF高亲和力结合蛋白组成的家族,不仅具有运载蛋白的功能,而且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机制抑制或促进IGF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IGFBP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文斌;周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槲皮素对人肺癌细胞和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①以不同剂量的槲皮素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噻唑蓝(MTT)试验观察槲皮素对人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②将移植有Lewis肺癌的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槲皮素组及顺铂组,均采取腹腔内注射方式给药.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瘤重,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 结果:①槲皮素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呈剂量效应关系.②槲皮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显著下调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PCNA表达水平. 结论:槲皮素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金念祖;茅力;朱燕萍;赵人琤;赵鸿雁;余静;陈景衡;方泰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福利协调发展

    科学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基石,医学是建立在医学科学研究基础之上而得以发展起来的,通过医学研究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科发展,解决临床难题,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据统计,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内,约有60%的课题涉及到动物实验,20世纪大约70%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项使用了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探讨各种疾病的发生、转归与生物体衰老的机制,实验动物总是作为人类的替身,可以说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难者,是生物医学的基石,是人类健康的阶梯.在道德和情义上,实验动物应该受到人类的关爱.重视并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生物医学研究及产业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设人类精神家园的需要,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作者:恽时锋;胡玉红;田小芸;周森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B细胞淋巴瘤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B细胞淋巴瘤(BCL)是一组包含多种不同,临床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肿瘤.根据分子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低生长比率BCL和高生长比率BCL.低生长比率BCL的发病主要为凋亡调控异常致使细胞凋亡受抑,而并无明显的细胞增殖异常.与此相反,高增长比率BCL是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癌基因异常(如Bcl-6和c-myc)致细胞增殖增加所致.部分低或高增长比率BCL均可获得另外的分子异常,主要为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异常,从而进展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作者:杨继红;于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ф)浸润, 多可达肿瘤细胞总数的50%以上.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些作为免疫系统重要组成成分的Mф不仅未遏制肿瘤的生长,反而为肿瘤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其向着更具侵袭性的方向演化.为使临床医师对这一现象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为抗肿瘤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作者:刘驰;霍霞;徐锡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情景教学法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引入和增加了伦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内容,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孕育而生的.如何使护生在护理美学的教育中切身感受到护理的职业美、护理工作美,提高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申萍;杜益平;柏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病理机制迄今仍不明确,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学方面,认为IIM为一组自身免疫损害的肌肉炎症性疾病,非免疫学机制研究不充分.为此,作者对近年来IIM的病理机制(包括非免疫学和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文涛;邵福源;刘新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放射性核素显像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但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核医学领域利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阳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有了很大进展,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或几种临床常规诊断方法,而这应归功于性能优良的显影剂的研制成功.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贾鹏;杜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是在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和非清髓性预处理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体瘤免疫治疗新领域.采取相对低毒、小剂量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其目的不是清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受者对供者的免疫耐受,使供者细胞稳定植活,发挥植入细胞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以清除受者肿瘤细胞.作者对治疗概念、原理、临床疗效和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耿建;陈龙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建设的思考

    作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切入点,从人员结构、编制框架、领导和员工素质等层面,论述了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提出作为推动专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必备的一系列个人能力方面的要求.

    作者:张皖瑜;张国琇;尹湘毅;丁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