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三鲜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宝君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淋证, 石淋, 自拟三鲜汤, 中医药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三鲜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360例淋证(石淋)患者按简单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给予石淋通片治疗,治疗组180例采用自拟三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三鲜汤治疗输尿管结石较石淋通片具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新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内服黑素再生液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配合内服黑素再生液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398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33例窄谱UVB (NB-UVB)照射联合内服黑素再生液治疗,对照1组133例内服黑素再生液治疗,对照2组132例进行NBUVB单纯照射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及Ⅱ组(P<0.05).结论:NB-UVB配合内服黑素再生液治疗白癜风疗效确显著.

    作者:成爱华;韩梅海;王江梅;王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阿片类物质依赖者康复的“毒损脑络”理论基础浅议

    本文主要讲述了阿片类物质依赖者康复的“毒损脑络”理论,证明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臧镭镭;宋月晗;李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元代培养及AD损伤模型制备

    采用乳鼠海马做神经元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并利用Aβ25-3损伤处理细胞,制备AD损伤细胞模型,为后继研究中药脑脊液和血清对神经元保护试验的奠定前期基础.

    作者:姜海英;杨进;刘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醋氯酚酸片复合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全组44例,其中男35例,女9例,年龄17~51岁;病程1年内31例,1~10年9例,10年以上4例;临床表现髂关节痛39例,腰背疼痛41例,晨僵者37例,晨僵时间1~3h,颈肩痛者23例,髂关节疼痛者28例;查体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4”字试验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口服醋氯酚酸片100mg,2次/日,同时口服金乌骨通胶囊1.05g,3次/日,4周为1疗程.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腰背痛、晨僵、颈肩痛、骶髂关节痛、髋关节痛、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4’字试验均明显改善.依疗评价效标准评价,显效17例(占38.69%),有效26例(占59.09%),无效1例(占2.27%).结论:醋氯酚酸片复合金乌骨通胶囊是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振伦;康青乐;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兔BMSCs体外培养及诱导为成骨细胞的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表现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向多种间充质细胞分化的潜能.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特别对构建用于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来说尤其重要,但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和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秦桂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对血浆ADM的影响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对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的影响.方法: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芪术汤口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中医症侯积分、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DM质量浓度,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ADM含量与症候积分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浆ADM质量浓度下降,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与ADM含量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中ADM参与了病理反应过程,并且是芪术汤治疗的现代基础.

    作者:龙佩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广西壮族民间产褥期传统文化近况

    目前发现国内不同地区产褥期的行为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一定的地域、气候和民族习惯有关,因此,广西壮族民间产褥期传统行为和文化必然有着自己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性.对于传统的错误观念,我们予有效地纠正,以帮助产妇们走出产褥期保健误区,鼓励她们科学地“坐月子”,以保证母婴健康顺利地度过产褥期.而对于正确的部分,我们要提倡与传承.

    作者:林辰;范小婷;杨建萍;方刚;温海成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推拿温针配合肩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温针配合肩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62例肩周炎患者,给予推拿温针配合肩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治愈50例,占80.6%;显效8例,占12.9%;有效3例,4.8%;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结论:推拿温针配合肩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作者:张希军;庞向臻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项丛刺疗法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TCD的影响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TCD的影响,探讨项丛刺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项丛刺组、对照组,项丛刺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风池、天柱、完骨震颤进针,针向喉结,入1.5 ~2寸,施以约100转/分速度捻转手法,各约15s,留针30min,期间施手法2次,廉泉,旁廉泉针向舌根直刺2寸,施以100转/分速度捻转手法,各约15s后出针,针感强烈,金津,玉液点刺放血(3天1次).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项丛刺组的总有效率达8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愈显率项丛刺组为70%,对照组为35%,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可见项丛刺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TCD变化看,即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P<0.05,组内、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提示项丛刺疗法可以调节脑梗塞,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结论:项丛刺疗法可以调节脑梗塞TCD,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是项丛刺疗法治疗脑梗塞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鸿飞;白丽;徐明;崔晓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乌梅丸方证分析及临床新用

    本文主要讲述了乌梅丸的方证分析及临床新用.说明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高天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针灸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一种因颈椎退行性变或长期姿势不当,颈部肌肉扭伤,韧带钙化导致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压迫推动脉所引起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其眩晕历时短暂,反复发作,每于头部后仰、向一侧转动时发作,甚至猝倒,改变头位后立即好转,视伴物不清、耳鸣、颈部疼痛等,用针灸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雷忠义主任医师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雷忠义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老中医.主要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和临床研究,尤其对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临床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提出了痰瘀毒互结新论,丰富和完善了中医胸痹心痛证治理论,提高了辨证论治水平,同时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了预后.

    作者:武雪萍;于小勇;刘超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参附注射液预冲管路在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预冲管路治疗在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持续发生血液透析性低血压的3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18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分别给参附注射液、生理盐水预冲液.结果:治疗组透析中低血压发作次数25/216 (11.6%)低于对照组,干体重未达标率27/216( 12.5%)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透析后血压明显低于治疗组透析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患者运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预冲管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简便易行.

    作者:陈云庆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每日2次,中药面膜外敷,每周3次,阿达帕林凝胶,每晚外用1次.对照组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所有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较好.

    作者:赵丽;郭雯;郭建辉;刘玉华;刘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小柴胡汤证——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之三

    《伤寒论》大的奥秘就是太阳主外、太阴主内.本文讲述了小柴胡汤证所在之“半表半里”.

    作者:田合禄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及辨证施护

    术后腹胀是指患者手术后2~3天内,肛门不能自主排气而出现的腹部膨胀等不适感,为外科腹部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与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和手术创伤等有关.其中低钾是患者出现腹胀的主要诱因[1].临床上一般用VitB1肌内注射、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腹部按摩以及术后镇痛[2]等方法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我院外科自2009年以来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刺配合艾条温和灸神阙穴处理术后腹胀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媛媛;于福源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针灸、推拿及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及物理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物疗疗法、推拿、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40例中,痊愈25例,显效6例,改善4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中,痊愈12例,显效3例,改善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物理疗法治疗各方法间可起到协同作用的效果,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群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大黄、芒硝在治疗剖宫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与常规换药方法在治疗剖宫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30例剖宫手术后患者,观察组65例,采用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治疗后终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两样本显愈率进行x2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1),观察组显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治疗.

    作者:张瑞青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补肾活髓颗粒治疗非重型再障的临床观察与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补肾活髓颗粒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安全性及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126例NSA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用补肾活髓颗粒加辨证施护)和对照组(63例,补肾活髓颗粒加普通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62例,主要表现为痤疮、多毛、声音嘶哑、谷丙转氨酶( ALT)或谷草转氨酶( AST)轻度升高,口唇和手指轻微麻木.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39.68%,对照组为58.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时作好中医辨证施护,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王爱红;王文文;王树庆;张丽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