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睡眠障碍婴儿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唐群英;刘仁莲;俞世英

关键词:婴儿, 睡眠质量,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措施,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睡眠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同时予苯巴比妥5 mg/(kg·d),连服7~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于患儿就诊时和3个月末随访时测评睡眠障碍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每次睡眠维持时间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改善婴儿睡眠障碍的重要措施,通过睡眠卫生指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促进婴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提高婴儿睡眠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普拓与顺铂联合化疗辅助治疗宫颈癌的护理

    对14例宫颈癌病人,应用开普拓与顺铂联合辅助治疗.结果11例随访6个月至1年无复发;2例姑息治疗者病情控制;1例复发者盆腔淋巴结消退.提示严密观察化疗毒副反应,对病人行全面护理,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基础.

    作者:居红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浅静脉穿刺两种不同握拳法的对比观察

    时500例浅静脉充盈不佳需行静脉穿刺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即双日采取常规扎止血带后反复用力握拳运动6次,单日采取常规扎止血带握拳1次即行静脉穿刺.结果反复握拳法病人静脉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单次握拳法(均P<0.01).提示静脉穿刺前反复用力握拳,能明显改善静脉充盈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吕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新生儿病房探视模式及管理现状进行阐述.提出需重建探视管理制度,正确地表达人文关怀,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探视模式等设想,以防范新生儿医院感染.

    作者:冯丽琪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止痛消炎膏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将使用β-七叶皂甙钠后发生静脉炎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用止痛消炎膏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止痛消炎膏对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效果肯定.

    作者:范素云;毛雅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5例过氧乙酸中毒病人的护理

    对5例过氧乙酸中毒病人予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3例痊愈出院,2例出现食管环形狭窄.

    作者:柴凤婷;石革建;阎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蒽环类化疗药物外渗因素及护理进展

    阐述了蒽环类药物外渗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阐明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发生渗漏的病人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

    作者:李俊英;向秋芬;张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观察

    将222倒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各74例.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阿托品;B组先间歇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再改微量泵持续泵入阿托品;C组采用人工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结果三组用药过程中病情异常变化和皮肤情况,阿托品用量、达阿托品化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A组与B组效果明显优于C组;而A与B组比较,除达阿托品化时间外(P<0.01),其它各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阿托品救治AOPP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的给药方法.

    作者:艾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护理

    对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采用射频消融根治术治疗,结果均一次成功.提出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心电监护,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

    作者:嵇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肿瘤与普通内科病人抑郁、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肿瘤与普通内科住院病人抑郁和焦虑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影响因素调查表,同时对肿瘤病人(180例)和普通病人(134例)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病人SDS和SAS均分值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普通内科病人(均P<0.01);影响因素前五位为治疗费用、治疗效果、治疗毒副反应、家庭因素及自理能力下降.结论肿瘤病人普遍存在较多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导致较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反应,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及整体护理干预应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黄华兰;王妙君;陈惜遂;洪文郁;陈琼芝;李洁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更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溶媒肌内注射致痛程度观察

    探讨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缓解病人疼痛程度,采用双盲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即单日用无菌注射用水作溶媒,双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结果两种溶媒注射致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肌内注射HCG,可减轻注射致痛程度.

    作者:李华春;尹冬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氧化电位水用于氧气湿化细菌检测及对小鼠肺部的影响

    探讨氧化电位水作为氧气湿化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机将32只雄性小白鼠分为两组各16只.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采用氧化电位水作氧气湿化液,分别于吸氧24、48 h进行细菌学监测;48 h取小白鼠支气管及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湿化液对小白鼠支气管粘膜和肺泡壁均无病理性影响(均P>0.05),氧化电位水细茵污染阳性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注射液(P<0.01).提示氧化电位水作为湿化液安全、有效,能较好防止给氧过程中获得性感染.

    作者:周秀珍;吴津晶;罗曼;徐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情况,为预防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6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资料.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以呼吸道为主;高危科室为1CU;主要诱发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刺的应用及侵入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茵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1.33%),对氨曲南耐药率高(89.20%).结论需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预防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作者:李秀云;徐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延迟治疗相关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治疗时间延迟原因,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AMI病人从发病到就诊、就诊到做心电图、就诊到再灌注治疗时间,并以发病到就诊超过12 h为院外延迟,从就诊到治疗超过30 min为院内延迟.以60岁为界分为非老年组(47例)与老年组(158例).调查两组病人院外延迟、院内延迟的原因.结果3个时间段老年组均较非老年组延迟(均P<0.01);院外因素延迟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其中以症状不典型、对AMI认识不足为主.结论老年AMI病人存在延迟治疗现象,需加强健康教育,开辟AMI病人绿色生命通道是重要对策.

    作者:何桂香;陈亚平;唐湘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静脉输液时头皮针的固定方法常分别将针柄固定后其针管行环形固定.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常规固定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为克服其弊端,我们对常规固定法进行改进,经临床应用800余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杨翠容;龚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静脉置管穿刺针头滞留物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为探讨穿刺针头滞留物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对83例周围静脉及96例深静脉置管穿刺后退出的针头及内套针腔内滞留物进行细胞学形态和细茵学检查.结果滞留物与病人病程、性别、年龄及体重、穿刺部位有关.

    作者:王登秀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将1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及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输入的液体采用高氧液仪进行氧活化处理(加入胞二磷胆碱50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高氧液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彭翠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金黄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观察

    2000年元月至2002年12月,我科门诊采用金黄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3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兆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乳果糖联合氧氟沙星保留灌肠降低肝性脑病血氨效果观察

    将96例肝性脑病(HE)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护肝、抗肝昏迷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乳果糖联合氧氟沙星、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有效率及病人平均清醒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乳果糖联合氧氟沙星保留灌肠,可调节肠道茵群,使氨的产生和吸收减少,使病人平均清醒时间提前,促进HE的好转.

    作者:赵天群;郑美群;李晓会;陈锐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龙血竭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将63例住院糖尿病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局部换药方法;龙血竭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龙血竭(0.3~0.9 g)粉撒于创面后包扎.结果总有效率、溃疡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局部应用龙血竭对糖尿病足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功能.

    作者:陈长英;陈灵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频谱仪照射辅助治疗外周静脉置管局部肿胀效果观察

    将经外周静脉置管致局部肿胀的65例病人随机分为A(35例)、B(30例)两组,A组用50%硫酸镁湿敷联合频谱仪照射,B组仅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A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提示用50%硫酸镁湿敷联合频谱仪照射能明显消除置管所致局部肿胀.

    作者:凌艺;岳利群;熊爱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