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肖柳红;钟华荪;李宗亮;邝星驰

关键词:广州, 城区, 老年人健康状况, 生活质量调查, 老龄化速度, 生存质量, 社区护理, 老龄人口, 国家, 越秀区, 问卷, 对数, 保健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1].研究和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是保健事业的重要内容.1996年7~9月,我们以问卷方式对广州越秀区诗书街老年人进行了包括健康状况在内的生活质量调查,探讨老年社区护理,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1978年9月至1997年5月共行肾移植537例次,4例发生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经严密观察、及时抢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贞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护理学杂志>伴我成长

    1992年7月,我的第一篇习作<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参加内科护理学习班随感>在<护理学杂志>刊登,后来,许多护士姊妹来信或在学习会议期间与我交流,共抒同感.尽管多年过去了,我仍清晰地记得参加学习班的一切.是<护理学杂志>的老师们,用真挚的情感、丰富的知识教诲了我,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作者:杨菊凤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预防外伤性截瘫病人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探讨

    对35例外伤性截瘫病人受伤早期用两种不同方法施行泌尿系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即早期关闭尿管定时放尿,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且中途不更换尿管,不行膀胱冲洗.结果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方法(P<0.01).故认为早期关闭尿管是预防尿路感染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晓枫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避光输液装置的改进

    临床上常使用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硝普钠等,由于其水溶液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因此,在输液时需避光进行.临床上常采用桶形黑色布袋进行避光,但不易观察液体下降情况.改进后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栋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肺部听诊在胸外科病人护理中的意义

    我科自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将肺部听诊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逐步使护士掌握了正常呼吸音、痰鸣音、哨笛音和其他病理性呼吸音的鉴别,提高了护理质量,介绍如下.

    作者:任晓云;王军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68例腮腺肿瘤病人的术后护理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由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相连,因此,术后可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甚为重要.1987~1997年我科对68例腮腺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对手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及主要护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朱意君;陈贵芹;李彩虹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积液滴式引流术的应用及护理

    由结核引起的胸腔积液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除进行抗痨治疗外,并需多次反复胸腔抽液,这种方法损伤大,增加病人痛苦.于1995年12月至1997年9月,我科改用滴式引流法,对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进行积液引流,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田凤鸣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间断排尿法与提肛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观察

    据有关报道,65岁以上人口中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0%,养老院中则为30%~50%,高龄女性中11%有不同程度尿失禁,30岁以上女性中有轻度尿失禁[1].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症状,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骨盆肌肉支持结构的退行性变化,膀胱过度膨胀,膀胱括约肌无力;由于肥胖引起腹内压增高,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尤以中老年妇女为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笔者采用间断排尿法和提肛法训练盆底肌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轶群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实行整体护理的体会及思考

    我院从1996年11月起在医院部分病区开展整体护理试点工作,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熊诗华;张胜芝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佳治疗方法的研究

    为了筛选出一种对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药源性便秘进行标本兼治的方法,作者通过随机抽样,对住院的174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组(前3组为用药组,第4组为对照组),分别口服Vit B1、温盐水、蕃泻叶合剂与对照组逐个进行对比观察,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提示前3组对药源性便秘均有治疗作用.但对治疗效果、病人易接受程度及副作用大小比较,Vit B1优于温盐水及蕃泻叶合剂,有既治标又治本作用.

    作者:丁佐梅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超选择颈动脉栓塞治疗搏动性耳鸣的护理

    耳鸣属临床常见症状,但与心律节律同步呈搏动性者少见.搏动性耳鸣分为动脉性与非动脉性两类,前者包括动、静脉短路,动、静脉瘘;后者包括颈静脉耳鸣、心输出量增加、颅内压增高等所致的耳鸣[1].我院于1995~1997年收治2例,主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荣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并发高血压反应的护理

    对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手术后的血压变化观察发现,有79.5%的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周围动脉血压升高.其特点为血压升高的幅度与动脉导管直径成正比;血压升高以舒张压较收缩压明显;血压升高多为一过性等.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有效地防治了术后高血压、脑水肿、左心衰的发生.

    作者:董秀芝;任美娥;杜乐英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护士长培训工程的实施与效果

    开展实施护士长培训工程,是现代医院管理不可忽视的基本要素,对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院自1996年开始,对护理部主任、护士长采取集中轮流离岗培训.选择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为集中培训定点单位,从业务素质到护理管理统一训练,统一要求.对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江;王晓君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致骨破坏1例的护理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又称汗孔癌,为罕见的皮肤肿瘤,其特征为皮肤上发生斑块或结节状损害,部分呈疣状改变,病变多位于下肢皮肤,部分见于躯干、头皮,亦可发生在上肢,30%的患者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少数发生远处转移[1].我科1996年1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陆鲜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抗精神病药引起猝死的临床分析

    通过对1986~1996年住院精神病患者17 786例中33例发生猝死的时间、猝死前的主要精神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经治疗3~6个月出院精神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死因与用药剂量、合并用药、躯体状况等有关.提出应用抗精神病药要加强巡视观察及监护,以便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者:梁绮霞;梁保嫦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肾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11例

    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及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经对11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总结了术后对移植肾功能的监测;精神变化及出血倾向的观察,利于及时发现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对肝功能衰竭进行了分析,认为发病原因与病毒性肝炎、感染及药物性肝损害有关,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发病诱因.

    作者:杨淑玲;宣蓓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改进硫酸镁湿敷方法预防化疗静脉炎

    对白血病病人目前普遍的治疗方法是静脉用化疗药,化疗药物刺激性强、毒性大,静脉滴注后,极易发生静脉炎.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改进硫酸镁湿敷方法,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宫英丽;尹丽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应用CD棒矫正脊柱侧弯患者的程序护理

    脊柱侧弯是指患者的脊柱偏离中线,形成向左或向右的弯曲.它不但影响患者的身高、体形或劳动,重者可导致发育不良、胸廓缩窄、骨盆倾斜、心脏移位、心肺功能不全、甚至截瘫[1].目前好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治疗.1996年5月,我院首例应用CD棒矫正脊柱侧弯获得成功,并实施了整体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曾志远;方汉萍;杨志纯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氏畸形的术后监护

    Ebstein氏畸形是一种罕见的三尖瓣先天性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预后不佳,手术病死率高达40%~50%[1].该畸形的病理解剖有三个特征:①三尖瓣隔叶和后叶下移至右心室内;②有一个房化的右心室部分,位于三尖瓣环与隔叶、后叶附着处之间;③右心室畸形(三尖瓣以下的功能性右心室腔显著减小),室壁薄,收缩功能减弱.本病因其畸形特点不同,手术方法各异如三尖瓣成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目的是矫治三尖瓣功能障碍和折叠房化右心室部分.我科于1992~1997年对5例Ebstein氏畸形的患者施行三尖瓣置换术,均治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监护介绍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4例护理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子的一种常见病,中医将其归为淋证.我科1993~1995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4例,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1998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