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王彤
目的:探讨同侪互助活动对住院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SCI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加同侪互助活动.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侪互助活动有助于改善住院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情绪,并有助于更快地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缪洁;李晓玲;阳庆军;许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髌骨外脱位是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脱出股骨滑车的一种异常病理活动.在年龄 10~16 岁,没有髌骨脱位家族史的女性中更易发生[1].解剖结构正常的人多因高能量、膝关节多方向的扭转活动导致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发生断裂而脱位[1 -2].MPFL 起自收肌结节并偏头侧走行插入髌骨,在髌骨附近止点走行于股内斜肌深面,被认为是维持髌骨内侧稳定性的主要静力性结构[3].2018 年Joseph 等[4]一项为时 2 年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针对没有胫骨结节至股骨滑车沟距离(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TT-TG)增加和高位髌骨且经历多次髌骨脱位的患者,MPFL 重建是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MPFL 重建术的效果取决于手术技巧及术后康复的介入时间及方式[5 -6].2017 年 Zaman 等[7]发表的系统评价显示,临床上多采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自体移植的方式进行 MPFL 重建.临床研究表明术后 1~3d 进行康复训练对缓解下肢疼痛[8-11],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生长,预防疤痕形成及 关 节 囊 粘 连 有 显 著 效 果[12].人 类-环 境-作 业(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PEO )模 式,探 讨人、环境、作业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基于此模式,针对髌骨外脱位的患者,在临床手术恢复个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况后,康复训练需进一步改善个体的躯体功能,并且关注他们的作业活动,社会参与,以及环境、躯体功能、作业活动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师需要为患者制定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工作及社会.
作者:吴静怡;杨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据统计,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75%患有骨关节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干预方法,在过去10 年中增长了 73%,但是术后恢复时间长,部分恢复不理想,与近年来的快速康复理念不符[1].如有康复治疗参与,将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其康复进程,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现将膝关节置换术相关康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冉;宋为群;杜巨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病变腰椎小关节痛点辅以脉冲整脊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对2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对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君;李兆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ALS)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以及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VAS及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
作者:曹贤畅;吴小丽;张和妹;张中伟;张翠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LINC)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INC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评定患者认知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及2个月后,2组MMSE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2个时间点观察组2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及2个月后,2组的LOTCA总分及各项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2个时间点观察组LOTCA总分及各项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LINC治疗,有利于其认知功能的改善.
作者:孙莉;沈晓艳;叶维;严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定期给予常规的咨询及建议;康复组在这基础上给予以吞咽功能训练及心理、运动、饮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S)评价患者与家属的情绪状态;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价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结果:放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康复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指数和抑郁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个月,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放疗后3个月,康复组家属的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以缓解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剑锋;石洪峰;宗敏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摸索抑制神经干细胞(NSCs)中β-catenin表达的合适条件,为获得抑制β-catenin表达的NSCs做准备.利用抑制β-catenin表达的NSCs,探索wnt/β-catenin通路在脉冲强磁场促NS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双侧侧脑室下的NSCs,然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4d.利用RNAi原理构建β-catenin shRNA慢病毒载体及阴性慢病毒载体,并转染NSCs,确定合适的感染复数(MOI)值.将NSCs分为阴性组(阴性病毒转染组)和实验组(β-catenin shRNA病毒转染组),并用4T、0.1 Hz、8次的脉冲强磁场干预.在用脉冲强磁场干预后的1d、7d,采用CCK8法检测阴性组和实验组的NSCs增殖情况.结果:β-catenin shRNA序列在MOI=10时,对NSCs中β-catenin的抑制效果好.阴性病毒组在脉冲强磁场干预后1d、7d时NSCs增殖明显(P<0.05),而实验组在干预前后NSCs增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wnt/β-catenin通路在脉冲强磁场促NSCs增殖中起作用.
作者:龙兴蓝;许涛;邹丽丽;蒋婷;彭涛;孙衢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在学龄期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学龄期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同时采用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测定双侧屈髋峰力矩(PTF)、伸髋峰力矩(PTE)、双侧屈伸髋峰力矩体重比(PT/BW).结果:3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左右侧下肢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PT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S角速度双侧峰力矩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左右侧下肢PTF、PTE、PTF/BW及PTE/BW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BBS评分治疗前后虽然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作为康复治疗中有效的肌力训练的手段,能够在痉挛型脑瘫患者上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评估运动的干预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收集运动对AD患者干预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国外研究,5篇国内研究),结果提示运动可以提高AD患者的认知分数(SMD=1.54,95%CI[0.99,2.09],P<0.01,I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的干预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赵兰;王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锻炼改善维持性血透(MH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类疗效指标.方法:选择在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治疗(>3个月)的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6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接受MHD常规治疗,康复组另外在MHD间歇期接受了心脏康复锻炼,内容包括:根据6min步行试验结果,设计合理运动处方;从低运动量开始逐渐加大;经常随访、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和体重变化.2组对象分别在治疗前后接受了心脏超声心动图、透析充分性及运动耐量指标、肾脏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KDQ)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康复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脏指数(CI)、左心室内径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康复组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康复组的KDQ多数分项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0.05).结论:心脏康复锻炼可以明确改善接受MHD治疗心衰患者各类疗效指标.
作者:齐丽;陈烨;陈雷;姜秋岩;李春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2组腰部活动度及疼痛评分,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腰部前屈、后伸、侧屈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温针灸联合中医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部活动度及降低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液体管理、镇静、营养支持等;研究组在给予常规ICU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共训练2周.观察记录原发疾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评分和肌肉含量,并分析2组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情况.肌肉含量指数采用四肢肌肉含量比身高的平方(ASM/Ht2)表示.结果:发病后1、2、3个月,2组MRC总分、MBI评分和ASM/Ht2均逐渐提高(均P<0.01).研究组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冯翀;折艳涛;韩慧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 自 2013 年 以 来,采 用 双 指 推 腰 法 联 合 独 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所选 63 例患者系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腰三 横 突 综 合 征 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1],X 线排除骨折、肿瘤.根据就 诊 时 间 顺 序 随 机 分 为 2 组,① 推 腰 组32 例,男 22 例,女 10 例;年 龄 (38.3 ± 5.7 )岁;病 程 (25.9 ± 7.3)d.②微波组 31 例,男 20 例,女 11 例;年 龄(39.2 ± 5.9 )岁;病程(25.5±7.1)d.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组患者均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药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热服.①推腰组加用双指推 腰 治 疗,患 者 取 俯 卧 位,腰 部 放 松 手法,医者以推、揉、按、 等手法作用于脊柱两侧膀胱经,重点部位在腰椎;双指推腰弹拔,医 者 用 拇 指、中 指 分 别 挤 压、弹 拔 第三腰椎横突顶端(阿是穴)的两侧,手法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腰椎斜扳法,患者左右侧卧位各一次,以患者舒适为度;用掌擦法,擦两 侧 膀 胱 经,以 透 热 为 度,重 点 在 腰 椎两侧 ;以牵抖法和屈膝屈髋法作为结束手法.每日 1 次.②微波组加用微波治疗:输出功率 70w,每次 10min,每日 1 次.
作者:柯于麟;陈顺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对于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镜像组1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针对偏侧忽略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中国行为性忽略测试-香港版(CBIT-HK)量表进行评估,并分别比较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CBIT-HK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3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镜像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短期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侧忽略症状.
作者:侯红;吴玉霞;王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高的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1].而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占总卒中的 45.5% ~75.9%[2].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一方面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另一方面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探索针对脑缺血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肖华;陈潞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关节松动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肩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7、14、21和28d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肩关节活动度(ROM)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治疗后7d及14d后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1和28d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MS评分及ROM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松动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可,值得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国林;季向荣;黄洪斌;陈红卫;陈超丽;林忠凯;方斌;葛金花;赵长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后效应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15例.所有治疗组都进行系统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tDCS治疗,观察组1给予作业治疗(OT)及tDCS治疗,OT在tDCS治疗前进行(即OT+tDCS),观察组2给予tDCS治疗后联合OT训练,OT在tDCS治疗后即刻开始(即tDCS+OT).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及Jebsen-Taylor手功能(JTT)评定,评估患者手功能及运动控制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U-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且观察组2评分更高于观察组1(P<0.05).治疗后,3组患者JTT手功能评测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测试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且观察组2治疗前后时间差值明显高于观察组1(P<0.05).结论:tDCS后效应期加强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手功能康复.
作者:叶阗芬;余齐卫;刘毅;袁振;徐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二、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情况,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康复诊疗费用等进行评估,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改革与完善相关医保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支持与可行性建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共收集了86家医疗机构的数据,其中三级医院24家,二级医院62家.结果:本市16家(80.0%)三级医院以及43家(69.4%)二级医院开设了康复科;二、三级医院康复科室开设情况、科室总面积、病房设置情况、科室人员配置、科室资金硬件投入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无一家医院完全符合国家《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的全部软硬件要求;二、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室开展康复诊疗领域较为局限(主要为神经康复与肌肉骨骼康复),且并未形成有效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结论:天津市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医疗康复资源缺乏、服务能力较差、医保政策制定与实际实施不匹配等问题.应在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框架内加强康复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及人才培养,完善医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增加社会认知.
作者:章稳;郭琪;高连欢;李东;刘建军;赵勇;冯颖;刘会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urke倾斜量表(BLS)以及Sheikh躯干控制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8周治疗,2组BBS及Sheik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BL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3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乃国;周伟宏;王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