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鹏凌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的护理效果.方法:结合手术方法,在围手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饮食控制.结果:本组15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蔺燕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使患者了解、掌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相关知识及处理方法.方法:通过讲解、录像、实践练习等方法.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此术有一定的了解,消除了其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在紧急情况下可自行处理.结论:PICC置管术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更多患者认识此方法,接受此方法,提高PICC置管术的成功率,使其在临床中发挥更多、更广的作用.
作者:王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防范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理学知识和文献报道,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处方不合理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结论:防范不合理处方的出现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共同努力.
作者:郭喜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通过分析阅述钙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影响,幼儿期时钙的需求量大,每日保证充足的钙,使其骨骼、内脏、大脑得到充分的发育,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有效的预防核医学护士的职业性损伤,并进行自我防护.方法:职业性损伤包括五大类,物理性危害与防护、化学性危害与防护、事故性危害与防护、生物性危害与防护、工作环境危害,心理社会和组织危害的防护.结果:本文通过各种损伤进行一一讨论,可有铲的预防核医学护士的职业性损伤,并进行自我防护,保护了护理人员的身心伊朗2.结论: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中往往会发生损伤,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身体伤害,而影家庭和工作.通过本文叙述,使护理人员掌握护士职业性损伤与自我防护的方式方法,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生率,保护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任守琴;顾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总结住院患者留置胃管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询问法调查60例住院患者留置胃管后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因为.结果:留置胃管后常发生口咽干燥、排痰不畅、鼻咽部粘膜损伤、恶心呕吐、活动受限、损伤仪表自尊等不良反应,误吸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却是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应针对上述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大程度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
作者:张法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4种方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效果及成本.方法:分别选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阿奇霉素、注射用克林霉素,分别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结果:4组间疗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费用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治疗成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方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成本低.
作者:马雁;高琦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方法:对10例食道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于术前术后实施全面护理,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VL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的优质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经常通过优化直线加速器小机头方向,使多叶准直器(MLC)射野形状与靶区形状适应性达到佳,但是,在需要使用楔形板的时候,旋转小机头可能与楔形板方向发生冲突.本文讨论了医科达加速器提供的全向楔形板omni-wedge的原理,比较了在脑肿瘤三维治疗计划中应用omni-wedge与标准物理楔形板的区别.方法:利用医科达Preci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选取5例肿瘤体积较大、偏心性生长的脑肿瘤病例,对每个病例分别设计两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60GY/25次,用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和计划总跳数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差异.结果:omni-wedge计划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2%~4%,总跳救平均减少37%.结论: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应用omni-wedge,显著提高靶区均匀性,大幅度减少机器跳数,提高计划质量.
作者:刘永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病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方法:病区护士担负着住院病人的护理工作.结果:应用传统的病区管理模式中,病区护理只是进行诊疗活动的场所,并无对该区域的各项事务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的职责.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和理念,对病区管理流程再造,使各项工作更加有序.
作者:关荣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近年来脑梗死的研宛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急需突破的重要领域.本文从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GABA及其受体与受体基因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史婧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壁切除+脑池开放术18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0例.结果:随访3~12月,28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颅脑CT或MRI显示,26例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另2例患者囊肿体积缩小不明显.结论:具备手术指征无明确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凌成明;刘业;石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术前访视中的重要性.方法: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中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结果:有效的术前访视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处于佳心理状态.结论:有效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有效沟通的技巧应用有效的沟通方式,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处于佳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服务.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举世瞩目的艾滋病(AIDS)病例的增多[1],给我们的临床带来了挑战,工作量的明显加重,工作节奏加快,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他们的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己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此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探,并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作者:冀桂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2个月.因发热14天、皮疹九天、肢体抖动、昏迷1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4天开始出现发热,热峰达40.0℃.发热第5天出现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及腹股沟区,为粟粒大小斑丘疹.于出疹后第八天出现频繁肢体抖动,并渐昏迷.因病情危重,外院诊断不明,于病程第14天来我院诊治.追问病史,患儿生后8月时接种过麻疹疫苗.
作者:傅鸣郁;朱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规范护士行为,提高门诊输液质量.方法:根椐输液室的特点制定完善的输液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护士特点分层指导管理,合理分组排班.结果:提高了门诊输液病人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加强输液护士的管理,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质量及门诊输液的质量,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作者:周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不稳定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的病症,其预后与早期识别、积极治疗有极大关系.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因子之一.在不稳定心绞痛早期检测C反应蛋白,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必要的干预,对疾病的转归影响重大.本文就不稳定心绞痛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利民;石运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从新生儿静脉输液材料的发展、部位选择、穿刺方法的改进及封管液的选择和封管技术的探索研究方面综述新生儿静脉输液护理.方法:探讨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新生儿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方法的选择、封管技术等.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各种改良的穿刺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液技术不断的新的突破,向安全性、准确性、科学性、舒适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春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疾病的研究探索,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109例患者病例的采集观察与艰踪自拟处方.结果:对不同病例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结论:通过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殷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保证门诊输液病人安全、快捷、有效,给患者提供更好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制定出静脉输液服务质量、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门诊输液过程中心理护、掌握各种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加强病房病人巡视质量.结果:患者能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依从性好,避免医疗纠纷.结论:门诊护士必须做到全面细致,加强患者心理沟通,在操作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以免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引起护患纠纷.
作者:郭培英;卢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