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霞;王春娥
新生儿肛门直肠细小,灌肠时容易损伤黏膜.我科用头皮针管代替灌肠管,用于给新生儿开塞露灌肠48例,收到满意的效果,介绍方法如下.材料:头皮针一支去掉针头金属部分和一次性10毫升注射器一支.
作者: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来内科收治的糖尿病足病患者进行了综合的、全面的、细致的治疗和护理.结果:56例糖尿病足病患者1例患者截肢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积极有效全面综合的治疗和护理对糖尿病足病患者病情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慧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脂肪肝现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同时进行脂肪肝患病有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根据腹部B超脂肪肝诊断标准确定患脂肪肝的病例,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63.3%,主要危险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饮酒、缺乏运动等.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碘伏对浅二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50例浅二度烧伤患者用O.5%碘伏湿敷创面,观察疗效.结果:50例浅二度烧伤的患者全部治愈结论:碘伏可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
作者:莫少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结肠气囊肿(pneumatosiscystoidsintestintestinalis,PCI)又称为囊样肠积气,是胃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气性囊肿,临床罕见.现将我院发现的一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李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7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22例,其中16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诊断及治疗,对诊断、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死亡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可行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乔山;李君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收集35例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实验室检查,可大大降低误诊率.结论:通过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相关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子玲;冯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老年肺癌晚期病人身心严重痛苦,对此类病人实行人文关怀.方法:通过对30例此类病人实行人文关怀,整体护理中渗透人性化护理,具体体现在如何减轻疼痛,如何设置环境,保持呼吸通畅,皮肤护理的人文措施和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使护士在临床实中实践中对人文关怀进行理论和循证探索,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结论:人文关怀措施提升了护理质量,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
作者:王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平行研究.选取药物性肝炎患者91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用甘利欣注射液,同时使用护肝片、水飞蓟、葡醛内酯等护肝药物,治疗组加用苦参碱,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7%,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炎,两者有协同作用,使用安全,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CT检查中的作用,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法:在CT检查前充分的做好心理护理和准备工作,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心,在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仔细询问患者反应和心理感受,告知患者来取检查结果的具体时间.结果: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检查,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结论:在CT检查中做好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实施.
作者:赵淑霞;王春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方法:通过实际工作而得到的经验总结.结果:护理纠纷没有发生.结论:妇产科护理纠纷得到了有效的防范.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发生机率.方法:按统计学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09年9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了解药物性肝炎发生率.结果:53例初治患者中有8例出现用药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5%.结论:药物性肝炎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发生率高.应予高度重视,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
作者:董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头孢派酮钠临床广泛,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随之增多.笔者遇一例静脉注射该药引起过敏性休克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现报道如下,以期引起同行重视.
作者:王云霞;斯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尿沉渣分析仪是泌尿系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仪器,但价格较贵,很难在基层医院及社区门诊普及,能否用简单的方法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方法:笔者利用红细胞在通过发生病变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时,漏到尿液中的红细胞发生挤压后变形变小的原理,检查尿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从而判断其来源.结果:通过21例血尿的新方法测定与临床诊断一致.结论:临床上经过试验与尿沉渣分析一致,经济适用.
作者:盛荣利;韩永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阑尾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急腹症发生率之首.2岁以下较少发生,5岁以上发生逐渐增加,10岁发生率高[1].如病情较重者不及时治疗,可化脓或坏疽,甚至穿孔,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一旦确诊为单纯性阑尾炎,首选手术治疗.
作者:高翠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根据心脏内科护士的工作特点,了解其工作压力来源,采取措施减轻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应用中国工作护士压力源量表,对60名心内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人际关系问题已不再是主要压力源,调查表明有新问题出现:夜班护士安排太少、延长工作时间、没有休息室、各种考核检查过多及背诵交接班内容不合理.结论: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纠正旧观点中不合理之处,时刻关注护士工作压力变化,促进身心健康,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田津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的体会.方法:回顾了我院2008年8月~2009年7月共17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结果与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操作性更强,并发症更少,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出院.
作者:廉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中医护理,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疼痛的消失.方法:护理人员应用整体辨证施护原则,从生活起居、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运动锻炼,防御外邪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种多样,手术治疗由于创伤大、介入治疗费用高不宜被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以其创伤小、价位低而受到关注,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腰椎牵引等)43例缓解15例治愈.结论:经过系统的保守治疗及中医护理,同时注意日常保健及加强合适的体育锻炼,大部分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可以改善或消失,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娃;李拉秀;刘晓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青福镇镇域范围内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的因素.方法:根据2009年1季度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调查表,对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的2434人,就有关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及复查等情况于2009年3季度采取全面的调查,力争使数据全面、真实、可靠,具有参考价值,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采取放置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节育的育龄妇女中,有85%的人是通过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接受免费放环儿,其中又有61%的人对所放置的宫内节育器的种类等相关知识并不知晓;有15%的人是以自费的方式在医院等医疗机构放置宫内节育器,她们对所放置的宫内节育器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知晓.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定期进行复查,从复查率来看,选择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的免费复查的复查率远远高于选择医院等医疗机构复查的复查率.影响育龄妇女使用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经济因素和育龄妇女个人认识水平两个方面.结论:以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为主,大力开展有关放置宫内节育器知识的宣传,加大查环儿力度,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牛俊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因视物不清,左眼睑下垂一月入院.患者入院前一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不清,左眼睑下垂.视物不清以下午为著.经针灸、服用维生素等治疗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潘莉;段玉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