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黄秀清;徐淑芬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某三级中医院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的影响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并分析2015年在义乌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情况,然后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和实施活动方案,并将品管圈活动前(2015年)和品管圈活动后(2016年)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疼痛评估不准确患者55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疼痛评估不准确患者14人,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其中引起疼痛评估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未应用疼痛评估工具,其次是未进行疼痛教育,再者是患者表达能力低和配合能力低.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能有效提高某三级中医院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
作者:王群英;陈环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5A”管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的自我能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1 6年1~6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5A(询问、建议、评估、帮助、随访)护理模式,运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患者调查问卷,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能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由79.3分上升至94.6分(P<0.05),.结论:5A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叶志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放射科医技一体化培养的价值.方法:以医院2017年1~4月在放射科进行检查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技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式,放射科技师参与检查报告的书写,诊断医师签字进行二次核对,对错误的进行纠正.结果:放射技师参与的124例报告书写中,技师满意度为99.00%,医师满意度为98.00%,护士满意度为96.00%.结论:医技一体化模式强化了对住院医师和技师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技师的疾病识别和鉴别能力,能够围绕诊断问题实施扫描,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作者:沈凯;孙璐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督导标准、督导形式和督导队伍三方面指出高校督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科学评判标准、丰富督导内容、健全督导队伍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体系.
作者:常学辉;孙燕;张良芝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设备配置及运行现状,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采取入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调研、督导检查和座谈讨论3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柯桥区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设备配置、建筑布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方面展开调查评估分析,将13家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结果:供应室分区布局基本符合要求6家,达标率为31.57%,60%以上没有实行消毒供应室分区管理,实施专用三通道只有5家,70%以上无污净专用通道等必要的布局;消毒供应室设备设施配置达标率为15.78%~42.10%,大部分消毒供应室的基本设备设施配置不到位;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全部要求的医院只有3家,达标率为15.78%.结论: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有13家的设备配置、建筑布局、清洗消毒灭菌效果质量得不到保障.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实施4个多月大大缩减了各基层医院的运行成本,同时提高了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风险,保障了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
作者:王灵红;俞宝法;马黎;陈炜;赵玉娟;谢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活动评分表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采取分床法,将病床平均分配给护士,观察组应用护理活动评分表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护士对于分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满意人数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护理过程当中,护理活动评分表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
作者:徐贾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名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期间设为对照组,行ICU常规临床管理.将2017年1~6月期间设为观察组,成立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出任组长,由两名高年资护士出任副组长,由科室内护士担任组员.统计两组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护理人员工作积极度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基础护理、特殊护理、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作用显著,改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洪琪儿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针对性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取精神科全体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管理小组,于2017年1月进行心理状况调查,针对结果制定对策,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表》,评价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前后护士的心理状况,比较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精神科护士在睡眠障碍、疲乏感、人际关系、情绪波动、家庭幸福感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护理安全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减少工作压力造成的影响,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胡丽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探讨品管圈对缩短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上机时间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以缩短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上机时间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表和设计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上机时间调查表,找出现况值和改善重点,制定目标,根据改善重点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后,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上机时间由改善前的224min降到改善后的110 min,效果显著.
作者:严平;陈敏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环节管理”病历质控专项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病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整改对策,比较实施环节管理前后护理病历书写缺陷发生率及病历终末质量评分.结果:实施环节管理后病历书写缺陷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实施环节管理后病历终末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科实施环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促进护理病历管理工作更具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有章可循,也利于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英;郑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产房护理风险,并探讨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9月医院产房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产房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前馈控制.记录焦虑自评表分值、总产程用时、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5 min阿氏评分、顺转剖发生率、会阴侧切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顺转剖发生率、会阴侧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用时短,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两组产妇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房护理中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产妇负面情绪、产房工作环境等为主要潜在风险因素,采用前馈控制法能有效减轻风险对产妇心理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金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口腔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和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在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3月就诊者设为实施前组,2017年4~6月就诊者设为实施后组.实施后组实施集中管理后在器械回收等方面给予有效管理,比较两组的消毒结果,以及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和效率等.结果:两组器械的湿包率方面,两组差异显著(P<0.05);清洁率方面,实施后组明显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口腔科室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医生和护士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实施后组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对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诊疗器械集中管理,对使用后的诊疗器械进行集中回收、清洁、消毒、灭菌,不仅可以减少工作时间,降低消毒中心的工作量,提高消毒灭菌质量,还能提高口腔科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根本原因分析法配合精细化管理,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拟行血液检验的患者3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2例,两组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给予根本原因分析法配合精细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血液样本结果误差发生率,统计出现误差原因所占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血液标本误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样本凝血、不符合保存温度、剧烈动荡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样本溶血、进食高脂食物、检测不及时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配合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误差发生率.
作者:徐巧叶;徐雅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胃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以减少胃镜检查中分险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对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如岗位管理、消毒隔离、诊室管理、器械操作、护理技能等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镜技术含量高,对护士的护理技能有较高要求,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胃镜管理中,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
作者:邱英;龚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疼痛科门诊和病房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20例疼痛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6~12月的30例门诊患者和30例病房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的30例门诊患者和30例病房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基于疼痛科现状的临床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门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疼痛科现况的门诊管理和病房管理效果理想,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鲁海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FOCUS-PDCA程序在持续改进妇产科护士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质量改进小组,按照FOCUS-PDCA程序中的9个步骤,对影响护士培训效果的原因进行发现、总结和分析,并通过分层级管理和改变培训方式等对妇产科护士培训管理进行改进,将FOCUS-PDCA程序实施前后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均分、操作考核均分、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FOCUS-PDCA程序实施前后护士理论考核均分、操作考核均分、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OCUS-PDCA程序对妇产科护士培训管理效果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30名儿科护理人员,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2016年6~12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特殊护理、病区管理和文书书写等多项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提升护理质量,规避不良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嵇利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对风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风湿科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疾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开展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为分界线,将开展之前划分为常规组,开展后划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同样的治疗方式,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观察和比较不同时期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用药方面的依从性情况.结果: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之下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对风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显著,可以显著提升风湿性疾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及依从率.
作者:卫仿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科病房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2017年1~8月从医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68例纳入研究,按照平均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无缝隙护理模式使护理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8%(P<0.05);观察组的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妇科病房,可强化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王燮斌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县级公立医院在区域医疗卫生版图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次,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太和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行风建设和医疗业务同落实、同检查,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生态,持续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作者:祝振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