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嵌趾甲成形术的临床护理

陈华

关键词:趾甲成形术, 嵌趾甲, 护理
摘要:104例嵌趾甲患者于常规消毒后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趾甲成形术,经术前、术后护理,尤其是术后健康知识的宣教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6~30个月,复发率4.8%.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舒适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组)各35例.舒适组实施舒适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舒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明显高于常规组48.57%.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使患者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珊爱;张驰;王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护理

    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转运前的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急救器械和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转运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方法是否正确、抢救预案是否有效实施及严格交接班等.

    作者:黄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腹羊膜腔穿刺术的观察及护理

    羊膜腔穿刺术是在B超监测下用穿刺针穿过腹壁和子宫进入羊膜腔吸取少量羊水,获取胎儿细胞的方法,是产科常用的诊断治疗技术,对产前诊断、胎儿成熟度的监测及某些高危妊娠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故提高穿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减少穿刺并发症的产生,对于保障母婴安全、进而使这一技术更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对516例有羊膜腔穿刺术指征的孕妇进行了B超引导下的羊膜腔穿刺术,一次成功率为93%,减少了流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羊膜腔穿刺术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胃肠道晚期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收集120例胃肠道晚期肿瘤置入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进行总结.本组患者置管后出现导管堵塞9例,静脉炎5例,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移位2例,置管肢肿胀2例,经及时发现得到有效的处理,所有患者化疗均取得预期效果.胃肠道晚期肿瘤患者经PICC管化疗安全有效,及时发现置管后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处理,是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心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

    按照卫生部、卫生厅的部署,结合我院实际,逐步稳妥的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创建活动.本文总结了我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的情况及具体做法.通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和谐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均得到体现.

    作者:王春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产后访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加强规范的产后访视,予以产妇产褥期健康宣教与指导.结果及时、规范的产后访视,能明显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产后访视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霍春芬;刘静;祝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改良后保留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4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用20ml针筒接吸痰管方法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管接肛管方法进行灌肠.结果观察组灌肠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情况也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优于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提高了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丽金;石楠;罗翠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重视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意义

    我院是一所儿童专科医院,其中小儿神经内科病房有50张床位,定编护士17人,病区长期加床,平均每天在院患者达80人左右,每天入院、出院的患者数在15人左右,并且危重患者多,治疗复杂,再加上临床一线护士的年轻化,快节奏的护理工作容易出现细节问题.本文仅从护士收治患儿到转床这一环节中归纳、总结容易出现的细节问题.

    作者:何彩英;鄢爱梅;何;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增加了药师审核环节,能保证药物的规范配置,确保用药安全,便于药品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而我国PIVAS起步较晚,在人力配置及管理方面缺乏规范化标准.本文就我院PIVAS的人力配置特点及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为PIVAS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余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住院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对15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发现患者均于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入院初期以焦虑心理、疑病心理、自尊紊乱为主,急性发病期以恐惧心理、易怒为主,慢性疾病期以依赖心理、孤独心理、抑郁为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促进了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吴荣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对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9月门诊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输液的流程管理、护士的业务学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防范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作者:危安英;胡文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门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改善患者的就诊环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防范与化解医患纠纷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丽霞;曾华志;梁珏;罗萍;刘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护理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hepatitissyndrome,IHS)是由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婴儿期肝脏损害,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发病、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病理征(包括肝大、质地异常)、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临床上婴儿肝炎综合征并不少见,但相关护理文献报道较少,由于患儿年龄小(多为1~3月),住院时间长,家长普遍对此病认识不足,心情极为紧张,细致周详的护理显得极为重要.我科对2009~2010年收治12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了特色的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丁晒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分析

    目的 通过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化营养支持建议.方法 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老年肺结核患者(B组)和正常老年人(C组)各72人进行调查分析.观察3组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TLC)、血清白蛋白(ALB)、肌酐-身高指数5项营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患者5项指标均低于C组,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结论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应注重膳食的平衡.

    作者:苏丽芳;李进升;陈恩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从洗胃管插入留置胃管法

    急诊科常规选用28#洗胃管插管,便于吸洗出颗粒状毒物或稠状食物等.洗胃管内径约7mm,患者不能长时间耐受.对于须留置胃管患者,洗胃结束后往往拔掉洗胃管,送入病区后,由病区护士再次胃管作留置引流.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对35例患者从洗胃管内插入较细胃管,一次成功率达100%.

    作者:刘玉兰;汪旭红;彭文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10例大专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大专护生在临床实习前的心理状况,以供教学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我院自制的量表对2009级即将进行临床实习的大专护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就业意向大专护生的实习前心理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心理压力较大;有成为临床护士意向的学生,实习前的心理感觉压力更大,对实习的各项内容更为担心.结论大专护生在实习前具有不同的心理压力,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护生实习前的临床技能训练.

    作者:袁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2007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 12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25例,男性602例,年龄19~76岁;女性523例,年龄15~73岁.左输尿管结石498例,右输尿管结石449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78例.阳性结石1 024例,阴性结石101例.

    作者:杨贞;苏依莱;蒙有轩;莫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例平山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平山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起病隐匿,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多于女性,多为散发性病例,15~25岁为发病高峰,表现为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多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病情在起病后数年内呈缓慢进展,绝大多数患者在5年内病情可自然终止[1].现把我科诊治的1例缓慢进行性进展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金萍;唐晓红;林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86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发生电极移位3例、电极折断1例,囊袋内积血和血肿2例、起搏器综合征4例、感知障碍3例、感染2例.通过细致地护理,并发症均及时得到处理.按时对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进行随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邬丽萍;刘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ICU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25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医、护、患多方面的原因,提示应调整ICU人员配置,加强护士培训、学习、交流,加强护患沟通,妥善固定导管,合理使用约束带,应用镇静剂来预防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