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迪注射液治疗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王晓君;张珍艳;彭旭玲;许斌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 结肠癌, 免疫调节, 远期临床疗效
摘要: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中药注射剂辅助西药联合化疗对于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艾迪注射液是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中提取有效成份精制而成的新型中药复方抗癌制剂[2],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被广大的医生和患者接受[3].本研究观察艾迪注射液对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价值分析

    脓毒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根据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1].其中常见的类型是严重脓毒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致组织灌注不良、低血压及多脏器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早期诊断脓毒症方面具有特异性强[2]、检测速度快及提示预后的特点,可作为脓毒症的预警及预后指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CT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及预后评估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锋;宫小慧;董海涛;朱国辉;刘建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白介素10水平与甲泼尼龙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SPI)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白介素10(IL-10)水平与甲泼尼龙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SPI患者100例作为SPI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和甲泼尼龙治疗,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SPI组外周血Treg、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后,SPI组显效72例(72.0%)、有效20例(20.0%)、无效8例(8.0%);治疗后,显效和有效患者外周血Treg、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P <0.05),且显效患者外周血Treg、IL-10水平上升值明显高于有效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Treg、IL-10水平与SPI的发生和转归有关,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甲泼尼龙治疗SPI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创机械通气与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与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记录2组疗效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3%vs88.5%,P<0.05).治疗后2组的PaO2值明显上升,PaCO2值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都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05).2组的腹胀、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及总体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喆;刘秋旻;颜卫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动脉CO2分压差联合SOFA评分对开腹结肠癌术后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

    目的:观察全麻开腹结肠癌术后患者复苏前后SOFA评分的变化与Pcv-aCO2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全麻剖腹探查+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在液体复苏开始时及液体复苏24h后,均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计算△SOFA,并根据△SOFA评分分为△SOFA≤3分组与△SOFA >3分组,比较2组患者中心静脉CO2分压差(Pcv-aC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等的统计学差异及与△SOFA的相关性.结果:乳酸清除率(P=0.001,R=0.927)、Pcv-aCO2(P=0.03,R=0.811)与△SOFA显著相关(P <0.05);MAP(P =0.580,R =0.236)、CVP(P =0.288,R=0.334)、ScvO2(P=0.209,R=0.305)、CI(P =0.190,R=0.312)与△SOFA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Pcv-aCO2可指导开腹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容量管理,当ScvO2达到70%时,其对氧供需关系的预测仍然敏感.

    作者:胡述立;汤浩;范学朋;周乐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皮肤花斑评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目的:探讨皮肤花斑评分(SMS评分)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入院后28 d为观察终点,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M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血乳酸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SMS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是0.651 (95%:0.488~0.814),0.757 (95%:0.623~0.891):,0.773 (95%:0.637~0.909),0.713(95%:0.568 ~0.859),SMS评分3~5分组病死率明显高于0~2分组(88.9% vs 31.7%,P=0.006),2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S评分简单实用,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石齐芳;盛鹰;王树云;黄秀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普萘洛尔对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究普萘洛尔对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对U937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分别为普萘洛尔(0、200、400、800、1000、2 000 μmol/L)作用24、48、72 h,阿糖胞苷单用(0、10、50、100、200、400、800 nmol/L) 24 h,普萘洛尔(400 μmol/L)联合阿糖胞苷(10、50、100、200、400、800 nmol/L)作用24 h.普萘洛尔(0、200、400、800 μmol/L)作用U937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碱性彗星实验检测DNA的损伤,Caspase-Glo试剂盒检测Caspase-3、8、9相对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普萘洛尔可以有效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200、400 μmol/L,P<0.05)和剂量相关性(0、200、400、800 μmol/L,P<0.01),普萘洛尔还可协同阿糖胞苷的抗肿瘤效应.流式、彗星、Caspase、Western blot结果分别表明普萘洛尔可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G0/G1期和减少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诱导DNA损伤,增强Caspase3、8、9活性,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与剂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抑制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U937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一机制可能与其诱导G0/G1期细胞阻滞、损伤DNA,激活内、外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向伟;肖晖;宋燕燕;肖慕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及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对脓毒血症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ISTH系统评分,将患者分为显性DIC亚组(≥5分)和非显性DIC亚组(1~4分);根据入院7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评价联合TAT、TM、t-PAI-C及PIC对脓毒血症DI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在176例患者中,脓毒血症显性DIC组在入住ICU当日血浆TM、TAT、t-PAI-C水平明显高于非显性DIC组(均P<0.05);非显性DIC组入院后7d内发生DIC的患者在入ICU当天血浆TM、t-PAI-C水平较未发生DIC患者显著升高(均P<0.05).死亡组血浆TM、TAT、t-PAI-C水平与存活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TM联合TAT诊断DIC可获得大曲线下面积.结论:血浆TAT、TM、t-PAI-C水平对预测脓毒血症诱发DIC的发生和预后评估方面都有帮助;TM联合TAT可提高对DIC诊断率.

    作者:李婉影;刘会;高清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类风湿关节炎并嗜酸粒细胞增多1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本病的免疫调节失衡可导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关节肿痛20余年,加重20 d”于2008年5月16日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关节肿痛,主要累及双侧肩关节及膝关节,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泼尼松5 mg,2次/d,口服治疗,疼痛可缓解.20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作者:杨柳;涂巍;胡绍先;李守新;沈桂芬;叶丛;何培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及酒精中毒导致重症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合并急性肾衰竭1例

    患者男,51岁,因“呕吐、意识障碍并无尿1d”入院.患者于2d前中餐时醉酒,晚餐时自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数片(具体不详),次日凌晨开始呕吐,呕吐数十次,为胃内容物,腹泻稀便4次.当地医院予护肝、护胃等治疗后转入湘潭市中心医院,入院后已无腹泻及呕吐,解黑便150 mL.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6年,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可.

    作者:余美春;成建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合并右心衰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频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合并右心衰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274例,其中无右心衰竭患者194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80例,随访1年,记录其急性加重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合并右心衰竭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高于无右心衰竭组[(1.33±0.49)次/年vs(0.86±0.25)次/年,P<0.05].合并右心衰竭组急性加重严重程度(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显著高于无右心衰竭组(均P<0.05).结论:合并右心衰竭可能是COPD发生多次和严重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林祥兵;丁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因为严重创伤、误吸、严重感染、大手术以及休克等肺内或者肺外严重病变的各种病因所导致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3].其病理主要是肺泡组织广泛塌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和肺内分流增加所致,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窘迫及难治性低氧血症吸氧无法纠正,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4].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当ARDS诊断一旦成立时临床上应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在体位方面多采用仰卧位[5],但其可能导致正常肺泡过度膨胀和气压伤,对患者血液动力学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探讨重度ARDS患者实行俯卧位通气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安辉;程连房;李兴华;穆维娜;王晓静;张尧;耿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 ~ 300 mg/d;试验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300 mg/d,联合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1次/d.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等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肌酐、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蛋白、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对DN患者有肾保护作用.

    作者:李艳丽;廖勇敢;郑海燕;李晓雯;黄明炜;陈思思;汪茜;喻雄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诊治进展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常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其中EVB起病凶险,病死率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危重症之一[1].

    作者:王云;陈倩;望荣华;赵昱充;谢华平;晏维;程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乳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治疗14d后,根据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92例)和死亡组(76例).比较2组患者代谢指标、心肌酶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发病时间、手术治疗情况;随访1年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患者血清乳酸、血糖、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手术评估患者1年预后的价值.结果:①死亡组患者血清乳酸水平、血糖、LDL-C、TG、TC、CK、AST、LDH、APACHEⅡ评分、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中基底核出血患者及行手术治疗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②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出血部位、未行手术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患者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手术,评估其1年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5.00%、71.67%、76.85%、63.33%、60.11%.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许怀刚;仲其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首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中晚期HCC首次行TACE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分为2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患者吸烟、年龄、门脉Ⅱ级主干癌栓、乙肝、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肿瘤大小均是首次TACE术后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GGT、肿瘤大小是首次TACE术后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肿瘤较大、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GGT升高的中晚期HCC患者行TACE术后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风险高.

    作者:赵淑芬;刘卓环;黄江远;罗美华;周成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症中暑的早期预警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重症中暑的早期预警因素.方法:收集21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APACHEⅡ评分数据.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好转组(10例)和恶化组(11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重症中暑不良预后的模型.通过描绘ROC曲线,比较预测模型与APACHEⅡ评分在预测重症中暑不良预后的效能.结果:机械通气(P=0.038)和血气pH(P=0.059)与重症中暑的结局独立相关,预测模型方程为:Y=186.976+5.505×机械通气-25.073×pH.预测模型AUC为0.955(95% CI=0.874~1.000),APACHEⅡ评分AUC0.818 (95% CI=0.613~1.000).结论:该预测模型在预测重症中暑不良结局上优于APACHEⅡ评分,重症中暑早期需要机械通气,血气pH <7.3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张友平;李树生;房明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3例,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包括抗感染、止血、祛痰、扩张支气管、物理治疗等;治疗组24例,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7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直接栓塞患者的病理血管,能达到即时止血的效果;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直接清除气管和支气管内脓性分泌物、痰栓及致病菌;两者联合,疗效较好,可减少复发.

    作者:王小江;李承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痛胃镜下组织胶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肝硬化所致的EGV尤为棘手,严重时常危及生命.胃镜下组织胶联合套扎术是常用的治疗术式,可有效控制病情并挽救患者生命.近年来,胃镜诊治的无痛处理技术可减少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不适,有利于使诊治更顺利、安全地进行[1].本文采用无痛胃镜下组织胶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刘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能谱CT成像技术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肺水肿患者,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在治疗前均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胸部能谱CT平扫.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能谱CT征象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诊断出32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排除8例.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出29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排除11例.2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具备肺血重分布征象患者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具备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纤细网纹状影、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情况的患者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能谱CT在鉴别心源性肺水肿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段斌;段辉;熊畅;王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亟需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后期并发症防治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复杂机制如胰酶自身消化、氧化应激、细菌移位、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新亚特兰大分类标准[1],将AP分成2种类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3种严重程度(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示不同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姜春晖;杜奕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