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郝明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容积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I)技术是对感兴趣区进行连续的CT扫描,获得该区域的时间-密度,经过计算后准确地量化出病灶部位血流灌注量的变化[2].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4是一种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蛋白质,具有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功能[3].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为临床早期诊断ACI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骏;李罗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在ICU成功复苏的心脏骤停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优化治疗方案,对照组予以ICU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4.4±1.0) vs (5.8±1.2),P<0.01)];神经功能达到1~2级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达到3~5级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肺炎、肺水肿、脓毒血症、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癫痫及肾衰竭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化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的脑复苏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意识恢复.
作者:陈衍红;杨杰;李晓娟;杨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重症肺部感染是ICU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除了呼吸系统症状外,多数合并呼吸衰竭且累及其他相关系统,具有进展快,并发症多样,病死率高等特点[1].机械辅助通气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后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经鼻(或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模式,其允许患者在两个持续的气道正压水平上进行自主呼吸,因而可使控制呼吸与自主呼吸并存[2].本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淑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使用凉膈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63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凉膈散汤剂口服以及灌肠,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记录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开放肠内营养时间,1周后复查患者腹部CT影像学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1、3、7、10 d血淀粉酶、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腹内高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入住ICU天数.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凉膈散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对ICU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可缩短患者病程及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春阳;叶宏伟;陈波;高宇;李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2例长期未确诊的足部疣状皮肤结核患者未确诊的可能原因与诊断线索.方法:分析2例疣状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经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病程分别长达30余年及10余年未确诊,根据临床表现中原发皮肤损害表现及组织病理发现肉芽肿性炎,结合病原学检查均诊断为疣状皮肤结核.经三联抗结核治疗1年后基本痊愈.结论:疣状皮肤结核的临床表现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较大变化,但是重视病程中的基本皮肤损害及肉芽肿性炎的组织病理的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再结合特异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及诊断性治疗结果可以确诊.
作者:马梦兰;黄永初;曹育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低磷骨软化症是由于低磷血症造成的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的代谢性骨病,临床上较少见.病因主要分为遗传性、肿瘤性、肾性及药源性.早期诊断不易,极易误诊.本文结合1例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引起低磷骨软化症患者病历资料,讨论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为广大医生正确认识该病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秦黄旋;刘益勇;曾之晅;王新卫;袁刚;邵诗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镜止血联合PPI抑制剂静脉泵入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泵入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先在内镜下行止血治疗,随后联合静脉泵入埃索美拉唑.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效果、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输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48 h内出血停止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88.09% vs 80.95%,P<0.05);治疗组转开腹手术治疗和发生止血后再出血各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23% vs 85.71%,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PPI抑制剂静脉泵入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有效率高,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是临床上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滕晓丽;杨林;时昭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消化道瘘病因复杂,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及肿瘤等均是其相关因素[1],其中又以食管肿瘤术后并发食管瘘为常见.若未及时治疗,其病死率高达80%.目前,消化道瘘主要采用分阶段处理的模式,第一阶段:早期发现消化道瘘,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如胸腹腔感染、脏器衰竭等;第二阶段:采取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方案以促进瘘口愈合;第三阶段:对难以自行愈合的消化道瘘,在营养状况改善的条件下行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李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在危重症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4例危重症患者,分为危重症心脑血管病组(A组51例)、非危重症心脑血管病组(B组43例),检测并分析2组入院第1、3、7天的血Lp-PLA2水平;在A组中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法分析Lp-PLA2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比较A组中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Lp-PLA2水平.结果:入院第1天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的D-二聚体、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或P<0.05);在入院第1天,51例危重症心脑血管病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Lp-PLA2呈正相关(P<0.05).A组中存活患者第1、3、7天的Lp-PLA2水平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均P<0.01);同时,存活患者Lp-PLA2水平随时间依次降低(均P<0.01);而死亡患者Lp-PLA2水平随时间依次增高(均P<0.01).结论:在危重症心脑血管病患者中Lp-PLA2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沈华;马明洲;张铮;徐英;朱进;何小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PLCε)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氧饱和度(SaO2)的关系.方法:2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SaO2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SaO2 >95%组、91%≤SaO2≤95%组和SaO2 <91%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磷脂酶Cε(PLCε)水平、趋化因子Ccl2、Cxcl2及炎症因子IL-4、IL-5和IL-13水平,并多因素回归分析PLCε水平与SaO2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 90%组血清PLCε水平高(均P<0.05),且91%≤SaO2≤95%组高于SaO2> 95%组(P<0.05),SaO2<90%组Ccl2、Cxcl2、IL-4、IL-5和IL-13表达水平高(均P<0.05),且91%≤SaO2≤95%显著高于SaO2>95%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血清PLCε水平与SaO2呈显著负相关,与FEV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SaO2与血清PLCε呈负相关,PLCε可能通过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反应而影响患者SaO2及肺通气功能.
作者:张惠民;李建英;任志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罪犯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单纯PCI术,40例)与研究组(血栓抽吸联合PCI术,50例),比较2组临床治疗结果、罪犯血管血流变化及术后1周与术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罪犯血管血流0~2级所占比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良好所占比例为60.0%,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1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随访远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罪犯血管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左室功能.
作者:段朝龙;孙敏;王音;杨军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长效β2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LABA)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Respimat(R) (LAMA)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4例肺功能GOLD3级或4级、并使用ICS/LABA的高龄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加用噻托溴铵Respimat(R),另1组继续原治疗方案,比较用药12个月时2组的肺功能变化、COPD评估测试评分变化、年急性加重人数和次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用药12个月时LAMA+ ICS/LABA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年下降值低于ICS/LABA组,COPD评估测试评分改善值高于ICS/LABA组(均P<0.05);LAMA+ICS/LABA组急性加重的入院总次数低于ICS/LABA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ICS/LABA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Respimat(R)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安全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肖幸;余维巍;杨艳;张存泰;刘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托拉塞米持续泵注辅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左心功能不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共13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分别在常规对症干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单用和与小剂量托拉塞米持续泵注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及24 h尿量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血气分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4 h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托拉塞米持续泵注辅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有效缓解水肿症状体征.
作者:黄海;陈国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自身免疫性溶血为早期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以及对MDS的早期诊断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自身免疫性溶血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疾病发展过程.结果:该患者以自身免疫性溶血为早期表现,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效果不佳,复查骨髓细胞学,通过骨髓病态分析提示红系显著病态造血,小巨核酶标染色体提示巨核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病情发展迅速,1个月后即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MDS可能以溶血为早期表现,进行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的分析对MDS的诊断十分重要.CD41的小巨核酶标染色有助于早期发现巨核细胞病态改变,帮助MDS的早期诊断.
作者:汪智琼;刘娴;黄伟;孟凡凯;黄丽芳;罗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32只BALB/C雄性小鼠左前肢腋下接种c26小鼠结肠腺癌细胞,随机分为恶病质组、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以及联合组,另外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奥沙利铂组小鼠每周1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注射液0.01mg/g,同时每日灭菌蒸馏水0.1 mL/g灌胃;二甲双胍组小鼠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2 mg/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联合组小鼠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2 mg/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注射液0.01 mg/g;正常组和恶病质组小鼠每日灭菌蒸馏水0.1 mL/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每日检测小鼠体重、肿瘤大小、自发性活动、精神毛发等.连续给药42 d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解剖分离并称重右下肢腓肠肌组织,ELISA法检测腓肠肌组织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结果:荷瘤小鼠体重、腓肠肌质量、腓肠肌横切面积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奥沙利铂组和联合组小鼠肿瘤重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且联合组减少为明显(均P<0.05),各荷瘤小鼠腓肠肌组织中IL-6及TNF-α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其中二甲双胍组及联合组较恶病质组则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能够抑制肿瘤生长,且能延缓癌性恶液质的发生.
作者:郭敦伟;王建祥;周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脑梗死相关miRNAs水平波动情况.方法: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0 mg/d,n =30)、高剂量组(20 mg/d,n=30)和对照组(未加用他汀药物,n=30).所有患者于入组前(T0)和治疗后3个月(T1)检测血清miR-182和miR-497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结果:T1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血清miR-18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266.4±25.4) fmol/L,高剂量组:(302.4±31.9) fmol/L vs对照组:(156.9±11.7) fmol/L,P<0.05],而miR-49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311.7±34.5)fmol/L,高剂量组:(190.8±26.1) fmol/L vs对照组:(412.5±54.1)fmol/L,P<0.05],同时高剂量组患者T1时miR-182升高和miR-497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低剂量组(P<0.05).△=T1-T0,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与△miR-182呈正相关(r=0.622,P<0.05),与△miR-497呈负相关(r=-0.630,P<0.05),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的相关性更加密切(r△miR-182=0.668,r△miR-497=-0.675,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可调节ACI患者miR-182和miR-497水平,且调节幅度呈剂量依赖性,神经恢复相关miR-182和miR-497可能参与他汀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陈婧;张亚芬;陆奎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AP患者144例,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速率法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石(IL-6)、白介素-10(IL-10).结果:治疗前2组血TNF-α、IL-6和IL-10水平以及ALT和AST等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及ALT和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 (4/7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 (5/72),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升高AP患者血IL-10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肝损伤保护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黄海兵;钟谊堂;廖永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1例MDS-RN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RN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遗传学的结果.结果:患者58岁,因乏力就诊,WBC 2.9×109/L,分类N 35%、L 56%、M 9%,Hb 136 g/L,PLT 182×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占57.5%;其中见假P-H畸形、胞浆颗粒减少、分叶障碍等发育异常粒细胞占24%.红系形态未见明显改变.巨核细胞增生,可见胞体小、单圆核巨核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46,xy,add(16) q24[20].结论:对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患者,除常规骨髓象、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外,应做染色体核型分析,2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以作出MDS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作者:庞博;董培源;姜薇;瞿维;罗莉;毛汉文;郑玉婷;黄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遗传学特点是Ph染色体即染色体9和22长臂的相互易位,染色体核型分析为t(9;22)(q34;q11),由此产生BCR-ABL1融合基因[1],导致持续性激活的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K).伊马替尼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彻底改变了CML的治疗和预后.1975年,全球CML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是34.2%,随着伊马替尼的使用,10年整体生存率升至84%[2].CML患者的临床反应与血浆伊马替尼的浓度有关,分子学反应通过检测RQ-PCR BCR-ABL定量评估,早期分子学缓解预示着较长的生存期[2,3],故早期评估、坚持服用TKIs类药物、定期监测和及时干预将有助于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1例CML经伊马替尼治疗后持续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ML患者合并HIV感染的认识.
作者:董培源;邓理南;孙汉英;孟凡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口服碳酸氢钠(NaHCO3)碎石治疗胃石症的时机并分析疗效.方法:选择84例胃石症患者,均采用内镜碎石术治疗,随机分为4组,各21例,A组未联合用药,B、C、D3组术前均口服5% NaHCO3溶液125 mL,4次/d,分别用药3、5、7d后取石,比较4组患者疗效.结果:①4组随服药时间的延长,首次取石成功率均上升,D组首次取石成功率为95.24%,高于其他3组(均P<0.05);②A、B、C、D4组手术时间依次缩短,以D组手术时间短,为(36.19±16.54) min(均P<0.05);③随用药时间的延长A、B、C、D4组各维度胃肠疾病生命指数(GIQ-LI)评分增高,以D组各维度评分高(均P<0.05);4组中D组胃石体积小,住院费用低(均P<0.05);④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结合口服5% NaHCO3溶液治疗胃石症首次取石成功率高,以服药7d后取石疗效更为显著,更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李晓宁;姜瑾;吕宜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