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1例

吴雁翔;杨洋;车雨阳

关键词:双侧扁桃体, 切除, 甲亢危象
摘要:患者,女,21岁.因“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不佳2h”于2013年1月28日14时转入我院急诊科.既往有睡眠呼吸不畅,入院前1周加重,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经检查诊断为“扁桃体肥大”,于1月28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转入苏醒室待醒.但患者并未按常规正常苏醒,并逐渐出现心率加快,发热,心率在短时间内达170次/min,体温很快升到39.2℃.急请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多科会诊,发现患者呈轻度突眼症,术前心电图提示心率110次/min,因患者呈昏迷状态,且体型偏胖,甲状腺触诊不清,急检查甲状腺功能,结果:血TT3 >8.0 ng/mL,TT4 26.6μg/dL,FT3>30.0 pg/mL,FT4 >6.0 ng/dL,TSH 0.002μIU/mL.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相关文献
  •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多巴胺组(DA组).2组均给予有效液体复苏后,DA组由中心静脉泵入多巴胺2μg/(kg·min),NE组泵入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改善情况,组织氧代谢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HR、CVP、MAP、尿量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治疗后2、4、6hHR、CVP、MAP、尿量、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显著优于DA组(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均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但去甲肾上腺素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平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不能分类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MDS/MPN-U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2例患者以头昏、乏力为首发症状,均有难治性贫血、脾肿大,1例白细胞计数减少,而血小板计数多次> 600×109/L,骨髓细胞染色体+8;另1例白细胞计数增多,但骨髓象中以红系增生为主,半年后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均具有诊断MDS又具有诊断MPN的临床、血液学双重特点.结论:MDS/MPN-U兼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双重临床特点.临床上遇到难治性贫血,伴白细胞计数增多或血小板计数增多时,应做相关血液学检查.

    作者:葛仁英;徐旭燕;毛汉文;李登举;孙汉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致使脑梗死加重1例

    患者,女,70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3h”于2013年8月31日夜间急诊入住我科.上腹部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液体,非喷射样,意识清醒,二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4年,自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有血糖偏高史,脑梗死病史20 d,经治疗遗留有轻度左侧肢体运动障碍,生活自理.查体:神志清楚、口齿清晰,对答切题,口角轻度右歪,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正常.上腹部及右上腹无压痛,Murphy征(+),肠鸣音稍减弱,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作者:王龙;辛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承气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兔心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心、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制备兔PCAS模型,复苏成功兔随机分为PCAS组、大承气汤组,另选5只健康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在ROSC后15 min,大承气汤组给予大承气汤15 g/(kg·d)灌胃.48 h取动物血液检测,后处死动物,取心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AR-1蛋白含量.结果:PCAS组兔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降低(均P<0.01).大承气汤组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较PCAS组升高(P<0.05).结论:PCAS发生时,心肺组织存在PAR-1过度激活,大承气汤对PCAS兔PARI激活有抑制作用.

    作者:肖敏;杨敬宁;王学军;梁鹏飞;柴林;罗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用生长抑素对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优化作用.方法:危重患者145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控制组(A组)和胰岛素联用生长抑素组(B组).血糖控制目标值为(4.4 ~ 11.1) mmol/L,2组患者均在血糖超过11.1 mmol/L时开始给予胰岛素静脉泵入,起始速度为0.1 U/(kg·h),大用量不超过0.5 U/(kg·h).B组加用生长抑素0.1 mg皮下注射,1次/8 h.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变异、血糖均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刻、总达标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B组的血糖变异、胰岛素用量、再感染率明显小于A组,达标时刻早于A组、ICU时间明显短于A组,总达标时间明显长于A组.2组血糖均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岛素联用生长抑素能优化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范学朋;柳梅;冷德文;尚小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94例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对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中至少有一项阳性的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94例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男60,女34),年龄22 ~ 90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颅脑损伤18例、复合性创伤8例、脑溢血13例、脑梗死6例、大型手术术后7例、呼吸衰竭6例、心力衰竭14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2例、胰腺炎1例.

    作者:全雨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尿激酶(UK)溶栓成功后肌钙蛋白Ⅰ(CTnⅠ)峰值持续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应用UK溶栓成功的STEMI患者89例,同时收集病程在12 h内溶栓未成功的STEMI患者9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88例,监测CTnⅠ及CK-MB峰值及持续时间.结果:溶栓成功STEMI组患者的CK-MB的峰值时间(18.2±3.6)h,CTnⅠ的峰值时间(23.1±9.8)h,分别较NSTE-MI患者的CK-MB的峰值时间(28.1±4.2)h及CTnⅠ的峰值时间(31.4±8.9)h明显缩短(P<0.05);溶栓未成功的STEMI患者的CTnⅠ的峰值时间(39.7±8.0)h,其峰值(12.0 ±9.4)ng/mL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积极的血管再通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受损;有效血管再通后可能存在再灌注损伤或延迟,导致心肌再次受损.

    作者:李斌;王高明;肖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目标血糖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控制不同目标血糖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肺损伤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及血糖控制A组(4.4~6.1 mmol/L)、B组(6.2-8.3 mmol/L)、C组(8.4-10.0 mmol/L),各8只.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2h处死,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ESM-1水平,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脓毒症组血清TNF-α、ESM-1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及各血糖控制组(均P<0.05).A组较B组和C组TNF-α、ESM-1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 <0.05);B组低于C组(P<0.05).肺病理组织损伤评分脓毒症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及各控制组(均P<0.05),A组较B组和C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与6.2 ~ 8.3 mmol/L及8.4~ 10.0 mmol/L比较,血糖控制在4.4 ~ 6.1 mmol/L明显降低血中TNF-α、ESM-1的表达,且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明显.

    作者:朱桂云;程青虹;何永来;李瑞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运用

    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y,IA)是指ABO血型系统抗A、抗B以外的其它血型系统抗体,因其抗体的存在与否没有规律可循,故称为不规则抗体[1].这类抗体主要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多为IgG型抗体,也可见IgM型抗体.不规则抗体多为Rh血型系统抗体,除了抗-D以外,抗-E的检出率也较高,其余依次为抗-c、抗-C和抗-e.在一般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0.3% ~2%[2],在多次妊娠或多次输血的人群中,尤其是需要长期输血治疗的患者如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高达5.2% ~23.9% [3,4].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含有与抗体相对应抗原的红细胞,轻者使输入的红细胞存活期缩短而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重者在补体的参与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发热、贫血、黄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根据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有输血史、妊娠史和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或交叉配血不合时,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做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输血时应输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

    作者:王娟;魏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淋巴瘤——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例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诊断为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细胞性)(B-S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别为单克隆IgG-kappa型、IgM-kappa型和Kappa型;临床表现均有贫血和肝脾肿大.结论: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淋巴瘤诊断需根据淋巴结和骨髓的病理学、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免疫分型、融合基因综合判断;应注意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鉴别.

    作者:卞文铎;高清平;姜道滋;王琼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胸闷,气促伴白细胞增多症

    病历资料患者,男,65岁.因“胸闷,气促20余天”于2013年9月10日入住本院呼吸内科.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伴咽部不适,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不伴发热,咯血,咳少许白痰,无关节肿痛,无腹痛.曾在当地医院住院12d,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左侧胸膜增厚,左侧胸水;血常规WBC 24×109/L.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以及胸穿抽胸水、平喘、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胸闷气促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起病以来,患者睡眠差,体重、体力均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吸烟史35年,约10支/d.

    作者:秦川;吴超男;王瑾;孟力;郑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1例

    患者,女,21岁.因“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不佳2h”于2013年1月28日14时转入我院急诊科.既往有睡眠呼吸不畅,入院前1周加重,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经检查诊断为“扁桃体肥大”,于1月28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转入苏醒室待醒.但患者并未按常规正常苏醒,并逐渐出现心率加快,发热,心率在短时间内达170次/min,体温很快升到39.2℃.急请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多科会诊,发现患者呈轻度突眼症,术前心电图提示心率110次/min,因患者呈昏迷状态,且体型偏胖,甲状腺触诊不清,急检查甲状腺功能,结果:血TT3 >8.0 ng/mL,TT4 26.6μg/dL,FT3>30.0 pg/mL,FT4 >6.0 ng/dL,TSH 0.002μIU/mL.

    作者:吴雁翔;杨洋;车雨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连解毒汤对慢性束缚应激刺激联合D-半乳糖致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慢性束缚应激刺激联合D-半乳糖致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和脑组织Ach、TchE以及血清NE、5-HT等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56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组、复合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复合模型组及黄连解毒汤组均给予慢性束缚应激刺激,黄连解毒汤组同时予黄连解毒汤6 g/kg灌胃干预,连续14 d.实验期内D-半乳糖组、复合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组均采用D-半乳糖120 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1次/d,连续28 d.实验结束后,进行旷场试验,并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Ach、TchE和血清NE、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比较,复合模型组小鼠中央区域路程和总路程均减少,脑组织Ach和血清5-HT、NE明显降低,脑组织TchE明显增加;与复合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小鼠中央区域路程和总路程均增加,脑组织Ach、血清5-HT、NE升高,脑组织TchE减少.结论:黄连解毒汤能明显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刺激联合D-半乳糖致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异常,升高小鼠脑组织Ach和血清NE、5-HT等神经递质含量.

    作者:邱昕;吴磊彬;陈国华;魏丹;肖方喜;李艳芳;李俐娟;张忠文;姚汉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奥美沙坦酯和普罗布考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奥美沙坦酯及抗氧化药物普罗布考分别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LEP)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患者,分3组:正常组32例,奥美沙坦酯组55例,普罗布考组52例.规律服药12周,观察用药前后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血清LEP、血清APN的变化.结果:①普罗布考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前后血清TC、LDL-C、HDL-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②奥美沙坦酯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普罗布考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奥美沙坦酯组与普罗布考组治疗前后血清LEP、APN水平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正常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别(均P<0.01).结论:奥美沙坦酯与普罗布考均可以通过降低血清LEP、升高血清APN水平来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健康者比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高、血清LEP水平低.

    作者:郑爱喜;田建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一过性右眼失明为主要表现的无痛性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男,82岁.因“右眼失明3h”入院.入院前3h即凌晨起床小便时发现右眼失明,伴轻微头痛,胸闷,出汗,乏力.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病史.入院查体:BP 120/80 mmHg,神志清楚,右眼仅有光感,约半小时后复明,无其他阳性体征.急查头颅CT提示:脑白质病,脑萎缩;心电图未见异常;继续查头颈部血管CTA示:主动脉夹层(De bakey Ⅰ型),见图1;累及右侧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见图2,3;再查主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及左肾动脉起源于假腔,见图4,5;肾功能检查正常.

    作者:覃乃芳;胡东方;文治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叶酸缺乏对鼠胚成纤维细胞MAPK通路及多潜能干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短暂性的叶酸缺乏对鼠胚成纤维细胞(MEF) MAPK通路及其诱导多潜能干(iPS)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将鼠胚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叶酸组、叶酸缺乏3d组和叶酸缺乏6d组,分别于叶酸缺乏3、6d western blot法检测提取的上述3组鼠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的变化,用经典四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感染,并对获得iPS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叶酸缺乏3d组p-ERK明显降低,感染后第12天出现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克隆,叶酸缺乏3d组、6d组产生的iPS细胞和正常叶酸组的诱导效率分别为(0.0477±0.0005)%、(0.0155 ±0.0019)%和(0.01 ±0.0005)%,所获的iPS细胞多能性基因和免疫荧光多能性标志鉴定为阳性.结论:叶酸缺乏3d能明显压低p-ERK的表达,提高小鼠iPS细胞的诱导效率,且诱导的细胞多能性基因和免疫荧光多能性标志鉴定为阳性.

    作者:胡文涛;闫秋月;方瑜;邱占东;张苏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和前列地尔注射液疗效的分析

    目的:探讨慢血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疗效.方法:经CAG证实存在慢血流现象,但以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相同时期CAG显示远端血流灌注无延迟,且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再将42例CSFP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胸痛症状的改善及复查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饮酒史等临床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有吸烟史的患者高于对照组,慢血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胸痛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3.3% (P <0.01);冠脉造影显示2组患者的CTFC(校正的TIMI帧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前列地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MVP增高可能是慢血流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CSFP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伟东;钟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热毒宁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2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炎,扩张气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T细胞亚群及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肺功能、T细胞亚群、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增强免疫力,较少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曾金武;张家洪;张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难治性雷诺现象的治疗进展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RP)是一种血管痉挛性疾病,突出表现为寒冷或情绪诱发后的肢端变白和变紫,遇热后潮红和恢复正常肤色.RP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前者为血管和/或其神经支配功能改变所致的一种良性疾病;而后者为器质性疾病,可并发肢端溃疡、瘢痕形成或坏疽等.难治性RP多属于继发性RP,经常规处理包括保暖、禁烟、治疗原发病及用扩血管药(钙通道阻滞剂、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等)疗效不佳,病情迁延不愈,并可进展为肢端溃疡或坏疽.临床上,这类患者不少见,治疗棘手,近年来,其相关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金银姬;李常虹;刘湘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普罗布考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96例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3~5)d服普罗布考,0.5/次,2次/d,至术后30 d.测术前12h及术后1d血CK-MB、cTnⅠ浓度,术前及术后3dhsCRP、MDA浓度.观察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血CK-MB、cTnⅠ及MDA、hsCRP水平均较术前高(P<0.05),但治疗组CK-MB、cTnⅠ、MDA、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普罗布考降低NSTEACS患者PCI术后CK-MB、cTnⅠ、hsCRP、MDA水平,抑制炎症、抗氧化,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王四坤;蒋毅;陈娟;胡晓军;陈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