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酚妥拉明治疗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10例分析

游碧荣;游锦;任生生

关键词:酚妥拉明, 哮喘
摘要:哮喘是临床常见急症,包括肺源性哮喘和心源性哮喘.本文以酚妥拉明抢救治疗哮喘患者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治现状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急性CO中毒的患者即使接受正规的治疗,也可能在中毒后3 d~4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称之为迟发性脑病(DNS).其发病率约占全部病例的14%~40%.轻者仅可遗留轻度认知或精神障碍,严重者甚至完全痴呆.

    作者:付守芝;刘勇;刘克地;潘国栋;仇威富;潘松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Ⅰ型和Ⅲ型胶原合成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Ⅰ型和Ⅲ型胶原合成的变化.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潮气量(VT)8 ml/kg组(A组)和16ml/kg组(B组),每组8只.A、B两组分别机械通气4 h,通气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肺泡灌洗液与血浆蛋白比值、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及其比值、Ⅰ型和Ⅲ型前胶原肽(PINP和PⅢNP)浓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肺组织W/D比较,A组和B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B组又明显高于A组(P<0.05);②正常对照组和A组肺泡灌洗液与血浆蛋白比值无显著差异,而B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③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B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均<0.05);④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B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均<0.05);⑤Ⅰ型前胶原与Ⅲ型前胶原mRNA比值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⑥PⅠ NP、PⅢNP表达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潮气量通气导致正常大鼠出现肺损伤,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但4 h内并未出现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比值增加,胶原蛋白尚未增加.

    作者:王丽;邱海波;郭凤梅;杨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成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CK-MB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评估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USA测定法检测38例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结果:38例重症肺炎患者血cTnI明显升高,与轻症肺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心肌损害,cTnI可作为早期检测心肌受损的指标,亦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忠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认识并引起对该病的重视.方法:对1例ABP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ABPA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对寄生繁殖的曲菌过敏导致的非感染性、炎症性肺部疾病,常发生在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结论: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应采取多种手段,包括纤支镜检查,痰培养及影像学、免疫学等;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口服伊曲康唑能达到较好治疗效果,且大限度减少副作用.

    作者:谢志斌;彭清臻;余小明;钟敏华;厉银平;黄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髓纤维化转化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女,45岁.因反复头昏、乏力2年,低热10余天,于2003年5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脾大,当时血常规示:WBC 13.4×109 /L,Hb 78g/L,PLT338×109 /L,脾左肋下5 cm,骨髓穿刺术呈干抽,骨髓涂片显示粒、红系大致正常,骨髓活检发现骨髓组织增生极度活跃,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增生,纤维组织穿插、分割造血组织而呈斑片状分布,巨核细胞散在或成簇分布,扩张的窦内充有幼稚粒、红系细胞及巨核细胞.确诊为骨髓纤维化,不规则口服羟基脲治疗.5月4日因受凉后出现低热,T 37~38 ℃,在当地经抗生素治疗低热不退.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叩痛(-),心、肺(-),肝右肋下4cm脾明显增大,达盆腔,质硬.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4×109 /L,Hb43 g/L,PLT 138×109 /L.

    作者:冉丹;毛汉文;孙汉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若干问题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又称深部真菌感染,近年来,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菌病等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且对IFI的及时诊断、预防和治疗上也是非常困难的,相对应的与这些感染相关的病死率也非常高[1~3].只有加深对IFI诊治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漏诊率、病死率.本文就IFI诊治存在的若干问题做一介绍.

    作者:刘正印;王爱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地位

    他汀类药物具有多向性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和稳定斑块作用等.常用于心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及治疗,本文拟就他汀类药物多向性作用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丛;李涛;邹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相关性结核病

    结核病(TB)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OI),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两病互相影响,互促恶化,使得HIV/AIDS相关性TB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化,治疗十分棘手,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

    作者:阮汉利;张和武;樊龙昌;王婷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酚妥拉明治疗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10例分析

    哮喘是临床常见急症,包括肺源性哮喘和心源性哮喘.本文以酚妥拉明抢救治疗哮喘患者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碧荣;游锦;任生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肺损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变的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相关指标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4例ALI患者多时间点血浆中VEGF、内皮素-1(ET-1)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含量,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ALI组入院当天血浆VEGF、EY-1和CEC均显著升高(P<0.01),并持续5 d;血浆VEGF较早升高且幅度较大[入院当天(114.56±38.79)ng/L,入院第2天达高峰(137.38±49.94)ng/L,较对照组(42.32±14.51)ng/L显著增高(P<0.01)];并与其他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治疗ALI时降低血浆中VEGF和ET-1的水平,有利于控制ALI患者的病情.

    作者:陈雯;许国根;陈颖;缪群;黄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急诊处理原则

    在美国和英国,对乙酰氨基酚使用不当已成为药源性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列为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近1月在我院急诊科连续遇到3例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中毒的患者,经及时处理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急性肝衰竭)发生.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我科参照国内、外文献制定的急诊处理流程进行讨论,以探讨急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规范化急诊处理原则.

    作者:李瑾;赵剡;许喜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大面积脑梗死8例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报道不多,本文统计我院3年来收治中、重度CO中毒患者42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8例,发生率19%,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学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的分析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RV)与QT离散度(QTd)和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测定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HRV与QTd,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晋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疗效.方法:选取采用羟基脲、泼尼松等治疗后病情反复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患者1例,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用Ara-c1.5 g/m2、VP16 0.4 g/m2静脉滴注连用2 d,预处理后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悬液.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临床表现和血象指标的变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象各指标恢复正常.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HES有较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还需长期随访.

    作者:沈建箴;张奕加;朱雄鹏;付丹晖;陈志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冲击疗法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重症狼疮脑病伴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冲击疗法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重症狼疮脑病(NPSLE)伴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NPSLE伴多系统损害患者应用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双冲击疗法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甲泼尼龙50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冲击治疗,共3~5 d;第6天行环磷酰胺1.0 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冲击治疗;甲氨蝶呤10 mg+地塞米松(DXM)10 mg+生理盐水3 ml鞘内注射.结果:8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其中6例狼疮脑病迅速控制,2例分别在4次和6次鞘内注射后缓解.结论:双冲击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重症狼疮脑病伴多系统损害的疗效显著.

    作者:吴记平;胡绍先;刘小军;雷小妹;熊金河;毛静;孔芳;柯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失常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免疫功能失常在老年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老年肺炎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以青年肺炎患者23例,健康老年人18例和青年人20例作为对照,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唾液和血清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前后T淋巴细胞表面CD154的表达,以阳性细胞率(PPC)和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评价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健康老年组唾液和血清sIgA的含量低于健康青年组,老年肺炎组低于青年肺炎组(P均<0.05),但肺炎组与各自的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CD3+T细胞上CD154表达的PPC,刺激前健康老年组高于健康青年组(P<0.05),低于老年肺炎组(P<0.05);刺激后健康老年组低于健康青年组(P<0.05),但与老年肺炎组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老年肺炎组低于青年肺炎组(P<0.05).CD3和CD154的MFI在刺激后的表达,健康老年组低于健康青年组(P<0.05);老年肺炎组低于青年肺炎组(P<0.05),但肺炎组与各自的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衰退与T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刘建;黄芪;金常娥;刘晓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5例表现为恶性高血压的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恶性高血压(MHT)常危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据统计,未获得有效治疗的MHT患者存活1年者不足25%,而存活5年以上者仅有1%[1].在MHT的病因中,15%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而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以IgA肾病占首位[3].现将我院近6年来,以MHT为主要表现的15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世忠;吴建平;杨忠民;胡义阳;蔡佳盈;黄华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肺复苏后早期兔血浆TNF-α和内皮素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兔室颤动物模型复苏早期血浆TNF-α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只试验用兔,随机分为2组,复苏组用电击法建立兔室颤模型后,行标准复苏,对照组麻醉后待测,测量对照组和复苏组室颤前、复苏后30、60、120、180、240 min 6个时间检测点血浆TNF-α及ET的水平.结果:复苏组复苏后30 min血浆TNF-α水平开始升高,复苏后120 min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复苏后60 min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P<0.05),于复苏后180 min出现高峰值,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全身性缺血-再灌注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血ET、TNF-α含量变化有关.

    作者:康登伟;王香玲;李响;李培杰;牛芳;董效慧;闵光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艾滋病常见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概述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道以来,AIDS在我国的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1~3],湖北地区也有类似趋势[3~4],主要集中在有偿献血者,多数是1994~1996年因不规范采供血途径感染的[4],近年有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HIV感染后,随着CD4+细胞数量下降,合并包括病毒、真菌、结核和弓形虫在内的机会性感染的概率增加[5~6].本文简要讨论AIDS患者几种常见肺部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劲农;王小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非清髓性造血移植主要通过降低剂量的预处理、免疫抑制剂运用及供体淋巴细胞输注,使受体与移植细胞之间双向免疫耐受,实现异体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植入,利用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1~2].由于预处理方案相对较弱,并发症较轻,年老、体弱的患者易于耐受,因而适应范围较广泛.我们应用allo-HSCT治疗1例老年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至今已生存32个月,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富;张艳莉;房伯俊;高全力;白献红;冯蕙霞;朱兴虎;魏旭东;宋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