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面)罩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32例疗效观察

孟要武;徐静松;牛艳华;柴素玲

关键词: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心源性肺水肿, 难治性, 疗效
摘要: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对大多数患者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能改善病情,但对部分难治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传统的方法常难于奏效.我们观察3年半中所收治的6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其中32例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争议和评价

    诸多大型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良好的血压管理对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积极的影响.受这些临床试验结果的鼓舞,心内科医师普遍主张积极降压,即使在脑卒中急性期,临床上仍有采用硝苯地平舌下含化,予以大幅度降压治疗.然而,神经内科的医师则强调脑卒中急性期快速大幅降压可导致脑血流灌注量锐减,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主张慎重、适度降压的原则.近年来随着多学科交流机会的增多,相左的观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作者:唐海波;吕卓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状腺结节60例细针抽吸细胞学与病理检查的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而后行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并将两种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甲状腺结节中,细针抽吸结果:良性86.7%,恶性13.3%;手术病理结果:良性81.7%,恶性18.3%.二者相对照,诊断符合者55例,诊断符合率为91.7%,不符合者5例,其中3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误为良性病变.结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素兰;贺冶冰;袁刚;蔡仕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风湿病的血液学表现

    风湿病的血液学异常很常见.有些疾病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有些疾病与血液学异常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本文讨论有关风湿病患者较常见的血液学表现.

    作者:周静;孙汉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酒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患者男性,21岁.因舌体、胸壁、肢体肿胀伴疼痛1 d急诊入院.1 d前患者一次性饮高度白酒(56度)1 000 ml后,连续昏睡十余小时,醒后始感口唇麻木、舌体肿胀、说话障碍,右侧胸壁胸大肌区域及同侧上下肢高度肿胀伴疼痛,活动严重受限.

    作者:宋明强;田海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血预适应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反复短暂的缺血使心脏产生快速适应,对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Murry等1986年在狗身上首次发现IPC现象.随后Yellon等首次报告人类亦存在IPC现象.早期IPC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缩小心肌梗死方面,Shiki等在1987年首次证实预先5 min的冠状动脉闭阻可明显降低在体大鼠心脏持续缺血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经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实:IPC明显降低缺血及再灌注所导致的室性早搏(VPB)、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的发生率[1~3],本文就IPC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机制及离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夏志宏;骆峰;汪培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调节肽水平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浆心血管调节肽水平变化潜在联系的研究课题,国内鲜见报道.本文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和放射性免疫测定法评价心血管调节肽水平与房室功能变化的关系,旨在探讨其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孙刚;童晓明;于海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替罗非班用于治疗中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配为受试组(替罗非班+肝素)和对照组(安慰剂+肝素),疗程2~4.5 d.终点事件是4.5 d和30 d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的心梗、顽固性心肌缺血).结果:4.5 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0%vs5.26%,P=0.117).30 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0%vs21.05%,P=0.083).出血并发症在受试组比对照组有增多趋势(20.5%vs5.13%,P=2.868).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缺血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芳;王琳;卜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多种并发症3例治疗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代谢并发症,特别多见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若伴有多种并发症,处理更为棘手.现将2002年度我科收治的3名特别危重的DKA伴有多种并发症患者救治成功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晓韧;张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血钾致持久性房颤转为窦室传导1例

    患者女性,70岁.因恶心、呕吐3 d,伴意识障碍2 d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10余年,房颤病史4年;2001年行二尖瓣换瓣术.术后坚持服用地高辛治疗,0.25 mg/d.但房颤一直未纠正.此次住院前所记录的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之,心房率>350次/min,R-R不规则,频率为76次/min,V1导联呈qR型,V5,V6导联呈Rs型,S波粗钝,QRS时间0.09 s,Q-T间期0.37 s(图1).

    作者:朱同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Kikuchi病3例报告

    Kikuchi病为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活检.本文报告3例,并进行讨论.

    作者:王龙;万俊;汪保华;郭静;吕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房性心动过速导致Niagara瀑布样T波1例

    患者女性,62岁.以阵发性心慌3年,近1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1 d入院.既往有阵发性心慌,无突发、突止现象,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可自行缓解.近1年来症状发作频繁伴心前区疼痛.入院体检:T 36.4℃,P60次/min,R 24次/min,BP140/100 mmHg,双肺无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心肌酶检查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V3~V6 ST下降0.05 mV,Q-T间期400ms.

    作者:田利平;马慧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脏骤停经40分钟抢救成功1例

    我院成功地抢救了1例心跳骤停40min患者,并且脑复苏也获得了成功,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1岁.因发作咽部疼痛3 d于2002年4月6日下午来我院耳鼻喉科就医,间接喉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就诊中再次出现咽部疼痛伴胸闷于下午5时心脏骤停,呼吸10次/min,浅弱,血压0,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心音消失.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连续人工胸外心脏按压(60~80次/min),深度4.0 cm,瞳孔回缩至3.0 mm,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2 mg静注,间隔10 min应用共3次,利多卡因100mg静注,于5时35分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心前区叩击1次,静注肾上腺素4 mg和利多卡因50 m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

    作者:鲁东峰;邹卫东;朱自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从JNC高血压指南的修订看收缩压的重要性

    JNC高血压指南系列是美国国家高血压检出、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定期修订和发布的,国际上知名的高血压指南系列之一.从JNC指南第一版(1976年,简称JNC Ⅰ)发布到JNC指南第七版(2003年,JNC Ⅶ)发布的27年间,人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和深入,而JNC高血压指南系列像一部系列的史书,以获得的科学研究证据为基础,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每一阶段中,医学界对人类血压和高血压病不断更新认识的过程,其中对收缩压认识的更新已成为一个典型的范例.

    作者:赵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鼻(面)罩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32例疗效观察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对大多数患者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能改善病情,但对部分难治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传统的方法常难于奏效.我们观察3年半中所收治的6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其中32例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孟要武;徐静松;牛艳华;柴素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创性心脏起搏抢救心脏骤停20例

    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是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无创性心脏起搏抢救2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赖善国;罗淑芳;杨玉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顽固性高血压的评估与处理

    在现代抗高血压药物合理治疗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有效地控制在目标水平以下.HOT研究(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study)证实,经过平均3.8年的降压治疗,92%患者的舒张压降到90 mmHg以下.然而,在小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依然难以获得控制.所谓顽固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refractory 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就是指尽管使用了三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联合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140/90 mmHg以下),或者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未降到目标水平.

    作者:张维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已明确其病源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1],其传播速度极快,嗜肺,可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而死亡.自SARS流行以来,对SARS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治疗以当地的经验性治疗为主.对于重症SARS患者使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简称无创通气,NIPPV)治疗意见不同.本研究旨在对重症SARS患者进行无创通气的时期、使用时间、通气条件、合并症、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无创通气在重症SAR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俞红霞;林江涛;孙洪涛;秦文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在急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的患者,伴有症状或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急性损害,称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高血压危象虽然发病率较低(≤1%),但绝对病例数仍然很多.例如美国有50 000 000例成人高血压患者,每年500 000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按此推论,在我国100 000 000多例高血压患者中,每年至少会有1 000 000例发生高血压危象.大多数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是因为轻-中度高血压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患者未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因此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转化生长因子-β1测定的临床意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造血功能低下而导致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造血调控异常与再障发病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3(IL-3)对造血有刺激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FF-β1)是造血系统重要的负调节因子,对造血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为此,我们检测了42例再障患者外周血IL-3及TGF-β1水平,以探讨其与再障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关系.

    作者:万楚成;夏云金;刘瑜;郭仁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伴呼吸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伴发呼吸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6例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22例)与非存活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病死率52.2%;器官衰竭数目、APACHEⅢ评分及AP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与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患者的病死率关系显著(P<0.05).结论:针对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病死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处理,可能是降低伴发呼吸衰竭的MODS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余世全;刘励军;邱菁华;华晨;徐波;徐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