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用量变动分析

宋燕;卞鹰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 药品用量, 价格弹性, 合理用药, 基层医疗机构
摘要:利用2010-2011年山东、浙江、安徽、宁夏4省区的药品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用量变动.结果显示:药品用量总体增长1.52%,价格降幅较大的药品、价格水平较高的药品用量增长较多.
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医改应解决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医疗服务供需失衡是医改面临的主要矛盾.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在医疗保障水平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不足.虽然基层卫生机构在投入等方面得到了支持,但是其服务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目前的筹资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严重制约了基层卫生机构的发展活力,助推患者涌向三级医院,固化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作者:孟庆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规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账务处理和会计报告

    为预防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城乡居民均等化享有基本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国家连续几年下拨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在资金管理方面,除防止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外,规范其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作者:王永新;于润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关于界定和实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国内、国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梳理,认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当是基本、人人能获得、体现社会公平、政府和居民都能负担得起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基于政府筹资能力、结合疾病发生特点来选择服务内容,可根据服务内容确定不同层级的服务包(一、二、三级包),逐步扩展实施.后提出未来7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实施策略:一是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支付主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体系;二是建立以公立医院为主、非公立医院为重要补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三是建立适应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卫生治理监管体系.

    作者:石光;张春生;陈宁姗;郭海明;牛宏俐;韦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9-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从人均15元逐步增加到30元,服务项目从9项逐步增加到13项.为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河南省部分地方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与现场查看账务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作者:蒋日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发挥市场机制 切实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中国深化改革的核心.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问题日益突出,根源在于忽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的机制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大前提.因此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划分政府与市场职责,解开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种种束缚,多利用经济、信息的手段.

    作者:于保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民营医疗行业政策特点及影响分析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指导思想,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社会办医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是我国民营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民营医疗和社会资本办医开创了新的空间.然而,民营医疗在我国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蔡江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医联动 多方共赢——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调研报告

    福建省三明市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以改革药品招采机制、实行院长和医务人员“年薪制”为标志性动作,深度挤压了药品的量价“水分”,为大幅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找到了空间,率先对院长绩效管理和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进行了实质性探索.通过一系列联动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

    作者:应亚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农合超高医疗费用病种(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对福建省新农合2010-2012年单次住院费用≥25万元的患者按病种(组)进行分析,研究超高住院费用患者病种(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三年的病种(组)分布有所不同,不同病种(组)的单次住院费用差别较大;必须通过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大病补充补偿或商业再保险控制过高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汪雪莲;郑振俭;潘宝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山东省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险制度评价与对策研究

    新农合大病保险是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山东省自2013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以省级为统筹单位推行了新农合大病保险.评价结果显示,山东省新农合大病保险推行平稳顺利,实施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农村居民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建议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人均30~50元,统筹层次调整为市级统筹,大病病种增加至40~50种,设立起付线,适当提高封顶线,实行分级医疗,并建立大病梯次报销政策,对合规费用实行阶梯式报销政策.

    作者:徐凌忠;李佳佳;许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本药物免费实施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介绍印度、澳大利亚、泰国及南非免费药物的实施进展,四个国家在免费药物遴选、采购供应、筹资来源、合理使用等方面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对此,建议我国探索基本药物免费供应的制度设计,尤其在遴选、供应、管理及合理使用等方面.

    作者:金春林;王海银;何江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深化新医改的挑战与反思

    新医改政策的实施结果不尽如人意,原因是没有从我国的约束条件出发,仅仅着眼于改善现有医药卫生体系的效率,并过度屈从于医药集团的利益.只有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滞,放手让医疗机构自主探索改革路径,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形成多元竞争的态势,打破公立医院垄断格局,改革医保基金管理的行政化模式,切断医药勾连的腐败链条,新医改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作者:王前强;黄羽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雄关漫道真如铁——纪念《卫生经济研究》创刊30周年

    《卫生经济研究》创刊30年,正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经历了九曲十八弯的30年,也是我与《卫生经济研究》携手同行的30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自然是往事新景,如潮而来.因为职业和兴趣关系,我对卫生管理的研究重点始终聚焦于农村卫生.在这30年中,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经历了三次惊心动魄的转折.第一次转折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时间是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到2002年,特点是农村集体经济解体,政府从农村卫生领域逐步退出,当时一句很时髦的说辞是“谁看病谁给钱,政府不去管那些既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放任由市场机制自发地左右着农村卫生事业.

    作者:徐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用量变动分析

    利用2010-2011年山东、浙江、安徽、宁夏4省区的药品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用量变动.结果显示:药品用量总体增长1.52%,价格降幅较大的药品、价格水平较高的药品用量增长较多.

    作者:宋燕;卞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与中国的卫生改革和发展同行——创刊30周年寄语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到今天,《卫生经济研究》杂志伴随着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脚步,已经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30年风雨兼程.30年前,由华东六省一市卫生经济学会牵头、委托浙江省卫生厅(原)承办的《卫生经济研究》杂志正式创刊.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杂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当时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本卫生经济学专业刊物之一,从创刊初期的季刊发展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开本从16开改为大16开,版面由48页扩版到目前的64页;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成为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系列杂志,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司局及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的重视和好评,如今已拥有非常稳定的读者、作者队伍.对此,我们甚感欣慰,更满怀感激.值此杂志三十而立之年,我谨向一直以来呵护着杂志成长的华东六省一市及全国其他省市卫生经济学会的领导和杂志历任主编、编委、驻地记者、通讯员,向默默陪伴着杂志发展的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杨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发展健康经济:中国的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许多矛盾凸显,面临经济的转型升级.健康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健康化,并以健康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应采取健康经济的发展模式,制定有利于健康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胡琳琳;兰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健康“新四害”与新健康政策的构建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按照疾病负担的排序,筛选出“饮食危险因素”“高血压”“烟草暴露”和“空气污染”四个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将其称为健康“新四害”.基于“新四害”的科学认识,提出建构新健康政策的构想:将“人民健康促进”提升为基本国策,建立国家健康委员会,将控制“新四害”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控制“新四害”,并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建立部门协调和中央地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控制“新四害”措施.

    作者:梁小云;张秀兰;徐晓新;孟宪范;罗颖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医改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作为社会领域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新医改已历经5年.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抓手,建立了公益性的政府办医体制、竞争性的人事制度、激励性的分配制度和新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基层已建立起一个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但是由于公立医院整体改革严重滞后,占总服务量近80%的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仍维持着逐利创收的旧机制,政府的大量投入没有转化为百姓的福利.5年医改的成效和问题,反映的是国家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新医改还在艰难探索的过程中,客观理性地评估5年医改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对坚持医改的正确方向,推动下一步医改意义重大.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按项目成本付费方式研究

    为探索合理、有效的公共卫生经费补偿方案、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本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选取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台账登记的方式收集成本测算的各项数据,并对各项目成本进行整理与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服务成本为40元,当前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应根据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建议公共卫生经费应在保证公共卫生服务正常开展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公共卫生项目,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进行拨付,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效率大化.

    作者:高广颖;段婷;杨志云;朱咏梅;陈治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水平、不挂钩、透明化的薪金制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是深化医改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微观制度基础.“高水平、不挂钩、透明化”的薪金制符合行业规律与特点,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不挂钩”即医生薪金不与医院经济收入挂钩;“高水平”是指医生薪酬要足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医疗事业;“透明化”则是指医生薪酬水平应该公开透明,便于管理与监督.在深刻把握规律基础上的政治共识与决心、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建立人才市场是建立这一制度的两大推动力量.

    作者:钟东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建立国家基本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国际社会“全民健康覆盖”目标的具体体现.过去几十年,江苏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好发展,基本建立具有较高可及性的农村服务组织网络,为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建议:明确政府健康责任,改革卫生投入机制;优化卫生服务体系布局,提高高质量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质量;完善薪酬分配制度,调动卫生人员积极性.

    作者:陈家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卫生经济研究杂志

卫生经济研究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