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丽
[目的]观察通便胶囊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排便的影响.[方法]复制STC大鼠99只,随机分为通便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麻仁丸组,观察通便胶囊对STC模型大鼠首次排出黑粪时间,5、12 h排出黑粪总粒数及重量,结肠推进作用的影响.[结果]通便胶囊对STC模型大鼠首次排出黑粪时间(min),5、12h排出黑粪总粒数及重量,结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明显优于麻仁丸组.[结论]通便胶囊对SIC大鼠结肠具有明显的推进作用,能促进STC大鼠排便.
作者:肖国辉;刘鹏;单铁莲;李志;陈辉;欧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调气和血利水汤对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护肝、补充清蛋白、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气和血利水汤,每日1剂,分2次服,持续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下降(均P<0.05),A/G、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调气活血利水汤能显著改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等.
作者:程虹;宋恩峰;韦桂莲;任开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胃癌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DDP/5-Fu化疗.DDP15~20mg/(m2·d)静脉滴注d1~5;5-Fu 375~500 mg/(m2·d)静脉滴注8h,d1~5,休息4周后,进行第2个周期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60例胃癌胃黏膜石蜡标本中TS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胃癌标本中TS蛋白高表达者29例(48.3%),低表达者31例(51.7%);TS低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64.5%)明显高于TS高表达者(34.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S蛋白表达水平对应用DDP/5-Fu治疗胃癌的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邢国臣;张寒梅;梁芳;张怀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电凝术配合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胃镜电凝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胃镜电凝术后奥美拉唑治疗,2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胃内疣状结节消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镜下电凝术配合中药治疗对疣状胃炎有较肯定的疗效.
作者:尹丽菊;高艳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莱菔子水煎剂对豚鼠体外胃窦环行肌条的收缩活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窦环行肌条置于灌流肌槽内,采用累积加莱菔子和分别加阻断剂的方法,观察其对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莱菔子增大胃窦环行肌条的收缩波平均振幅及其收缩频率,并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M3]胆碱能受体拮抗剂4-DAMP可部分阻断其振幅的增大.[结论]莱菔子水煎剂增大豚鼠胃窦环行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的作用可能部分经由兴奋胆碱能M3受体而不是胆碱能M2受体.
作者:李海龙;李梅;金珊;张小郁;李伟;郑天珍;瞿颂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小儿厌食证是指小儿较长时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的一种病症.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而致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因此,积极治疗小儿厌食证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复方丁香开胃贴辅助治疗小儿厌食证,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漱口剂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疗效.[方法]35例ROU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以中药漱口剂含漱、小剂量沙利度胺片50 mg/d口服;对照组15例,单纯以小剂量沙利度胺片50 mg/d口服.以总间歇时间、总溃疡数、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疼痛持续时间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0%,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及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漱口剂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ROU,能迅速控制症状,减少复发,疗效确切.
作者:杨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IADs)相关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的76例NSAIDs相关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应用康复新10 ml,3次/d,兰索拉唑30 mg,1次/d;对照组38例,应用兰索拉唑30 mg,1次/d,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记录症状转归,胃镜复查评估溃疡愈合情况.[结果]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和97.4%,对照组为78.9%和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兰索拉唑治疗NSIADs相关性溃疡可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
作者:麦蕾;赖人旭;孔丽霞;郭惠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条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疏肝健脾方,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5mg,3次/d,奥美拉唑20 nag,2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及对pH值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具有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改善反流的作用.
作者:侯延平;钟文英;郭玉青;谭明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醋酸一电刺激大鼠实验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给予大鼠慢性反复直结肠灌注醋酸造成炎症刺激,炎症恢复后予小量电刺激诱发高敏感性的肠道发生应激反应,模拟人类IBS,观察痛泻要方对刺激期间大鼠排便量、粪便含水量、血浆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增加(P<0.01),血浆SP和VIP减少(P<0.05);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的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减少(P<0.05),血浆SP和VIP增加(P<0.05).[结论]醋酸一电刺激大鼠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IBS,痛泻要方能够改善该模型的排便加速、粪便含水量增加、血浆SP和VIP水平紊乱等症状.
作者:张建英;楚更五;聂坚;杨银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乳黄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模型治疗组.采用CC14复合因素法制造肝硬化模型,用乳黄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分别检测血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和肠道细菌移位的情况.[结果]预防组、模型治疗组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预防组血清D-乳酸、DA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治疗组介于预防组和模型组之间.且预防组没有出现肠道细菌移位.[结论]乳黄制剂能有效保护肠黏膜,阻止肠通透性的增加,阻止肠道细菌移位,减少肝硬化大鼠IETM的发生.
作者:陆定波;张赤志;肖琳;晏雪生;马元元;张婷;高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升降胶囊防治呕吐的内在机制.[方法]观察比较空白对照组、0.85%氯化钠(NS)组、中药组注射顺铂(DDP)前后,动物呕吐频率,血、胃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结果]注射DDP后与NS组比较,中药组的呕吐率下降;血、胃肠组织中5-HT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升降胶囊对DDP所致呕吐反应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胃肠组织中5-HT水平有关.
作者:徐伟;孙维峰;李晓昊;李丽;韦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胃巨大溃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的直径超过2.5 cm者,药物治疗愈合较慢,易复发,临床疗效相对较差,笔者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巨大溃疡,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琳;李啸峰;孔丽霞;周怀力;高普均;郭惠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柴枳朴槟汤对吗啡所致胃肠道运动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癌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美施康定止痛;治疗组30例,加用柴枳朴槟汤,记录治疗开始2周内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全身情况.[结果]2组均出现便秘、腹胀病例,两者比较P<0.05.2组均出现呕吐病例,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排便时间、蹲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疼痛评分差值、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精神等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P<0.01;睡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比较均P>0.05.[结论]柴枳朴槟汤可以改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且不影响镇痛效果,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对改善食欲、精神等方面较单用阿片类药物效优.
作者:陈文莉;凌昌全;郭良集;张亚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随着U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癌变率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1],UC患者终身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概率为3.7%,每人每年的发病率为0.3%;UC癌变发生率以美国和英国为高,每人每年发病率分别为5%和4%,也是UC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作者:李晓宁;陈誩;王艳;翟军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小肠减压导管行小肠内减压对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2例(治疗组),采用鼻肠管减压治疗,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人300 cm长减压管至空肠上段20 cm以上,边抽吸减压边随肠蠕动前行,达回肠末端,行全小肠减压,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与10例经鼻胃管减压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置管成功率100%,减压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日减压量明显增加(P<0.01),腹痛、腹胀等梗阻症状缓解更快,对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的解除率为100%,而对照组的解除率为40.0%.[结论]经鼻肠管减压用于治疗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快速到达梗阻部位的上部直接进行吸引减压,并能促进黏连松懈以及梗阻缓解,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庆密;李德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利血平致脾虚大鼠的病理改变情况,为在该模型上观察益气健脾方药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模型组以利血平注射造模15d,停药后再观察30d,实验周期共45d;另设正常组观察45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尿D-木糖排泄率、小肠黏膜三磷酸腺苷(ATP)水平、胃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脏器系数等指标.[结果]模型大鼠体重和尿D-木糖排泄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至45d;小肠黏膜ATP水平比正常组略为降低;尿D-木糖排泄率改变与小肠黏膜ATP水平改变呈正相关;胃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改变;肝和胸腺脏器系数降低.[结论]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病变状态可持续较长时间,与益气健脾方药缓慢起效的特点相符;有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的改变,并伴随肠黏膜ATP水平的降低.该动物模型可用于观察益气健脾方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作用.
作者:郭文峰;高小玲;李茹柳;陈蔚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幼儿便血在结肠镜检中联合使用小剂量镇静、催眠、解痉剂的效果.[方法]2.4~7.2岁便血患儿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18例.用相同的术前准备方法,试验组于术前肌内注射异丙嗪和山莨菪碱,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待患儿安静睡眠后行结肠镜检查.在检查前、中、后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躁动、腹痛、恶心、呕吐,记录操作时间和成功率.对照组仅于术前肌注山莨菪碱,其他方法同试验组.[结果]试验组结肠镜检查成功率100%,躁动、腹痛、恶心、呕吐、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异丙嗪及山莨菪碱应用于幼儿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国先;马懿;郑继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49例FC患者,采用下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通过检测肛门直肠动力,分析肛门静息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肛门括约肌压及直肠-肛门括约肌压差,将便秘分型;并运用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虚实证分型.[结果]中医虚证便秘多为Ⅲ型排便障碍(P<0.01),实证便秘以I型排便障碍多见(P<0.01).[结论]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证型之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肛门直肠测压方法可以选择正确的中西医治疗手段,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巩阳;林一帆;王长洪;王立新;陆宇平;杨卓;高文艳;刘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磁共振氢谱(1H-MRS)技术定量评价肝脂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依中华医学会NAFLD断标准入选NAFLD患者22例进行常规体检、肝脏1H-MRS扫描和CT平扫,计算肝内脂质水平(IHCL) CT肝/脾比值,服用肝脂消胶囊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IHCL和CT肝/脾比值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NAFLD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和IHCL均明显下降,CT肝/脾比值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肝脏1H-MRS扫描可对肝脏内脂质水平进行准确定量,肝脂消胶囊可有效治疗NAFLD.
作者:董慧;陆付耳;王南;饶晶晶;魏世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