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邓小峰;王海兰;梁伟辉;吴奇峰;陈新梅;曾子芳;李斌

关键词:正己烷中毒, 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熏洗, 神经病变证候评分, 神经传导速度, 疗效
摘要:将2008-2013年我院确诊职业性慢性中度或重度正己烷中毒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经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病变证候评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中药熏洗组在改善麻木、疼痛、多汗等临床神经病变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肌力、跟腱反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中药熏洗为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康复及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大型钢铁企业一氧化碳分布及浓度分析

    连续4年每月对某大型炼钢企业作业点一氧化碳浓度进行现场检测,分析一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提出钢铁企业一氧化碳浓度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以预防作业人员一氧化碳中毒,保护工人健康.

    作者:张锋;赵亮亮;朱勇;于政民;朱宝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起群体夸大性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鉴定案例分析

    夸大性聋是诈病的一种表现,受试者耳部无疾病或仅有较轻病变,因涉及到职业病诊断、伤残鉴定等问题,而故意夸大其听力损失.目前我国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标准是以纯音测听结果为依据,由于纯音测听是一种主观检查,听力水平可受人为干扰.部分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常有意夸大听力损失程度.现就某机械厂同时出现4例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疑似有意夸大听力损失而提出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案例分析如下.

    作者:冯鸿义;郎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甲酚草胺原药的大鼠亚慢性毒性

    按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二甲酚草胺原药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设60、30、15 mg/kg二甲酚草胺原药剂量组和对照组.染毒14 d后60mg/kg组动物出现精神萎靡、被毛蓬松等中毒症状,雄性动物28 d后体重降低(P<0.05);60mg/kg组动物血生化中AST活性明显增高(P<0.05);病理检查发现60 mg/kg组动物肝脏、肾脏、脑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30 mg/kg组动物肾、脑组织也见病理改变但程度较轻;15 mg/kg组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二甲酚草胺原药对雌雄性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大无作用剂量均为15 mg/kg.

    作者:谢琳;郭启明;史岩;李莉;贾强;于功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将2008-2013年我院确诊职业性慢性中度或重度正己烷中毒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经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病变证候评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中药熏洗组在改善麻木、疼痛、多汗等临床神经病变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肌力、跟腱反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中药熏洗为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康复及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邓小峰;王海兰;梁伟辉;吴奇峰;陈新梅;曾子芳;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随访观察

    对2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提示肌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运动和感觉神经同时受损,运动神经受损下肢比上肢严重,而感觉神经受损上肢比下肢严重,神经传导的恢复慢于临床表现的恢复.

    作者:杜旭芹;陈玉雯;刘杰;郝凤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尿液基质效应对尿铅含量检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液不同基质对尿铅含量检测的影响.方法 将尿铅样品按浓度分成3个区间,低浓度(<100 μg/L)、中浓度(100~ 1000 μg/L)和高浓度(≥1000 μg/L),采用不同稀释方法处理样品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尿液样品稀释倍数大于10倍时,尿液基质改变使得尿铅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实际浓度;不同稀释方法对尿铅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加入正常人尿样稀释处理后,尿铅检测回收率好(95.5%~101.8%).结论 加入正常人尿样对尿液样品进行稀释处理,可大程度地减少基质效应对尿铅检测的影响.

    作者:马婧;李惠玲;周博;董芳;张宏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例氢氟酸灼伤的护理体会

    为提高氢氟酸救治及护理水平,现将我科2010年1月一2013年1月所接诊的20例氢氟酸灼伤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20例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0~ 52岁,就诊时间1~24 h,灼伤面积0.5%~7%,灼伤深度Ⅰ~Ⅲ度,部位为颜面及四肢.1.2 治疗方法与结果脱去污染衣物,应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剪开水泡,清除渗液及坏死组织,定期换药.早期大量钙剂治疗,皮肤未破损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离子透入治疗,1~2次/d,并局部涂以氧化镁甘油或10%葡萄糖酸钙溶液湿敷3~5 d;局部破溃者,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注射,bid,同时口服钙及维生素AD.

    作者:孙勇;杜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数字摄影技术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对1205例确诊为矽肺的患者分别拍摄普通高仟伏(HkV)胸片和数字摄影(DR)对比分析诊断期别、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并观察不同kV、不同相机像素和窗位窗宽等投照条件对胸片尘肺病变、胸片黑白度、胸椎暴露程度的影响.所有诊断专家或不同诊断组对同一尘肺患者的DR胸片和HkV胸片诊断期别、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的判定结果非常接近.用110 kV、120 kV所拍摄的DR胸片显示的肺纹理和病变边缘比用80 kV、90 kV拍摄的DR胸片要清晰;像素尺寸小、像素值越高的相机打印出的胸片其肺野外带肺纹理以及尘肺病变边缘更清晰、锐利,更利于观察.提示DR技术有利于提高胸片质量和尘肺病诊断准确率,建议尘肺的DR摄影以110~ 120 kV为宜,对相机的像素也应作出具体的要求.

    作者:李忠学;汤永中;廖分石;李小萍;邹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模式探讨

    完善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WHP)工作有利于增强工人健康意识,对预防职业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有重要意义[1],但现阶段我国中小规模企业自主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仍相对较少[2].本文以江苏省某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361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以健康教育干预、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健康促进,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工人职业卫生知、信、行及血铅含量的变化情况,评价健康促进效果,探讨适合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模式.

    作者:周倩倩;胡飞飞;龚伟;朱宝立;张恒东;杨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起硝酸与氟化氢混合气体中毒事故调查

    2012年11月17日,本院急救中心收治1例吸入混合刺激性气体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1 事故经过2012年11月17日下午17时,某公司一劳务工人在某厂房对分离器进行内部酸洗时,进入一直径约1.1m、长9~10m的容器内用钝化膏(含有15%硝酸和20%氢氟酸)清洗容器内的锈斑,累积清洗时间约1h.之后出现咳嗽、出汗,患者未引起重视.于20时咳嗽加重,并出现腹痛、呼吸困难、咯血、烦躁不安.于23时来本院就诊,以“吸人性肺炎”收入急救中心监护室.

    作者:王玲;胥凯;朱新丽;杨龙;阿依努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综合评判法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法对某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应用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本项目的风险管理评定结果为风险中等.综合评判法的定量分析结果和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比较接近,综合评判法可应用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蒋春梅;王茂义;曹海峰;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甲苯二异氰酸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环境污染物质,其接触人群众多,职业危害严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TDI的理化性质、毒性、职业接触限值、检测方法、生物标志物以及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等研究现状,为保护职业接触人群的健康、研究制定生物接触阈限值提供参考.

    作者:李思龙;朱文文;邵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7-2013年石景山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2007-201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共发生职业病129例,尘肺病占89.9%,其中矽肺59例(占51%),其他种类职业病13例,无急慢性职业中毒及重大职业事故发生.提示石景山区职业病危害仍以粉尘为主,防治重点是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国有大型企业.

    作者:赵晓艳;云水英;王明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铅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铅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通过测定各种介质中4种铅稳定同位素(204pb、206Pb、207Pb和208Pb)的比值,来追踪含铅物质来源的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考古、地质勘探、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医学等专业研究领域,是进行铅污染暴露来源解析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张宏顺;孟聪申;孙承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与《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应用案例解析

    某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受到意外惊吓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一年后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当地劳动部门依据劳部发(1996)266号文件《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认定为工伤,而用人单位则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J],要求撤销工伤认定通知.通过对该案例的解析,正确理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与《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间的关联和不同点,真正做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和保障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

    作者:张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半定量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法在某市电焊行业锰危害因素评价中的应用

    以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结合相关标准对某市电焊行业中职业性锰危害进行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的评估,从而得到总体风险等级.结果显示,中等风险能体现电焊作业中锰危害的总体风险水平.

    作者:章剑;施爱民;陈献文;张巧耕;周维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后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丙烯酰胺(AA)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长期接触会引起蓄积性中毒.现报道1例丙烯酰胺慢性中毒后合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退休前为丙烯酰胺干粉车间结晶岗位操作工,直接接触丙烯酰胺,个人防护条件不足,经常洒在身上,班后未及时淋浴,接触史5年.1998年出现头晕、疲乏、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及疼痛、走路不稳等表现,并逐渐加重.2000年由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应用多种药物疗效不明显.2013年6月因“头晕,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麻木、刺痛15年,加重2周”入院.

    作者:刘晓团;于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6-2012年吉林省尘肺病发病特征分析

    吉林省2006-2012年间共报告尘肺病1245例,新病例1159例.其中壹期尘肺占新发病例的78.86%;发病患者男性远高于女性,45~54岁诊断率高;病种主要为矽肺和煤工尘肺,占新发生尘肺患者的75.15%;1977-1989年开始接尘的患者发病率居首,实际接尘工龄以20~29年为主;以煤炭、有色金属、冶金和轻工等行业患者多,占新发尘肺病的89.56%;主要分布在吉林、长春、通化和白山4个城市,占全省新发病例的92.41%.

    作者:王玲安;刘军;丁丽华;张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镉污染区污染现状及人群尿镉含量调查

    目的 了解镉污染区环境生物样品污染状况和人群镉负荷水平.方法 采集当地自产食品进行镉含量测定,检测人群尿镉含量.结果 分别在污染区和对照区采集食品809份和88份,采集人群尿样955份和403份.结果显示,污染区食品镉含量高于对照区(包括玉米、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污染区人群尿镉均值和尿镉阳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区.结论 镉污染区有农产品污染,但人群镉负荷水平处于相对低危害风险的状态.

    作者:张文丽;姚丹成;孙嘉龙;韩京秀;尚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尿铅同位素比值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尿铅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方法 取10 ml尿样用浓硝酸及30%过氧化氢消解赶酸后用1%硝酸定容至5ml测定;利用铅同位素标准物质(GBW04426)测定铅同位素比值校正系数,将铅同位素标准参考物NIST SRM981同样品一起经ICP-MS检测.结果 优化检测方法后进行尿铅同位素检测,NIST SRM981同位素测定精密度RSD(204Pb/206Pb) <2%、RSD(207Pb/206Pb)<1%、RSD(208Pb/206Pb)<1%,NIST SRM981检测结果与证书值接近.结论 该方法方便简捷、数据可靠,可满足尿铅同位素的测定.

    作者:李惠玲;周博;张宏顺;孟聪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