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K3致急性皮炎10例报告

孙艳翎;曲艳芳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维生素, 急性皮炎, 周围皮肤, 检查, 褐色, 工人, 防尘口罩, 斑疹, 某企业, 接触史, 足趾, 趾腹, 洗浴, 体检, 手掌, 手套, 皮温, 碾磨, 流泪, 苦味
摘要:2003年10月24~26日某企业10名工人(男9人,女1人)在碾磨过筛岗位接触到饲料添加剂中粉尘状维生素K3(MSB)后,出现面部、鼻腔痒痛,口中有苦味感,眼流泪.下班后摘下手套、鞋袜发现双手、双足皮肤变色,洗浴时有灼热感.皮肤检查:双手掌面、双足皮肤呈棕褐色,双足趾尖、趾腹、前脚掌部可见多处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岛状黑褐色斑疹,局部略红肿,皮温高,有触压痛.少数工人戴防尘口罩,其口鼻周围皮肤呈条索状淡棕色斑疹样改变、脱屑.接诊后体检,除皮肤有改变外,各项检查均正常.既往无维生素K3接触史.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嘉兴市木制工艺品油漆车间有机溶剂治理效果观察

    报道15家木制工艺礼品企业油漆车间有机溶剂治理情况.

    作者:朱顺元;郑步云;顾玉芳;范铮峰;张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矽肺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浓度观察

    一氧化所(NO)是一种新型自由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并广泛参与人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素华;张兆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露天铁矿矿工肺内粉尘存留量与尘肺发病关系的探讨

    在收集整理露天铁矿采矿工人生产环境监测资料及职业医学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肺内粉尘存留量与尘肺发病间的关系.

    作者:初桂敏;李连;王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健康体检管理系统》改进思路简介

    随着人事用工制度的转变、人员结构及来源区域的变化,以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原有的<职业健康体检管理系统>已不适应现在的网络管理要求.

    作者:陈培庆;杨坤;丁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氯化锌中毒12例报告

    氯化锌是彩灯厂工艺中不可缺少的粘合剂组成部分.由于管理不当,可造成儿童误服中毒.我院1997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氯化锌中毒患儿12名,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志华;朱崇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常州地产建材放射性水平及所致公众剂量估算

    采用四道γ能谱仪直接定量测试地产建材成品放射性及致公众辐射剂量.结果所测建材Ira<1,Ir<1.其中Ira低0.08、高0.44;Ir低0.15、高0.76.HE高为425型水泥1.16 mSv.6种掺入工业废渣建材有4种高于本地土壤放射性水平.调查的地产建材放射性水平均符合国家A类指标,掺入工业废渣可使建材放射性水平增高.

    作者:尤建国;林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铅中毒80例临床分析

    报道80例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对慢性铅中毒产生原因、误诊、治疗、预防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晓军;王世平;戴金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乙醇、乙醛对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采用钼酸铵定磷法测定不同剂量的乙醇、乙醛作用下红细胞膜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变化,探讨乙醇、乙醛的细胞膜毒性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随着乙醇、乙醛剂量的增加,细胞膜 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酶活性逐渐降低,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当乙醇剂量为2 mmol/L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乙醛剂量为1 mmol/L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相比差异已呈现显著性.表明乙醇、乙醛对细胞膜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乙醛是乙醇在机体内的重要代谢产物,在研究乙醇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时乙醛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高小玲;尹少甫;张本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脏损伤的防治

    临床观察9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性心脏损伤的类型、特点,分析总结此类损伤的原因和预防及处理的方法.

    作者:王淑珍;赵永秀;王海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煤矿接尘工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接触煤尘工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抽取某煤矿井下接尘工人597名,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接尘工人一般情况,用SF-36量表对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经单因素统计分析,年龄、接尘工龄、日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制度、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饮酒情况、呼吸系统症状、福利水平、生活中所遇重大事件、人际关系及工作危险等11种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维度或大多数维度有关系.进一步作多元协方差分析发现,影响接尘工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呼吸道症状、接尘工龄、生活中所遇重大事件及福利情况等因素.

    作者:庞淑兰;关维俊;张艳淑;薛玲;谢兆生;秦天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灭白蚁药物对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为探讨职业性接触氯丹、含砷化合物灭蚁药物对作业人员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血清中过氧化脂质代谢物(MDA)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血清氯丹和尿砷水平的检测分析,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脂质过氧化各项指标水平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接触灭蚁药物使作业人员血清中MDA增高、SOD、GSH-Px水平显著下降,并与工龄相关;吸烟、饮酒能加重灭蚁药物对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MDA与血清氯丹和尿砷含量呈正相关,SOD、GSH-Px的水平与血清氯丹和尿砷含量呈负相关.提示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能使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增强.

    作者:朱宝立;班永宏;陈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矿工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的分析

    目的对煤矿工人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T)水平进行分析,探讨矿工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和机制.方法对地面与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浆PRA、 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均P<0.01),矿工平均动脉血压与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1、r=0.412和r=0.352).在高血压患者中,井下作业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显著高于地面作业组(均P<0.01),且井下作业组中又以安装维修组高,CORT与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89);高盐饮食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均P<0.01),而年龄、工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可能作为一种应激刺激,在高盐饮食协同作用下,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介导引发矿工高血压的发病.

    作者:梅仁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氨中毒致眼部损伤22例分析

    某工厂冷冻车间因氨气管焊接部断裂,造成氨气泄漏而致急性中毒.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8~42岁.19例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出现眼部强烈刺痛感,畏光、流泪、睁眼困难,视物不清.出现上述症状后2~3 h分别送往医院.在车间进行搬运工作的3例患者,下班回家后眼部出现刺痛,畏光、视物不清,没有引起重视,分别自行服用去痛片,滴用眼药水等处置,在症状不见缓解的情况下,前往医院就诊.

    作者:林静;史新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黏附因子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以肺内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肺血循环障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为30%~40%.主要因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肺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聚集、黏附、激活,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蛋白水解酶、脂类介质和自由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导致急性肺损伤发生;其中,黏附分子在病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对选择素、整合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黏附分子在此一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如其在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呼吸爆发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中的功能,参与微循环障碍的具体环节,参与损伤后期肺组织修复的细节,以及其在细胞内的传导途径等作一简要介绍,以供今后研究和临床工作参考.

    作者:梅双;赵金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接触粉尘与死亡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粉尘对死亡的影响,为现代职业卫生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89~1992年广州市实施并建立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基础资料,选年龄≥30岁的80 987名接尘和无接尘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1)队列平均43.5岁,主要为工人,中学文化,已婚,接尘率16.3%,吸烟率43.7%,饮酒率33.5%.(2)队列平均随访8年,失访35例,死亡 1 539人,以恶性肿瘤死亡为主.接尘、无接尘全死因粗死亡率分别为男380.14/10万和314.56/10万,女95.72/10万和98.33/10万.(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接尘者全死因、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24、1.34和2.41,其中男性矽尘接触者分别为1.57、1.61和5.72,男接尘者肺癌和鼻咽癌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7和1.81,与无接尘者比,RR的增加均有显著性意义.(4)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接尘者全死因、恶性肿瘤死亡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分别为19.5%、3.8%、25.4%和5.3%.结论职业接触粉尘可致全死因死亡尤其是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

    作者:张维森;江朝强;Lam TH;Ho SY;刘薇薇;何健民;曹民;陈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性慢性混合铅中毒1例分析

    介绍1例接触有机铅、无机铅引起慢性中度铅中毒病例,该病例驱出铅量之大、疗程之长是很罕见的,并且该病例除铅高外,δ-ALA、CP并不高,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作者:白怀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允许剂量γ线照射后眼晶状体混浊观察

    为探讨一次超允许剂量γ线照射后眼晶状体混浊的变化,对6例患者进行照射后8~27年的多次观察.其中5例受照射后8年初查有3例晶状体后囊下皮质点状混浊.受照后17年,6例中5例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有点状、结晶样、小面圈样混浊.受照后22年、27年仍无典型放射性白内障改变.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隐患调查方法探讨

    职业病危害隐患,是指工作场所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可能造成员工急、慢性职业病或引起其他职业伤害的不安全因素.石油化工企业近20年的职业病发病情况表明[1],产生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调查、研究、分析、评估不够,没有明确隐患的存在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而造成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做好职业病危害隐患的调查和治理,但是,目前并没有统一规范的职业病危害隐患调查方法和评估标准,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践,探讨企业职业病危害隐患的调查方式和方法.

    作者:苏树祥;王坤;汪彤;阮继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氟乙酰胺中毒的体会

    1 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氟乙酰胺中毒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4~67岁.在口服氟乙酰胺后1 h~3 d来诊.儿童多为误食,其余多为自杀.3 d来诊者已在外院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理后转入我院.就诊时昏迷5例,烦躁不安9例,间歇性抽搐6例,心律失常3例.另外选择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氟乙酰胺中毒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轻重差异均无显著性.

    作者:王美娟;王淑英;赵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31例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

    2003年4月我院对我市某电厂进行了职业卫生状况调查,并对噪声作业工人做了健康体检,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以某电厂331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为观察组,年龄22~51岁,平均46.5岁,平均工龄23.8年;同时选择267名非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为对照组,年龄28~45岁,平均42.7岁,平均工龄19.3年.

    作者:王青兰;宋长平;校广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