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初探

张虹

关键词:药剂科, 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为了提高药剂科服务质量,从人员、生产、工作、经济等方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使药剂科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一个主动、协调和统一的环境下.因此,TQC是医院药剂科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模式.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王国强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作者:张东风;高新军;冯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学生对物理诊断学理论课与实习课的意向调查与思考

    为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12名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更喜欢实习课,并认为实习课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对于今后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者:何智辉;程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时期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展的对策研究

    应对新时期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展要求积极采取新的对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进程;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环境;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加大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投入;创新思路,制定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展的政策;深化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队伍的建设.

    作者:陈志勇;李健明;郑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科病人家属常见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形式的变化,儿童越来越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成为社会的焦点.因小儿不具备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儿患病成为家属关心的事,患儿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家属的心,因此仅仅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是不够的.家属的心理状态与患儿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如何逐渐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文章就患儿家庭属见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护理措施:①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②做好健康教育;③建立良好的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关系.

    作者:赵秋玲;于俊风;孙文健;冯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提高维吾尔医护理质量初探

    维吾尔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维吾尔医在总结传统治疗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文章结合目前维吾尔医护理的现状,探讨了如何提高维医护理的质量与水平.

    作者:阿依古丽·居玛太;阿斯亚·克依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怎样实现医院网络安全保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信息系统已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中,因此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尤为重要.文章从服务器安全保障、工作站安全保障、以及病毒防护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高红梅;白颖;赵移畛;丁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成批伤员的抢救护理探讨

    文章通过总结25批160名创伤伤员抢救经验,探讨急诊科护士在成批伤员救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认为统一协调指挥、迅速启动成批伤员救护程序是确保伤员迅速分流、及时救治的重要保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实施救命性和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先进的通讯设施、护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成批伤员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淑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析电子签名法在电子病历中的法律适用

    目前,在我国电子病历的推广应用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联邦政府正积极推行要求所有医生在2010年之前采用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电子化的病历纪录)系统.并于2014年之前建立全国医疗信息网络,实现病历数据的自由交换,节约医疗成本,减少医疗失误.在电子病历的发展过程中电子签名必不可少,电子病历技术的发展与电子签名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对于调整电子签名的法律<电子签名法>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在调整电子病历的各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在对<电子签名法>在电子病历的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电子证据的效力;电子签名认证;<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的适用;患者的隐私权保护;电子签名与电子病历的保存等进行分析,探寻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作者:曹坤;蔡双宁;马宗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文章介绍了石家庄市中医院将医院管理年和中医特色年活动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契机,通过严管理定制度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强基础重特色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医院综合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创建服务名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田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医院健康协调发展

    文章介绍了河南南阳医专附属医院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医院健康协调发展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领导班子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石,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人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质量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的动力,行风建设是医院发展的保证,环境建设是医院的发展的基础.

    作者:林文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论实习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

    实习生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是从理论学习转入临床的关键环节.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决策思维的基本模式,中医辨证思维主要有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反证以及模糊判断等基本方法,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常用模式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辨病因(六淫、疫疠等)病性(气、血、津液)等多种辨证归类的方法.文章对各种中医辨证思维和常用模式逐一举例说明.

    作者:林平;陈立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析护理队伍中非正式组织对科室的影响及管理

    在医院的科室管理中,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对科室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对科室护理队伍中非正式组织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文章结合医院实际,从科室护理队伍中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对科室的正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和区别对待科室护理队伍中非正式组织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挖掘非正式组织的潜在效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把科室目标和个人需求目标统一起来.

    作者:傅铭;邵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肿瘤学科发展报告

    文章根据2005-2006年度国外内取得的关于肿瘤方面的重大突破与进展,国际国内关注的重点、热点和涌现的新增长点,分析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战略地位和在社会、经济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总结了学科在2005-2006年度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学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周宜强;李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陈旧性肛裂手术中应用的管理价值

    目的:探讨在陈旧性肛裂手术病人中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方法:运用临床路径管理办法对200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陈旧性肛裂手术病种30例进行管理,统计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与2004、2005年陈旧性肛裂手术病种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也存在差别,说明临床路径介入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结论:临床路径是可以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及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有效管理方法.

    作者:林晖;乔晓洪;朱吉;孙炼;吴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内科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心内科多数患者病情危重、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复杂,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极易引发纠纷.医护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提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注意医疗文书的书写与保存,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江云东;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文章从药物方面,用药方面、配药方面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便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作者:张义虎;宁玲;牛加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中医药面临着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力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对于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速中医药国际传播,提高中医药国际竞争力等意义重大.

    作者:王志伟;赵丽娟;赵琼姝;王艳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尹常健治疗非病毒性肝损害验案举隅

    文章通过列举尹常健教授治疗非病毒性肝损害的四则验案,介绍了尹常健诊治肝病提倡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适运用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并进行了讨论.

    作者:殷晓轩;王伟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的思考

    提高中医院服务社区的能力,必须解决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问题.文章对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目前中医药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对如何发展中医药全科医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刘瑜;杨慧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革中医药服务模式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改善中医药服务模式势在必行.文章提出,必须鼓励多元化发展的中医政策,强化中医服务特色,加强名医、名方(药)、名专科建设,实行中西医结合,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构建中医药服务的基础工程.同时加强内涵建设,争取各方面支持.

    作者:邱鸿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