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膜癌病2例并文献复习

李廷;於伟民;赖小英

关键词:脑膜肿瘤, 脑膜癌病, MRI, 脑脊髓液, 细胞诊断学
摘要: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是癌症患者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发病率为5%~15%,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发病率为1%~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

    2003年1月-2010月年6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60~88岁,平均69.1岁;左侧骨折38例,右侧骨折32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4l例,按Carden分类:I型8例,Ⅱ型10例,Ⅲ型17例,Ⅳ型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按Evans分型:I型6例,Ⅱ型10例,Ⅲ型13例.全部为新鲜骨折.

    作者:张秀梅;吕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肠癌组织VEGF-D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量和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5'-Nase-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正常肠组织中VEGF-D表达量和LMVD.结果:大肠癌组织VEGF-D表达与淋巴转移、Dukes分期有关;LMVD与VEGF-D表达、淋巴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VEGF-D过表达促进淋巴管生成,导致LMVD升高,进而促进大肠癌淋巴转移,LMVD和VEGF-D可作为大肠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因子.

    作者:段百芸;李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激光光凝术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重要表现,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盲性并发症之一.目前DR治疗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探讨DR防治方法,降低DR的致盲率是当前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作者:楼继先;曹永葆;徐洁慧;李小燕;严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术前伽马刀联合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观察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约占直肠癌的65%-75%[1],临床多为中、晚期病例.传统手术方法保肛率低;经典Miles术式遗留永久性结肠造瘘口,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振理;姜忠于;胡祖良;何琦;何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潘智敏辨体质应用膏方经验

    膏方是一种将中药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胶质、糖、酒等制成的半流体制剂.膏方多量身定做,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和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服用膏方的人群中又以女性居多,不仅因为女性对保养调理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更因女性与男性相比多虚多郁多瘀,更适合服用膏方.潘智敏教授临床辨证用药多有特色,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现就其临床根据平和、阳虚、阴虚、瘀血、气郁、痰湿这几种常见体质使用膏方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施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五加生化胶囊辅助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药物终止停经49天之内妊娠的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但流产后蜕膜剥离慢或剥离不完整导致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1].笔者应用中药制剂五加生化胶囊,促进药流后蜕膜剥离、排出,减少出血时间和量,降低刮宫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立平;韩利军;张建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辨证施护中风后抑郁症70例

    2006年3月一2009年10月,本院中风病康复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70例,并对其进行辨证施护,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夏飞;朱伟丽;袁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妇科急腹症36例诊治体会

    笔者就本院2000年7月2010年7月期间诊治的60岁以上老年妇科急腹症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老年妇科急腹症患者36例,其中60~64岁20例,~69岁9例,~74岁4例,~79岁2例,>79岁1例,平均年龄(64.2±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h 3例,一48h 8例,一96h 15例,>96h10例.

    作者:朱晓华;金卓杏;程青燕;王向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直肠超声对输尿管下段疾病的诊断价值

    经腹壁超声检查输尿管下段病变,检出率受腹壁厚度、腹腔肠气干扰及膀胱充盈度、结石大小及位置等影响,随着经直肠超声的普及及广泛应用,为输尿管下段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本文旨在探讨经直肠超声对输尿管下段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颖萌;许亮;包凌云;雷志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急性高眼压23例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常伴有高眼压、人工晶体前膜、前房积血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将使术后视力恢复受到影响.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急性高眼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何素红;陈战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膜癌病2例并文献复习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是癌症患者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5%,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发病率为5%~15%,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发病率为1%~2%.

    作者:李廷;於伟民;赖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59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若采用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泌尿道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多倾向于手术治疗.

    作者:朱烨;何登伟;俞伟杨;潘水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路手术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笔者就本院48例施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复位效果与手术时间的关系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①T11~L2水平的损伤;②>35%的椎管侵犯;③无旋转移位的骨块;④术前术后x线平片及CT片齐备.

    作者:朱伟新;赵杰;付秀文;吴咏军;方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6例

    笔者采用官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9月-2008年3月本院门诊因不规则阴道出血经B超检查疑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6例,年龄24~51岁,平均40.4岁,均未绝经.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或(及)经期延长,继发贫血.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作者:林立华;钟伟青;周兰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股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超声技术在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得以普及.Marhofer等[1]报道,在过去的10年中,使用超声引导完成的区域神经阻滞患者4 000余例,成功率近100%.但是目前关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时相关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

    作者:张蔚青;万政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87例大肠癌患者中医症状分布研究

    大肠癌(包括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其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而证候研究有赖于症状的规范化研究.笔者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方法,收集287例大肠癌的四诊资料,以探讨大肠癌中医症状分布特点.

    作者:屠德敬;赵海燕;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子宫畸形合并早孕三种方法流产疗效分析

    笔者观察了三种方法对68例子宫畸形合并早孕妇女流产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6月本站妇科门诊共行人工流产13350例(包括药物流产后清官术),发现子宫畸形68例,占0.5l%.68例随机分为普通人流组20例,平均年龄(28.45±6.35)岁,平均孕次3.45±1.24,平均产次0.92±0.43,平均妊娠时间51.2±17.74天;子宫畸形:双子宫8例,完全中隔子宫3例,不全中隔子宫7例,双角子宫2例,鞍状子宫2例.

    作者:周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妇科良性病变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对组织损伤小,患者活动早,恢复快,因而理论上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低.1996年Patel等[1]报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DVT的发病率为55%,引起临床极大关注.

    作者:黄筱竑;章彤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内脏高敏感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法诱导IBS大鼠模型,检测其肠道运动(结肠排便时间、排便颗粒)、内脏感觉(腹壁收缩反射、腹壁肌电活动)及结肠黏膜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法可诱导大鼠肠道动力紊乱,内脏敏感性增高(P<0.05,P<0.01),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性表现.结论: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法建立IBS模型,符合其动力、感觉及组织学特征,可用于IBS的实验研究.

    作者:石君杰;王海云;李新伟;李佳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全身麻醉方法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指全身麻醉苏醒期间患者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力障碍,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活动,语无伦次,哭喊和呻吟等[1],是全麻常见的并发症,危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危及生命[2].

    作者:裘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