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姚永华
痛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主要特征是高尿酸血症.由于积年累月体内嘌呤合成过多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尿酸盐沉积于皮下关节或者肾脏等脏器组织中,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形成痛风石,后期甚至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的障碍.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则可能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石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赵蓓俊;茅建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连建伟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笔者有幸跟随连教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其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症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吕国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治疗肥胖历史悠久,疗效明显.本文就肥胖症的中医治法探讨如下.
作者:钱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2002年10月~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28例,经积极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学君;章永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癌性胸水是晚期肺癌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积极控制胸水,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为全身化疗、放疗创造条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采用鸦胆子油乳剂联合顺铂(DDP)胸腔内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莫绍雄;杨小平;赵文;吴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以原俞配穴法治疗失眠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例,女13例,年龄25~68岁,平均42.3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6.5个月.15例均主诉入睡困难,病程超过半年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及焦虑或抑郁.
作者:林英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氟化泡沫是目前公认有效的一种新型局部防龋材料,它能增强牙釉质表面的抗酸能力和再矿化能力[1].1999年以来,笔者应用氟化泡沫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防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亚莉;郭美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以腰5~6椎间盘为模型,18G穿刺针体表定位下,经皮穿刺损伤腰5~6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 X线摄片确认穿刺针头位置,随后将其处死,留置穿刺针位置不变,解剖确定穿刺路径以及针尖位置.结果:①X线摄片示穿刺针均位于椎间隙内;②解剖发现,经皮穿刺针均穿刺到椎间盘纤维环而未进入椎管,未损伤神经根,未刺穿腹膜伤及腹部大血管.结论:本实验可为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感染机会小,动物存活率高,操作时间短的模型制作方法.
作者:王鹏;徐海孺;骆国钢;王维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笔者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妊娠合并胆道疾病2例,报道如下.1 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症 卢某某,女,26岁,农民,瑞安湖岭人.1989年2月23日初诊.
作者:吴毓篌;吴品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以持续不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月经不调、不孕、多毛、肥胖.发病率约为10%,占不排卵性不孕的50% ~70%.中医的整体观念及中药的多系统调理、多靶点作用使其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现就笔者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阮月芳;蒋学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龙胆泻肝汤方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酒炒) 、黄芩、栀子(酒炒) 、泽泻、木通、车前、当归(酒炒) 、生地(酒炒) 、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等病症.
作者:鄢松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胃肠动力障碍非常普遍,评价胃肠功能状态,以及解释胃肠疾病和症状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就临床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概述如下.
作者:马尚伟;何亮;孙立明;李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eropathy,PHG)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应用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上已广泛应用,西医治疗慢性乙肝除干扰素外,已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许多肝科医生(包括中医)常常以病毒学和血清学指标作为判断慢性乙肝临床疗效的主要标准,而该类药物能够在短期内使HBV-DNA迅速下降,ALT恢复正常.因此,很多医生和患者对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的优势产生了怀疑,中医阵地不断缩小.为此,笔者总结了近十年采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经验,就中医在乙肝治疗上的优势及策略浅谈如下,与同道交流 .
作者:张永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肛周等处.因受感染的个体不同,临床上存在临床发病、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等三种状态.2005年~2008年我院采用二联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急症,因多数患者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误诊,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为探讨老年人(≥60岁)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多来所收治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35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吴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损伤是近年来中医临床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就林胜友应用石膏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赵晶磊;林胜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h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神经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欠满意.2004年9月~2008年9月笔者采用高压氧(HBO)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5例,并与单用川芎嗪治疗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小青;樊留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2007年11月~2008年12月笔者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明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是指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和复旧不全所致的既非炎症性也非肿瘤的一类疾病,是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之一[1,2].近年来,乳腺增生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已达到60%以上.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的1.6~5.3倍[3],因此,临床诊断及治疗需提高警惕.导师楼丽华教授系浙江省省级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诊治乳腺疾病,临床经验丰富,其应用中药内服和穴位埋线外治治疗乳腺增生病,方法独特,效果显著.现归纳整理如下.
作者:孙妮旎;楼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