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坚永
高血压病并发左室肥厚(LVH)是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病不仅要降压,而且必须注意遏止或逆转左心室肥厚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高血压病致左室肥厚的中西医结合认识及治疗现状做一简介.
作者:祝光礼;高鸿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乙酰谷酰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用尼莫地平、乙酰谷酰胺、葛根素联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活血化瘀、改善脑功能和扩血管药常规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脑彩超和脑动脉血管造影显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善及病人主诉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复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乙酰谷酰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
作者:黄善定;高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肛门病手术后易出现伤口疼痛、创缘水肿、创面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影响创口愈合.自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自制中药外洗方用于肛门病手术后创口坐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240例,男143例,女97例,年龄14~78岁,平均46.2岁.其中混合痔手术110例,肛瘘手术62例,肛裂手术36例,肛旁脓肿手术32例.随机分为中药坐浴组126例,PP坐浴组11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沈忠;杨关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伴室性早博(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老年人冠心病SMI伴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稳心颗粒组34例,复方丹参片组31例.两组均同时加服阿司匹林与普伐他汀,疗程12周.结果:稳心颗粒组用药后SMI的发作次数显著降低(P<0.01),持续总时间显著减少(P<0.01),室早显著减少(P<0.01).复方丹参片组SMI发作次数亦明显降低(P<0.05),持续总时间缩短(P<0.05),但室早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未见稳心颗粒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SMI伴室早有效、安全.
作者:郑坤华;贡梅仙;贾连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药物穴位敷贴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外治疗法.现将1990~2002年间应用药物穴位敷贴患者资料1500例整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500例中男945例,女555例,年龄3~84岁.支气管哮喘473例,慢性支气管炎804例,其它223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敷贴前常规体检剔除合并有肺部急性感染、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芪中总黄酮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密度、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维甲酸80mg/kg灌胃形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黄芪总黄酮对骨质疏松大鼠双侧股骨以及脊柱骨密度、左股骨大载荷、大应力、弹性摸量、屈服点值及能量等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并与强骨胶囊对照.结果:黄芪总黄酮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值、大载荷、大效应、屈服点值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黄芪总黄酮能提高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增强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拟雌激素样作用有关.
作者:刘心萍;陈方亮;程亚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卵巢妊娠是异位妊娠中的一种少见的临床类型,由于其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术前往往不能确诊.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卵巢妊娠21例加以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5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异位妊娠813例,其中卵巢妊娠21例,发生率2.58%.21例中直接行手术治疗19例,药物保守治疗失败后改行手术2例.
作者:宣樟标;俞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用银杏叶注射液(商品名: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符合2000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62.3岁.劳累型心绞痛29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变异型心绞痛7例.合并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8例,心功能不全6例.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59.8岁.劳累型心绞痛24例,自发性心绞痛3例,变异型心绞痛9例.合并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6例,心功能不全2例.两组患者静息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改变.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彤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氨喋呤(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肯定[1].雷公藤多苷片治疗RA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疗效较好.我们对MTX+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和MTX+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老年(≥60岁)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了比较,以探讨老年RA的合理治疗.
作者:忻霞菲;陈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从2001年2月~2003年4月于门诊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浅表性胃炎127例,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127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旋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拟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胃黏膜涂片(+),14C呼气试验(+).随机分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龄16~70岁,平均42岁,病程0.5~20年;单纯西药组(对照组)62例,男31例,女31例,年龄18~69岁,平均41.5岁,病程0.5~21年.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作者:池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6月~2004年2月,采用阿拓莫兰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肝功能异常患者48例,并与同期使用其它药物治疗的同类患者48例比较,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凌燕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应用盐酸氟西汀(商品名:百优解)抗抑郁治疗,以探讨其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本院2003年1月~2004年5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均经临床及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报告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抑郁症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R)[1].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17项)进行量化评定,均>17分;同时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3]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2~84岁,平均65.2岁.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30例,高血脂20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1~83岁,平均66.2岁.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压32例,高血脂21例.两组性别、年龄、伴发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董芬;金耀卿;马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骨科于2002年3月~2004年2月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3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均为新鲜骨折,无其他合并伤.男22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37岁.右侧锁骨骨折24例,左侧13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11天,平均2.9天.横型及短斜型21例,粉碎型16例.合并肩胛骨骨折2例.车祸伤12例,骑车摔伤16例,运动伤9例.
作者:姚剑川;蔡仲卿;张长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各种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致死性毛霉菌肺炎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现对2003年8月~2004年7月本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情况作一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舒伟锋;方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湿疹,尤其是慢性肥厚性湿疹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皮肤科界,慢性肥厚性湿疹以其肥厚性、瘙痒性和复发性著称.笔者就两年来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肥厚性湿疹108例作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蕾;许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内瘘是胆囊与胆管及胆囊或胆管与邻近器官系统之间所产生的异常通道,是胆道或邻近器官疾病的一种少见并发症.我院从1994年5月~2004年5月收治30例,均经手术证实.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均为我院住院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29~78岁,平均53.5岁.食道癌10例,胃癌32例,大肠癌3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38例,肝脏转移25例,肺转移11例.随机分成鸦胆子油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2~78岁,平均56.0岁;对照组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54.0岁.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柳伟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1998年以来,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精神性尿频30例,并与同期单用西药及中药治疗者作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小儿精神性尿频患儿97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均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发病与情绪有关,情绪紧张尿频加重;②以日间尿频、尿急、尿短为主要症状,夜间入睡排尿正常;③无尿痛等尿路感染性疾病及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作者:林黎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外科急腹症患者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筛选具有内毒素血症的急腹症患者63例,随机分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前者予抗感染补液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口服治疗.比较观察每日大便次数.以及外周血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每日大便次数均增多,外周血ET、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且中西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黄牡丹汤结合西药治疗能明显降低急腹症患者外周血ET含量,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内毒素血症产生,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戚坚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后期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的特发性疾病,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死胎及产后出血,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ICP34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岚;赵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