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病,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也可因长期饮酒、饮浓茶和咖啡、吸烟、嗜食辛辣、过食生冷、进食粗糙或某些药物刺激所致.
作者:王玉洁;王彦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是致死的首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并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所致的肝脏长期或反复的弥漫性损害.肝脏逐渐变硬、变小,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
作者:邱冰峰;史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严重的疾病之一,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一组症状,称之为脑-心综合征.
作者:姜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雪上一支蒿为临床上较好的镇痛药,但是服用过量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遇到很典型的1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临床医生在应用此类药物时能慎之又慎,严格掌握好剂量.
作者:岳宏丽;冯玉霞;邹俊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低温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多发生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等处.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血清钠<135 mmol/L即为低钠血症.临床上,低钠血症多为复合性,常合并低氯、低钾血症.老年人患低钠、低氯血症时易诱发脑病,症状复杂,导致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增加病死率.
作者:王伟;张小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抽搐以疼痛性、紧张性肌群收缩为特征,发作频繁,发作时伴或不伴意识障碍,-般局限于一组肌群或一个肢体,亦可同时发生于全身躯干肢体或数群肌肉.
作者:曹春水;黄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前,耐药或耐多药结核病呈上升趋势,据估算,全球约有5000万人感染了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我国属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制定一个高效、合理、低毒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作者:项秀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鼻腔黏膜、黏膜下层甚至下鼻甲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作者:贾德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的好发疾病,容易误诊.我院2004年-2006年对临床疑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超声检查,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提高了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月梅;李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第十二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11月7日在厦门开幕,按照中国的节气,这一天是立冬.大会组委会选择这一天举办糖尿病全国性的会议似乎另有深意,大会主席杨文英教授报告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大、中城市和乡镇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超过10%,标志着中国糖尿病流行已跨入10.0时代.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足部的任何感染都可能是潜在的危险.糖尿病足感染按照其严重程度,范围可从浅表的甲沟炎至深部侵袭骨骼的感染.
作者:Mazen S.Bader;王楚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第一节 胎儿窘迫1 概述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旧称胎儿宫内窘迫).它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发生在临产过程者,可以是发生在妊娠后期的延续和加重.
作者:张国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缓慢发生的弥漫性、进行性鼻腔萎缩性病变.不仅仪鼻腔黏膜,而且包括黏膜下血管、腺体,甚至骨膜和鼻甲骨都会出现萎缩,纤维化、鳞状上皮化.黏膜萎缩性病变可发展至咽部、喉部,引起萎缩性咽炎、喉炎.
作者:田颖;李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扁平疣在皮肤门诊属常见病,以青少年多见,但病情一般不重,病程多不超过5年.笔者于2008年6月2日门诊接诊顽固性扁平疣患者1例,病程长达9年,并且呈全身爆发性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彩云;孙湛博;吴小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也是常见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本身虽不是严重疾病,但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或与变应性结膜炎同时发生.
作者:康国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对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认识的逐渐加深,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日趋受到关注.多项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由于无症状而多年不被发现[1]518.
作者:张伟华;闫彩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即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复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
作者:张玲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为加强我市个体诊所消毒与灭菌管理,保证消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努力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我中心于2005年-2008年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消毒效果.
作者:王水香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