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琳;卓瑞燕
总结1例原发性心脏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严密心电监护,监测血电解质,关注血压和体温变化,做好化疗药物使用的护理,警惕骨髓抑制期感染、发热等的发生,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经过8个疗程的化疗,患者右心房内的肿块完全消失,胸闷、气促症状消失,切口愈合,生活自理.
作者:孙彩虹;施慧;李梦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每日目标清单用于大肠癌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的类实验研究方法,将干预前列为对照组,干预后列为观察组,干预方法为采用每日目标清单对大肠癌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各64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采用每日目标清单管理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肠癌快速康复外科中采用每日目标清单管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鲜雪梅;项伟岚;石文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热熨疗法对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药盐包热熨疗法,对照组采用温水毛巾湿热敷,比较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为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炎发生主要集中在置管3 d内.结论 热熨疗法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吴小飞;余娅娟;詹晓雁;谈伟芬;陈巧玲;应灵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总结1例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合并胆红素脑病换血治疗的护理体会.换血治疗前做好环境、用物、血液、患儿等各项准备,换血过程中密切协助医生、时刻监测患儿的病情并注意保暖,换血后做好蓝光照射的护理,注意饮食营养,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住院9 d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邵荷芳;陈朔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总结6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禁食期间持续使用生长抑素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给药护理,使药物能准确、持续地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密切观察低血糖、高血糖等并发症并予及时护理.6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使用生长抑素患者4例出现高血糖、6例出现低血糖,3例早期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作者:杨霞燕;孙珍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多维度干预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537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行多维度干预,分别从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建立静脉置管、导管维护标准化制度、流程,加强监督评估,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方面开展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与2014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495例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指标进行对比并对同期医护人员单个实践技能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 实施多维度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由61.56%下降至46.61%(x2=346.35,P<0.0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3.79‰下降至1.68‰(x2=4.453,P<0.01);医护人员单个实践技能除血培养留取的正确率外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多维度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郑秋霞;彭根英;杨峰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鼻空肠管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分为鼻空肠管组24例和鼻胃管组24例.两组在常规胰腺炎治疗基础上分别通过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腹痛、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管道相关并发症、代谢异常、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道症状、管道并发症、代谢异常、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空肠管营养治疗在减少胃潴留、反流误吸方面优于鼻胃管营养治疗法,但在护理中仍要注意防止管道堵塞、非计划拔管等相关并发症出现.
作者:徐建仙;童家维;诸纪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加压固定胶带在新生儿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成功置管的患儿根据置管时间顺序编号,再按照编号的单双号分组,单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分为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导管维护时均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对照组在常规透明敷料固定上加用纸胶蝶形交叉固定,观察组在常规透明敷料固定上加用加压固定胶带人字形交叉加强固定.观察两组患儿的导管敷料卷边或松动、导管移位及导管断裂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贴膜卷边或松动、导管移位及导管断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加压固定胶带对新生儿PICC导管进行人字形交叉加压固定能有效降低PICC敷料卷边或松动、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的发生率.
作者:陈凌琳;卓瑞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总结1例顽固性癫痫伴智力低下的患者行大脑半球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给予围手术期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恢复期给予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做好营养支持及出院指导.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18 d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术前的65分提升到75分.
作者:鲁涓涓;俞群;林吒吒;傅雅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护士主导的口服营养补充方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予以血液洁净病房常规护理及饮食指导;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2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护士主导的口服营养补充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指标、血生化指标及PG-SGA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评价,观察护士主导的口服营养补充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两组患者的PG-SG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处理后第4周观察组患者营养良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要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体质量及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体质量下降幅度观察组较对照组小,且两组预处理后第4周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主导的口服营养补充方法能够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患者营养状态下降的程度,对改善及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晓兰;叶宝东;周洁莹;程秋琴;俞庆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固定方法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致鼻部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40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按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Hudson鼻塞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固定方法预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致鼻部皮肤损伤效果更好.
作者:张娟;熊小云;陈丽莲;罗丽;杨海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及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筛查、饮食宣教及疾病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包括:建立脑卒中吞咽困难评定表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吞咽功能评定,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价;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合理进行营养干预;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和个体指导,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服务.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学指标的测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营养学状况以及1年内患者再次入院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营养学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以及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和非瘫痪侧上臂肌围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在1年观察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因营养不良再入院率分别为18%和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护理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作者:吕芬;吴荣钰;李文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基于JCI标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单纯随机抽样法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基于JCI标准,在患者入院当天、术前1 d、出院前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集体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一对一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护士健康教育花费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护士健康教育所用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结论 集体健康教育可以满足胸外科住院患者的需求,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度,缩短护士健康宣教所需时间.
作者:吴太梅;鲍向英;韩娜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疼痛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镇痛药物也不断问世,但调查表明国内外术后疼痛的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我国,手术患者约占住院患者总人数的19%[1].在术后患者群体中,镇痛不足现象较为普遍,高达58.27%的术后患者曾经历中重度疼痛[2].
作者:陈佳佳;童莺歌;陈易;黎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法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使用不方便等缺点,逐渐被小口径胸腔引流法取代[1].越来越多的研究[2-4]表明,小口径胸腔引流管能取得与传统导管闭式引流相似的临床疗效,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国内有众多学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导管治疗胸腔积液[5-6],但在临床应用中,引流不畅与导管堵塞是中心静脉导管运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大缺点[7],而且中心静脉导管末端中空圆柱形硬接头与目前使用的引流袋的半圆锥型硬接口不配套,无法固定.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引流接口,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可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焦点解决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基础上按照焦点解决模式5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抑郁症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抑郁症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用焦点解决模式可以增加抑郁症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且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陈黎黎;叶雪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对分娩方式的认知与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7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9.9%调查对象不知道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率,78.5%不知道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发生子宫破裂的概率,67.7%认为重复性剖宫产恢复时间比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恢复要慢,分别有55.9%、58.1%、79.9%调查对象认为重复性剖宫产将增加母体脏器损伤、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的风险.调查对象选择再次重复性剖宫产术重要的考虑因素为自身安全、新生儿安全及医护人员的建议,次重要因素为丈夫的意见.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对分娩方式的认知不全面,在选择分娩方式时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母婴安全及医护人员的建议.
作者:邵红妹;金颖;房申胜;徐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系统评价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 由2名研究者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EBSCO数据库独立检索中英文文献,提取数据,做质量评价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n=1 159)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干预组581例和对照组578例),年龄为40.5~77.7岁.干预时间10~30 d,干预组为穴位按摩(4篇,n=224)、穴位指针法(3篇,n=118)、穴位按摩结合中药足浴(2篇,n=133)和穴位按摩结合耳穴压豆(2篇,n=76)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MD为-12.90~-0.86,95%CI为(-14.72,-0.02), P<0.05.干预组为穴位按摩结合脑电波生理治疗仪(1篇,n=30)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总分上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MD=-5.33,95%CI为(-7.61,-3.25),P<0.01.结论 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疗效较佳,短期效果明显,但需进一步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俞梦盈;刘丹;杨晓婷;刘晓;何桂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水中分娩是指产妇分娩启动后,使其进入特制的分娩池或浴盆中,在水中待产和/或分娩,是促进自然分娩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水中分娩对母亲有诸多益处,例如缩短第一产程,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减轻会阴撕裂程度等,已成为一种新的产科服务模式逐渐应用于各国产科临床实践中[1].然而,水中分娩对新生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美国妇产科学会(AOCG)和美国儿科学会(APP)建议:第二产程水中分娩不应该作为一项常规的医疗干预,获得知情同意后可作为一项临床试验进行实施[2].因此,本文将国内外关于水中分娩对新生儿风险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实施水中分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陆益娟;郑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行内镜下止血术的患者452例,根据内镜下止血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各指标与再出血的关系,对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CTP评分、镜下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CTP评分、镜下出血与术后再出血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时间(OR=3.743,P=0.002)、CTP评分(OR=2.716,P=0.015)、镜下出血(OR=1.863,P=0.009)为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OR=0.692,P=0.001)为再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TP评分高、镜下出血为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高为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
作者:连娟;黄婵婷;付朝霞;冯彩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