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何嘉琳治疗闭经经验

王素霞

关键词:闭经,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何嘉琳
摘要:何嘉琳教授在近50年的业医生涯中治疗闭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思路,现简要介绍如下.1 审证求因,详察病机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口服解毒通脉散、外用煨脓长肉膏,对照组给予口服免煎安慰颗粒、外用金三联(庆大霉素十山莨菪碱十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生长情况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创面生长总显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血白细胞计数、CRP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计数、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解毒通脉散联合煨脓长肉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丽翔;张磊;闫少庆;柳国斌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薏苡仁为主治疗跖疣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之功,笔者近年来,重用薏苡仁治疗跖疣,现举例介绍如下.李某,男,30岁,2002年10月27日初诊.

    作者:史华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针刺治疗卒中亚急性期患者15例

    目前卒中仍然是世界上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已知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的方法是基于多学科合作的卒中单元,尽管如此,很多患者仍然会留下残疾,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主要任务.

    作者:罗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二藤通痹合剂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二藤通痹合剂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28例.治疗组给予二藤通痹合剂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对照A组单用二藤通痹合剂治疗,对照B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28处关节疾病活动积分(DAS-28)变化,并观察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整体健康状态(GH)、血沉(ESR)等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A组为76.7%,对照B组为67.9%.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SJC、TJC、GH均有改善,DAS-28积分降低,ESR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SJC、TJC、GH、ESR及DAS-28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A组和对照B组除在改善患者GH及DAS-28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减少SJC、TJC及降低ESR方面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二藤通痹合剂和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种药物,且能有效控制活动期RA患者的病情,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中药联合用药模式应用于临床.

    作者:林昌松;姬森国;徐强;关彤;刘清平;刘丽娟;陈纪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整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若干问题探讨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对中医经典课程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作用与地位作了评价,分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整合前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作者:谢忠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黄芪多糖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以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形成机制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40例、非血瘀证组4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0例,收集各组受试者血清,实时PCR法测Toll样受体4(TLR4) mRNA表达.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PS)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TLR4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PCR法测TLR4、抑制性κBa(I-κBa)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蛋白及I-κBa蛋白的表达.结果 TLR4 mRNA在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康健组(P<0.01),血瘀证组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LPS诱导组TLR4 mRNA表达明显高于康健组、I-κBa mRNA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APS大、中、小剂量组与LPS诱导组比较,TLR4、I-κBa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PS大、中、小剂量组之间TLR4、I-κBa mRNA表达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较非血瘀证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TLR-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竞之;陈利国;胡小勤;贾会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初期患者32例

    我们运用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初期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初期参照200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

    作者:薛莉;陈宏;康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医脾阴学说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了解中医脾阴学说研究的概况.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来源,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期刊作为补充,检索日期为1978年1月~2009年12月.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80篇脾阴学说文献进行研究,确定脾阴学说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作者、主要期刊以及国内脾阴及脾阴虚的研究状况与研究方向.结果 脾阴及脾阴虚文献逐年累积量曲线拟合度良好(R=0.988,P<0.01),已形成核心期刊及核心作者.理论研讨、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为脾阴及脾阴虚文献的3大类型,其中理论研讨方面的文献多,占发文总量的48.16%.结论 国内中医脾阴学研究水平逐年增长,中医脾阴学说框架已经形成并能有效指导临床.

    作者:刘瑜;战丽彬;黄一卓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证候要素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难点.辨证统一体系作为一种科学性较强的中医辨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证素辨证.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有一定优势,但现有的临床辨证标准不能囊括,证名异同难辨,阻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应用及发展.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和应证结合角度对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特应性皮炎辨证论治规范化奠定基础,提供方法和经验.

    作者:温晓文;陈达灿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医学的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近百年来,中医学始终面临发展困境,这固然有现代西方医学的生存挤压,但中医学科也绝非无瑕可击,更非完美无缺.相反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医疗手段、教育传承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反思的问题,如果不能理智应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困局将永远无法破解.因此,中医药学必须树立自我批判的自觉意识,认识自我批判的内在根据,理清自我批判与自我扬弃的内在逻辑,以期实现中医药学的自我超越与发展.

    作者:周然;李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加昧补肝汤,对照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同时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CV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血清1GF-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IGF-1的升高更为明显,VEGF降低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加味补肝汤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IGF-1水平、降低VEGF水平,可能为其治疗DPN机制之一.

    作者:程富香;陈泽奇;傅擎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下丘脑和海马μ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前期综合征( 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及经前平颗粒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30只处于非接受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数字脉冲电刺激噪音干扰仪刺激5天,制备PMS肝气逆证模型.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Iml/100g体重,给药组予经前平颗粒(0.16g/100g体重).每天1次,连续5天.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p阿片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PMS肝气逆证大鼠下丘脑和海马μ阿片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经前平颗粒可使恢复至近似正常水平.结论 下丘脑和海马μ阿片受体表达升高是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之一,经前平颗粒可通过抑制该受体表达而发挥疗效.

    作者:王芙蓉;薛玲;张惠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运用真武汤的规律

    真武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重要方剂,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真武汤的医案进行总结研究,分析叶天士运用真武汤的规律.包括分析真武汤的病因病机,临床上运用真武汤的重要指征,真武汤的加减规律.还探讨了真武汤又名救逆汤的依据.研究结果体现出后世医家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孙晓光;赵艳;彭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薏苡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1 小儿厌食症自拟薏苡内金散:(炒)薏苡仁400g,鸡内金60g,山药60g.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1~3岁每次服5g;4~6岁每次服10g;6岁以上每次服15g.

    作者:兰友明;兰义明;林美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何嘉琳治疗闭经经验

    何嘉琳教授在近50年的业医生涯中治疗闭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思路,现简要介绍如下.1 审证求因,详察病机

    作者:王素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复方白及糊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白及糊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全程中药组、造模后中药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23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全程中药组造模前7天起,每天灌胃复方白及糊3ml,共21天;造模后中药组造模后开始每天灌胃等量中药,共14天;生理盐水组同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7天、14天观察各组大鼠食管下段pH、大体标本及组织学改变,同时检测食管黏膜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2个中药组可使模型大鼠食管下段pH升高,损伤黏膜迅速修复,使食管黏膜GAS、MOT表达增强,VIP、NO表达减少,其中全程中药组与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白及糊可能通过局部黏膜保护、调节多种胃肠道激素及神经递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促进胃排空,对反流性食管炎起防治作用的.

    作者:唐艳萍;弓艳霞;李淑红;王瑞;刘思邈;李方儒;魏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影像学与中医证型关系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性改变,X线检查对RA的诊断及治疗愈后的判断意义重大.

    作者:孙忠皆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康复新液对动物实验性烧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大鼠烧伤和家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和24只家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康复新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采用乙醇燃烧法建立大鼠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点状温热烫伤法建立家兔皮肤深Ⅱ度烫伤模型,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组予磺胺嘧啶银乳膏、高剂量组予康复新原液、低剂量组予1/2康复新原液,均匀涂抹烧烫伤创面皮肤,每日3次,连续14天,观察各组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高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烧伤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给药第7天,低剂量组烧伤创面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家兔烫伤试验,康复新给药第10,14天,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烫伤创面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对促进大鼠皮肤烧伤、家兔皮肤烫伤创面愈合作用显著.

    作者:王峥屹;黄秀华;谢壹科;陈萨;王三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外科学>教材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辨证标准以及近20年临床辨证实际的比较分析,确认时下在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内部、学术界与权威文献间,本病的辨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和矛盾.并从证名的统一和规范、症状体征的净化与规范、前瞻性辨证规范和辨证客观化的思路4个方面予以探讨.

    作者:于乐;梁茂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薏苡仁为主治疗脾虚湿滞型糖尿病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利水退肿,除痹排脓作用.笔者在临床上以薏苡仁为主治疗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胡阳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