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娟;章丽黎;王霞容
艾滋病(AIDS)在我国已转入广泛流行期,经性途径的感染者比例有所增加.性病(STD)门诊易接触各种高危人群,且STD患者较为集中,是适合开展咨询服务的场所,是健康教育的佳阵地[1].目前全球均无有效抗AIDS方法 ,仅能够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控制AIDS发病率的增长速度,然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虽简便、易于实施,但成本较高、针对性不强、且易流于形式,效果较差.目前,网络沟通交流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微信(WeChat)应用率高[2].为探索STD门诊患者AIDS健康教育新模式,作者采用微信平台作为干预手段,探讨有效的AIDS预防方法 .
作者:陈旭娥;李季;马婷;盛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指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ICP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思美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UDCA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A、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A、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羊水污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瑞勉;李丹玲;张永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慢性乳腺炎常见于非哺乳期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局部单一或多发包块,且活动度较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易反复发作,临床早期诊断与乳房恶性肿瘤较难鉴别.本文对慢性乳腺炎中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的诊疗进行系统概述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芳;王蓓;吕晓皑;杜琪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纳美芬用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无痛胃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予舒芬太尼0.2μg/kg后复合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B组麻醉前静注纳美芬0.2μg/kg后予舒芬太尼0.2μg/kg复合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丙泊酚用量;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BP、HR、RF、SpO2、以及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发生面罩给氧的例数和术后呕心呕吐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各时间点HR、SpO2影响不明显,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B组短于A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R、MAP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μg/kg纳美芬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中可有效拮抗舒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缩短苏醒时间,有利于循环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俞丹红;姚益冰;周煦燕;刘倩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特征,并检测毒力基因.方法 采用MALDI-TOF对菌株进行鉴定,应用主成分分析系统(PCA)进行菌株聚类分析,采用VITEK-II COMPACT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实验测定碳青霉烯酶表型,拉丝试验判断菌株是否为高黏性菌株,应用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 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改良Hodge实验和拉丝试验阳性,PCA进化距离显示为同一克隆,携带rmpA、alS、iut A、kfu等毒力基因.结论 该患者多部位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相同克隆菌株,且携带相同的毒力基因,可能为高毒力菌株.
作者:王洁;王敏敏;陈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CPT)对荷瘤小鼠顺铂(DDP)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分为5组,每组8只,PC9细胞建移植瘤动物模型,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组、模型组、CPT组(100mg/kg)、DDP组(2mg/kg)及联合用药(100mg CPT+2mg/kg DDP)组,隐丹参酮连续给药15d,顺铂2次/周给药(每周第1天、第4天),停药24h后,测脾脏指数、CCK8检测T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IL-2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P<0.01);与模型组比较,CPT可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脾脏指数、T细胞增殖率、CD3+、CD8+、NK细胞、IFN-γ、IL-2的表达(P<0.01),而DDP的作用相反(P<0.01或P<0.05);与顺铂组比较,CPT组、联合用药组脾脏指数、T细胞增殖率、CD3+、NK细胞、IFN-γ、IL-2表达明显上升(P<0.01),而CD4+、CD8+、CD4+/CD8+变化不明显(P>0.05);与隐丹参酮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脾脏指数、T细胞亚群、IL-2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增殖数量、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隐丹参酮可提高化疗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隐丹参酮提高血清中IFN-γ、IL-2含量相关,对机体的免疫脏器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许冠华;沈丽君;刘红胜;吴逢选;王云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Tol样受体7、9(TLR7,TLR9)在鲍温样丘疹病(BP)皮损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BP患者皮损中CD123+pDCs及TLR7、TLR9的表达情况,以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并对CD123+pDCs密度与TLR7、TLR9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123+pDCs、TLR7、TLR9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真皮乳头层.与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BP皮损中CD123+pDCs密度(0.351±0.107)增高,胞体较大呈多角形.TLR7和TLR9在皮损真皮中的阳性率半定量评分[分别为(5.083±2.285)和(4.639±2.072)]均比在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真皮和表皮中的阳性率[(3.611±1.498)和(3.278±1.137)]升高.真皮乳头层CD123+pDCs密度与TLR7、TLR9的表达强度在皮损组织及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 BP皮损真皮组织中CD123+pDCs密度增高,TLR7、TLR9表达增强,提示HPV感染时三者有一定程度的激活,推测这种激活程度可能并不足以清除临床病毒感染而使BP皮损持续存在,这可能与B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朱宁;韩睿;程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维生素D对老年废用性肌萎缩症患者肌肉力量及骨折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94例废用性肌萎缩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运动疗法)与观察组(运动疗法+肠内营养制剂+维生素D),每组各47例.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6个月及1年后两组患者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6米步行速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发生跌倒及骨折事件.结果 在干预6个月及1年后,观察组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6米步行速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观察组跌倒(4.3%)及骨折(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1.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维生素D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骨骼肌废用性肌萎缩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及骨骼肌指数,提高患者步行速度,降低跌倒及骨折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冯丽;来芹美;周公民;杨令;姜龙;施铁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浆输入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有血浆输注史的肝硬化患者,分析其血浆输注原因及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纳入有血浆输注史的肝硬化患者174例,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的主要原因为改善凝血功能.血浆输注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输注前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2.08,P<0.05).结论 本院针对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应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从凝血功能指标看,血浆输注能改善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
作者:夏舟备;颜颂旭;唐海红;张永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脂肪肉瘤(liposarcoma,LS)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所有恶性肿瘤的1%,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脂肪肉瘤,约占全部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的41%[1].因此类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极少数患者有早期临床表现,较难通过临床表现明确诊断[2].本文回顾性分析巨大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如下.
作者:莫文魁;杨惠文;胡如英;黄一波;王国平;黄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二切口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121例传统三孔法和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133例二切口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差异.结果 二切口三孔法术式组术后疼痛明显低于传统三孔法术式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普通腹腔镜器械二切口三孔行胆囊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具有相对微创、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小,适宜基层医院开展.可作为三孔法到单孔法的过渡术式,在不增加手术设备的情况下,熟练掌握本手术操作,能为成功开展单孔法手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汉余;石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作为临床常见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即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诸多学者认为其与腰椎间盘发育和组织结构特性、髓核组织退变、外层纤维环破裂与肉芽组织长入、椎间盘内神经分布异常等因素有关[1].目前,临床上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为椎间盘造影中疼痛诱发试验[2].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椎间盘封闭确诊本病,其诊断价值可能优于椎间盘造影[3].而对于本病治疗而言,方法 较多,包括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和微创治疗,临床应用及疗效不尽相同.本文主要立足于本病治疗角度,深入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源性腰痛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立毅;黄引红;刑滔;何永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椎管闭合不全伴栓系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原因引起椎管发育不全,圆锥受到牵拉并位置下降,终丝增粗使脊髓活动受限,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多见于幼儿及青少年,成人相对少见,极易误诊误治.本科收治成人椎管闭合不全伴脊髓栓系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作者:章国海;关浩洁;叶哲昊;张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局部疼痛评估法对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患者面部受压皮肤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MDRPU)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无创通气患者5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6年1月至12月无创通气患者65例为观察组,采用疼痛评估法判断局部组织受压程度,并进行有效减压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实施疼痛评估法后无创通气患者MDRPU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5).结论 局部疼痛评估法,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且可以成为MDRPU的风险评估依据.
作者:姚惠萍;陈娟红;富燕萍;李飞;李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拆钢板困难时用非常规方法 强拆致术中再骨折,或钢板拆除后无外伤再骨折的原因,探讨再骨折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3月拆钢板术中或术后再骨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螺钉滑丝钢板拆除困难6例,采用大力剪剪断钢板、钨钢钻磨掉螺钉尾部撬拨钢板、扩孔取螺钉等方法,术中发生骨折4例,术后无外伤2d内骨折2例;钢板顺利拆除,术后无外伤10d内骨折5例,均因为骨折未愈合或未完全愈合.再骨折部位:锁骨中段6例,尺骨中段1例,桡骨中下段2例,肱骨中上段1例,肱骨中下段1例.根据发生再骨折的原因,对术中再骨折的4例患者即刻重新内固定,其中2例取髂骨植骨;术后再骨折7例患者中,予植骨、内固定4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11例患者骨折愈合10例,1例锁骨再骨折予保守治疗仍未愈合,因为功能影响不大,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结论 拆除内固定前要仔细检查,明确患者骨折愈合的状况,术中内固定取出困难时,尽量采用无损伤或损伤较小的方法,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再骨折的预防.
作者:沈健健;高益斌;裘情密;周维锋;虞建浩;童松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发生于妊娠这一特定生理环境的胃癌,症状常与妊娠期反应相混淆,早期诊断率低,多为晚期患者,且大多数为低分化腺癌,疾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办法.妊娠合并胃癌病例仍较罕见,近年陆续有学者以个案或病例序列等形式对其进行报道.作者临床工作中遇一例孕妇产后一天、以胸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胃癌穿孔患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以期为外科医师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朱林波;金家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胃蛋白酶原与胃息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未发现胃息肉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roGRP、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I)、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 II,PGII)水平及PGI/PGII比值差异,并比较胃息肉患者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后6个月内血清ProGRP、PGI、PGII水平及PGI/PGII比值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ProGRP、PGI、PGI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roGRP(105.88±18.10)pg/ml VS.(59.74±13.89)pg/ml,t=161.691;PGI(128.82±16.58)ng/ml VS.(81.13±8.55)ng/ml,t=229.079;PGII(16.62±1.59)ng/ml VS.(7.40±1.45)ng/ml,t=343.753;P<0.05],PGI/PGII比值低于对照组[(7.77±0.84)VS.(11.34±2.53),t=-93.190,P<0.05],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血清ProGRP、PGI、PGII水平及PGI/PGII比值无明显差异.6个月内胃息肉复发患者血清ProGRP、PGI、PGII水平及PGI/PGII比值摘除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息肉治愈者血清ProGRP、PGI、PGII水平较摘除前下降[ProGRP(83.41±16.15)pg/ml VS.(107.39±19.22)pg/ml,t=6.476;PGI(107.76±15.71)ng/ml VS.(128.21±16.92)ng/ml,t=6.009;PGII(11.40±1.28)ng/ml VS.(16.69±1.54)ng/ml,t=17.890;P<0.05],PGI/PGII比值升高[(9.48±1.16)VS.(7.70±0.86),t=-8.374,P<0.05].结论 ProGRP及PG可能与胃息肉有相关性,临床上可将血清ProGRP及PG水平作为评估胃息肉发病及胃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辅助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姗;冯玉良;郑培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路径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1±13.5)min、(12.4±3.2)h、(7.9±1.6)d,显著短于对照组(72.9±17.3)min、(29.7±6.5)h、(12.7±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4.6±8.6)ml,显著少于对照组(116.4±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手术路径剥离方法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临床疗效影响显著,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不易复发,是子宫肌瘤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徐小红;聂静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中央角膜厚度(CC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70眼),其中轻度视野缺损组(29眼),中度视野缺损组(11眼),重度视野缺损组(30眼).测量视野缺损度(MD)、中央角膜厚度(CCT)、RNFL平均(AVGRNFL)、上方(SUPRNFL)及下方(INFRNFL)厚度.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RNFL平均(F=48.360,P<0.001)、上方(F=43.332,P<0.001)、下方(F=46.299,P<0.001)的厚度及CCT(F=3.388,P=0.04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CT与MD呈负相关(b=-1.41,P=0.049),与RNFL平均(AVGRNFL)、上方(SUPRNFL)及下方(INFRNFL)厚度无相关.AVGRNFL与SUPRNFL存在相关性(b=0.50,P<0.01),AVGRNFL与INFRNFL存在相关性(b=0.499,P<0.01);RNFL平均、上方、下方的厚度和CCT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OC)分别为0.888、0.887、0.885及0.661.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CT和MD呈负相关,薄的CCT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RNFL损伤的危险因素,但RNFL的丢失与CCT不存在线性相关,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RNFL呈现弥漫性丢失的特点,相对于CCT,其RNFL平均、上方、下方厚度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轻度视野缺损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倪升荣;王勤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OVCFs患者76例,均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所有患者行PKP术治疗,其中36例(36椎)患者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双侧组),40例(40椎)患者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单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椎后凸角度(Cobb角)改善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0.7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术后6月随访时,双侧组Cobb角改善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或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单侧组出现伤椎再骨折2例,临近椎体骨折3例,双侧组出现临近椎体骨折3例.结论 PKP术治疗OVCFs,术中经单、双侧椎弓根穿刺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比双侧操作简便,骨水泥用量少.但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比单侧能更好的恢复伤椎形态,维持伤椎稳定.
作者:任国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