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友明;兰义明;鲍雪娇
为了避免大剂量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的副作用,而又能得到满意的疗效,我们试验观察了小剂量吸入BDP联合中药平哮定喘汤对哮喘临床症状、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博雅;王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年轻妇女的常见病,自2000年以来,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PCOS2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8例进行对照,疗效显著,现小结如下.
作者:杨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院李月萍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病临床研究40余载,经验丰富,现将其治验案例选述如下.
作者:谢韶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黄鼎坚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他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且迅速,故将其经验整理如下.1 悉病机,明治法失眠多因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由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因饮食所伤,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因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心神不宁等所致.但老年失眠除此之外又有其独特的特点,抓住主要病机就能明晰其治疗要点.
作者:陈尚杰;周开斌;谈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孙一民主任医师从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用下法治疗急症.兹介绍其应用下法治疗的验案如下.
作者:郭岳峰;杨振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髌下脂肪垫损伤是指髌骨下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的临床症候群,是膝痛证中多的病种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灸局部4穴治疗本病,并与单纯针刺治疗作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仲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消法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治法化痰软坚散结:痰乃津液停聚而成,随气运行,无处不到.停滞不行,结聚成块则为痰核、瘿瘤、肿块等症.常用生天南星、生半夏、浙贝母、牡蛎以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痰热凝结者,加玄参、天葵子、山慈菇、夏枯草、竹茹、天竺黄等养阴清化痰热;寒痰客滞者加白芥子、鹿角胶、补骨脂、肉桂等温化寒痰;痰湿流注者则加生薏苡仁、白芥子、陈皮燥湿化痰;痰气凝结者加瓜蒌、海藻、皂角刺、僵蚕、青皮、猫爪草、黄药子等行气化痰之品;顽痰胶结者加礞石、海浮石、海蛤壳等.
作者:范宏宇;王黎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旱莲草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养肝益肾,凉血止血,临床多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须发早白,以及阴虚血热之各种出血.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用旱莲草外用塞鼻治鼻衄收到良效.
作者:杨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期的证侯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SARS康复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广东省中医院78例康复期患者在纳入研究时,肺脾气虚型占33.3%,气阴两伤型占25.6%,气虚血瘀型占25.6%,气血两虚型占15.5%.结论:SARS康复期患者的证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初步整理出SARS康复期患者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案和体会.
作者:杨志敏;张忠德;冯维斌;林琳;唐光华;老膺荣;林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它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急性期多见胃胀、烧心、胸痛、反酸、多涎等症;病至慢性期,以胸脘痞闷,反流清涎,嗳气吞酸,胃中嘈杂,口淡食少为特征.中医无食管炎病名,根据病症表现,归属于胃痞、反胃、嘈杂、吞酸范畴.
作者:叶庆莲;蒙木荣;臧知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睡眠障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舒乐安定治疗,并观察睡眠障碍量表(SD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A)等指标治疗前后及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判断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对入睡困难的疗效明显,并能改善睡眠质量,其有效率为76.3%,总体疗效高于舒乐安定组(有效率69.1%).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及反跳性失眠均明显少于舒乐安定.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优于舒乐安定.
作者:李海聪;杨毅玲;张树益;李求兵;杨学青;陈晓光;赵东;王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例1:朱某,男,45岁,2001年10月9日初诊.患者因胃痛,于1995年首次作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后每年作1~2次胃镜检查,就诊前已作过11次检查.2001年9月胃镜检查示胃体、胃窦部粘膜增粗,部分见点、片状红斑,血管纹理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胃窦可见4~5处隆起糜烂,质脆.诊断:(1)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胃窦为主;(2)疣状胃炎,HP(+).病理诊断示:胃窦粘膜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
作者:俞文武;邓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旱莲草乃凉血止血之佳品,对因血热、痰火等所致的咯血、衄血、崩漏下血屡用屡验,已为医者皆知.笔者用其凉血止血之时,察其在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方面颇多效验.
作者:张子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3 变通解表3.1 解毒清热:适应证候为表寒里热证.由于表寒里热病机不尽相同,因此临证当分辨之,如表寒较重兼郁热烦躁,治宜峻发其汗,兼清热除烦,代表方如大青龙汤;表寒郁热轻证,治宜微发其汗,兼清郁热,代表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风寒挟湿兼有里热者,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代表方如九味羌活汤;太阳经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传阳明经,形成二阳经络同病甚或三阳经络同病者,治当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代表方如柴葛解肌汤.
作者:倪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易菊清主任医师,悬壶40载,学验俱丰,尤其是用中医药治疗各类恶性肿瘤,药法独特,自成体系.笔者随师廿余年,现将其经验作一简介.
作者:孟继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旱莲草性味甘、酸、寒,有补肝肾之阴、凉血止血之功.临床上常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阴虚血热的咯血、衄血、崩漏等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旱莲草为主组方,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笔者根据本地民间验方,以鲜旱莲草外用治疗寻常疣.具体方法如下.取鲜旱莲草花适量,放在较大的疣体上,用手指在其上反复揉擦,至有灼热或微痛感即可,每日2~3次,擦前洗净患处,擦后不要用水洗患处,一般治疗1周即可.只需揉擦1枚较大的疣,其它疣即可自行消退.
作者:金立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是现代中医学者普遍关注的内容,它关系到中医辨证的规范化、病症诊断标准化、微观辨证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十几年来,国家及各级组织组成跨部门、多学科的中医舌诊研究课题组,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学习、吸收和利用了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开展中医舌诊规范化、客观化系列研究.
作者:王永宏;杨志刚;李韵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受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治疗心脏病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遇反复发作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反复发作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多予旱莲草合地锦草、车前草,再加入健脾益气温阳药物研末口服,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旱莲草功能滋养肝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旱莲草为主组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基本方:旱莲草30~100g,女贞子20g,泽泻15g,当归15g.酒精性脂肪肝加葛根30g,枳椇子15g,蒲公英15g;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者,加蜂房15g,半边莲20g,虎杖15g;糖尿病者加玄参15g,苍术15g;肥胖所致者,加大黄6~10g,荷叶15g;脾虚加茯苓12g,白术20g.每日1剂.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