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对脑转移瘤疗效的临床分析

李金利;周菊英

关键词:脑肿瘤, 转移瘤, 放射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 评价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脑转移瘤患者,32例采用单纯全脑放疗,1.8~2.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6~40Gy;另32例采用全脑放疗后局部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 采用全脑放疗肿瘤治疗组,局部控制率为40.62%;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局部控制率为78.13%.结论 脑转移肿瘤放射治疗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全脑放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中青年男子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泌尿男科门诊的25%,约有50%的男性在一生中曾经出现过前列腺炎的某些症状,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且浪费卫生资源.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作者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涌;王庆相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木糖醇果糖注射液的临床配伍观察

    目的 考察盐酸胺碘酮在木糖醇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中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木糖醇和果糖注射液在常温配伍一定时间后的含量、pH、颜色变化.结果 盐酸胺碘酮与木糖醇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在常温配伍8h内含量、pH、颜色无明显变化.结论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这两种大输液配伍含量、颜色、pH值未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周琴;沈惠明;虞燕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儿急诊洗胃护理

    在急诊科经常会遇到小儿因误服药物需要进行洗胃的病例.由于小儿生理解剖特征及其他原因,护理人员对小儿洗胃常感棘手.作者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09年3月收治误服毒物患儿98例,现就洗胃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丁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腔镜小腿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腿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联合激光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采用腹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激光腔内闭合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7例(8条肢体)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全组浅静脉曲张未见复发,溃疡愈合率高.结论 腹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激光腔内闭合术对下肢慢性静脉曲张性溃疡在临床上的治疗结果令人满意,是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微创技术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路要武;魏晰;李忠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再内皮化

    造成血管内皮丢失的原因通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栓形成、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广泛血管内膜病变而施行的动脉内膜切除术以及PCI术(包括各种支架植入术)等.血管内皮的丢失可明显增加凝血和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以及PCI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过度增殖等引起的再狭窄发生率.此外,药物洗脱架的迟发血栓问题也被认为与再内皮化障碍直接相关[1].

    作者:朱佃香;覃宇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平均为5%,不同亚组间差异很大0.5%~12%.房颤占所有脑卒中原因的15%~20%,在房颤基础上发生的卒中与无房颤患者相比,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和致死的比例更高[1].

    作者:啜玉娟;陈牧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医院管理目标的设计与操作理念探析

    目标在本质上反映着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既协同又冲突的利益关系.医院管理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对目标的正确理解、合理设计和科学操作.

    作者:曹凯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NF-Κb P65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的意义.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7只.模型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复制UC模型.评价2组实验大鼠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法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0.00±0.00)Vs(5.43±1.27),(1.29±0.49)Vs(6.71±0.9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NF-κB蛋白区带加宽.结论 NF-κB与UC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刘元山;朱炳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松花粉对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松花粉对衰老小鼠模型肾功能及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松花粉治疗组.衰老模型组、松花粉治疗组采用5%D-半乳糖溶液100mg/(kg·d)颈背部皮下注射复制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青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松花粉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750mg/(kg·d)的松花粉灌胃;青年对照组与衰老模型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50d后检测各组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脏组织SOD活性及其MDA的含量.结果 松花粉能够降低衰老小鼠的Scr和BUN水平,提高其肾脏组织SOD活性及降低其MDA含量(P<0.05).结论 松花粉能够改善衰老肾脏的肾功能,其可能机制是减轻肾脏的氧化损伤,延缓肾脏的衰老.

    作者:李斌;喻陆;高德禄;袁向珍;赵文丽;陈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首发广泛性焦虑症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精神疾病作为一组病因未明的疾病,相关人员一直在研究其相关致病因素,其中神经生物学研究为关注,抑郁症与血清皮质醇的相关研究较多并且较为深入[1~3],已深入至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2],而作为一类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的疾病,广泛性焦虑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相关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广泛性焦虑与血清皮质醇的相关性.

    作者:江斌;张勇;沈仲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Bi-PAP组23例在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的同时联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26例只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 BiPAP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气等明显改善,显效率73.91%,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显效率26.92%,总有效率69.23%,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时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改善心肺功能,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作者:孟繁英;徐坤;张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重度子痫前期是产科常见疾病,母婴病死率高,其危害程度与发病孕周和终止妊娠孕周密切相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外学者就提出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的概念[1].本文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近2年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36例资料,从分娩结局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冰莲;王红娟;李怡;肖西峰;杨华光;李秀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病理性瘢痕中的应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将双链RNA(dsRNA)导入细胞,其序列与靶基因同源,它在细胞内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并迅速将其降解,从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2001年,Elbashir等[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用化学合成的21nt的dsRNA诱导产生了特异性的RNAi,RNAi技术迅速扩展到哺乳动物领域.研究证实,转染小的双链siR-NA进人细胞,siRNA能特异地结合相应的靶基因mRNA,导致其降解,进而引起>90%的相应蛋白表达的减少.基于RNAi的上述特点,该技术完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技术,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2].

    作者:罗钧君;周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注射剂85例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85例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进行认真观察.结果 中药注射剂是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结论 中药注射剂易发生不良反应,且以过敏反应居多,治疗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使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潘靖;罗艳红;于沛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腔镜脾脏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随着手术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趋势,腹腔镜脾脏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作为一种高级的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切口美观等优点[1],越来越多的使用于临床.2004年11月至2008年9月本院成功完成7例腹腔镜脾脏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经过充分的综合治疗及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孔月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0%~42%[1],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而且影响了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尽早开展.因此,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采取了积极措施预防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守标;郝建宏;许明辉;沈巍;廖韶民;王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

    肝脏局限性结节增生(FNH)目前被公认为是肝脏的一种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国内报道有所增加[1].作者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经CT检查的2例FNH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本组病例的CT表现及相关的鉴别诊断.

    作者:吴颖;袁建华;李博;蔡学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126例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确定为宫颈病变的患者采用LEEP手术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为1.5~1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1ml.LEEP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慢性宫颈炎116例,宫颈CIN Ⅰ 6例,CIN Ⅱ~CINⅢ 3例,宫颈原位癌1例.结论 LEEP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降低了宫颈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建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

    日本东亚公司推出的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Sysmex XE-2100是目前世界上测试速度快的血细胞分析仪,可实现完全无人化的操作,每小时可检测150个标本.

    作者:常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真菌感染与治疗的现状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引起人类疾病的条件致病及致病性真菌约有287钟.由于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介入治疗及多种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应用,及艾滋病、社会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例逐年增加,从而导致真菌感染的病例数及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对2005年发表的关于真菌耐药性的部分文献进行了调研.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并有效的控制真菌感染提供参考.

    作者:刘春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