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静;胥庆华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属中医心悸、郁症等病范畴.以35~50岁者多,且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多见,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病人自觉症状显著,求治心切.笔者运用<金匮略方论>中的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0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国内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有效率为34.4%[1],成为初次化疗失败或复发转移大肠癌病人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宁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小儿止汗液(黄芪、太子参、白术、防风等)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孙晓静;胥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银杏叶制剂干预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银杏叶制剂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不加压眼为自身对照,列为A组,加压眼列为B组)和缺血再灌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加压眼列为C组).前房灌注加压左眼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h、6h、8h、12h、24h、48h组,各组随机分配4只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快速取视网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视网膜组织ICAM-1阳性细胞数.结果:ICAM-1阳性细胞在A组可见一定的表达数量;B组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至再灌注48h达高峰,自6h开始同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增量不明显,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B组增量少,自6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军富;王竫华;王大博;武海军;康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介绍陈锐深教授治疗卵巢囊肿的经验.陈教授认为,卵巢囊肿的病机可概括为虚、瘀、痰、湿、毒,治疗常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辨证使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健脾利湿、补肾活血等治法,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治气治血,标本兼治,常屡治屡验.
作者:黎壮伟;张广丽;陈志坚;谭开基;曹洋;陈锐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积止痛散对神经干结扎致慢性神经源疼痛大鼠的影响.方法: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右侧坐骨神经,在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分支处的中枢端轻度结扎神经干,并记录灌胃给药后的自残现象和腓肠肌肌电变化.结果:消积止痛散可降低神经干结扎所致疼痛大鼠的自残率和腓肠反应的刺激阈.结论:消积止痛散对慢性神经源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作者:葛信国;曾晓辉;王缨;夏卫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日久,引起胃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称为糖尿病性胃轻瘫(DGP),西医目前一般选用胃肠动力药,但长期服用胃复安、吗丁啉其促进胃动力作用可能减弱而致症状复发.自2002年5月-2004年3月,笔者采用三参滋胃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柏;李冰;董宇翔;李有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COPD稳定期的中医病机进行了讨论.认为,病机特点为虚实并见,互为因果;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胶固难解;病位首先在肺,渐至脾胃,病久及肾.以期为中医治疗COPD稳定期提供依据.
作者:陈宪海;崔荣珍;刘兆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范畴.胎黄湿热阻遏肝胆,致肝失疏泄是本病主要因素.文中将8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治疗组,另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静滴泰特或百能注射液,口服联苯双酯滴丸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虎蛇茵陈蒿汤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13个百分点.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邓玉萍;彭兆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加内服白芥子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对关节液、血清中IL-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O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关节镜手术并配合内服白芥子散1~3个疗程(1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手术,然后观察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与关节液中的IL-1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在改善OA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液、血清中IL-1含量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结合白芥子散治疗OA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李嵩柏;晏云桥;文艺;周晓连;龚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神农33注射液(简称神农33)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神农33静脉点滴,Ⅱ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Ⅰ组总有效率为95.23%,Ⅱ组为83.33%,两组比较,P<0.05.血常规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改善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神农33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元莹;李志军;王今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128例做对照,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3%,明显优于对照组74.22%(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周仲羽;刘冀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以<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为基础,从顺应四时、避邪防病、食饮有节、调畅情志、起居有常,勤于锻炼、不妄作劳,房室有节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医养生方法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关键作用.提倡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做到顺时摄养,避邪防病,调和七情,食饮有节,勤于锻炼,劳逸适度,房室有节,终达到形与神俱,控制疾病的目的.
作者:董天宝;卞镝;李敬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对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随症加减治疗,每天1剂,水煎3次,取汁700mL,分3次温服,坚持服药半年以上.结果:25例中,痊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脾胃虚损、气虚下陷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补脾益气、升阳举陷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法则,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一方统治.
作者:刘建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2年2月-2004年9月,本科采用AO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5例,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建平;严松鹤;沈杰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日益深入发展,中西药同时合用十分普遍.然而,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和中西药配伍使用的相互作用的临床药理尚有待深入研究.中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各具优势,各有特色.怎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减毒增效,趋利避害,缩短疗程,这是中西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对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西药药理学,对中西药配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临床中西药联合配伍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张庆荣;赵世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组给予益心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治疗组总有效率96.8%(P<0.05).心肌酶谱恢复情况:对照组恢复正常率为68.0%,治疗组恢复正常率为90.0%(P<0.05).结论: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心肌酶水平下降,有明显临床疗效.
作者:石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疗法三者结合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中药、穴位注射、饮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46例,通过中药二乌革薢汤、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血沉、类风湿因子等血生化检测,分析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二乌草薢汤、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能显著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降低血沉,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77.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综合疗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