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红
采用高脂饲料喂法及免疫方法复制AS家兔模型,观察艾灸内关穴对血清Tch、TG、LDL-ch、HDL-ch、apoA/apoB比值、AI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膜的超微结构,以西药藻酸双酯钠作为对照观察。结果,艾灸内关穴对AS家兔血清中Tch、TG、HDL-ch、apoA、apoB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示艾灸疗法对AS家兔血清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出现紊乱,具有良好的调整效应,可以预防或延缓AS疾病的发生。
作者:冯起国;裴景春;马铁明;肖凯;邓国伟;邵丽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颜德馨教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提出高脂血症病涉五脏而独重于脾,而痰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产物。提出健脾、疏肝、通府泄浊、益气活血化痰、理气活血化痰等治法,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赵昊龙;沈芸;魏铁力;夏韵;颜德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血流缓慢或血液成分改变和粘度增加而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本病属中医学中风(中经络)范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偏瘫。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为了促进病人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肢体挛缩畸形,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本病采用辨证施护,取得一定经验,试述如下。……
作者:闻桂英;林秀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将肝硬化患者82例进行辨证分型,并与child-pugh分级、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肝硬化的辨证分型与child-pugh分级、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说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不仅是对前一阶段病情的概括,对预后判断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冠华;朱兰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得一世传治疮疡秘方,后用所学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经科学方法改进,至今已治疗顽固性溃疡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小3个月,大73岁;病程短25天,长8个月;其中车祸外伤性和高楼坠落及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致骶、臀部溃疡(褥疮)3例,脑血管意外致骶、臀部溃疡5例,胫前及足踝部外伤致溃疡3例,感染后脓肿切开溃疡不愈合2例,口服新诺明致全身体表大面积溃疡不愈合1例,新生儿胎内蕴积热毒致全身体表溃疡久不愈合1例;溃疡均为长期不愈合,治疗前溃疡面积大8cm×5cm;治疗前经细菌培养5例,金葡菌感染1例,绿脓杆菌感染1例,链球菌感染2例,大肠杆菌感染3例。以上病例皆经中西医治疗换药20天以上而不见好转者。……
作者:秦雁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理化和临床两大方面探讨近年来防治糖尿病的中医药5种方法,说明治法与方药。
作者:李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可使缺血性脑损伤加重,但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害的因素仍不完全明确。选取慢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滋阴通络方药对大鼠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并对其机理作一初步探讨。结果,滋阴通络方药可以减轻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王兴东;蒋红心;沈思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一组糖尿病肾病经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单纯西药组(对照组)用糖适平、肠溶阿斯匹林、巯甲丙脯酸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在服用上述3种药物的同时,加服中药汤剂“参芪防己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著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5%和89.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作者:左澄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医药治疗男性病有其独特的方法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也因其有许多薄弱之处而误诊漏诊延误病情从而影响疗效。以下对中医药治疗男性病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浅析。 1 缺乏检查而误诊漏诊 中医学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了解甚为肤浅,因而男性许多疾病单纯凭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难以全面辨清。造成临床上对一些疾病误诊或漏诊。如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的早期易被误诊或漏诊。精囊炎、附睾炎引起精液减少而误认为是睾丸病变。输精管堵塞、逆行射精等常被漏诊或误诊。慢性前列腺炎出现“白浊”而误认为是精液外泄给予补肾收敛固精,忽略了治疗前列腺炎。……
作者:戴春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应用愈风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提示愈风通络汤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率。
作者:张金阁;孙晓云;王采路;王祺;王东海;王幼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塞。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流的某血管因各种原因受阻,以致其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血流量急剧降低,造成其供应区脑组织局灶性坏死,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祖国医学亦称之本病为中风,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闭阻血脉,血行不畅,致血虚不荣于脑。临床常见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也有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该病现已成为一种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很高的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寿命和生存质量。因此,要采取一切措施进行预防。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在缺血性卒中的各种检测手段中,经颅多普勒不仅有利于早期诊断,而且有利于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是挪威学者鲁恩·艾斯里德(Rune Aaslid)在1982年创建的。因其能无创伤性的检测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得到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资料,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有较大价值,且具有仪器轻便、操作简捷、数据可靠及重复性好等优点,故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就TCD对脑血管病的脑循环储备及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作用研究的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吕晶;曾祥发;刘泰;陆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分别予紫癜冲剂和血康口服液,观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骨髓巨核细胞及巨核细胞DNA标记指数,结果发现,紫癜冲剂能够提高血小板数量,促使T细胞亚群比例恢复,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作用。
作者:李海燕;陶淑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诊察局部、推究病机,外科之法注重外治,内外合治、中西结合,重视护理与调摄4个方面。探讨杨吉相老师治疗疮疡的经验。
作者:李占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西医学的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目前,中医对消渴的认识局限于对其病理变化、治疗、用药的研究,虽然在传统上分上中下三消,以肺燥、胃热、肾虚为其基本病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论及了气虚、阴虚、湿热、痰湿、瘀血等病理,提出了益气健脾、滋阴、温阳、化湿、祛瘀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用药,但大多忽视了中医对胰脏本身的认识。其实,很早以前,中医对胰脏即有所认识,由于历史原因,对解剖学重视不够,故未受到医家们的深入研究及论述。导师王行宽教授潜心学习古籍,在继承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关于胰脏本身功能导致消渴的见解,现将其主要论点阐述如下。……
作者:戴小良;王行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口、眼干燥、关节疼痛,原发者还可伴内脏损害,侵犯肺、胃、肾,出现肺间质改变、萎缩性胃炎、肾小管酸中毒等,实验室检查可有高效价类风湿因子,高免疫球蛋白,抗SS-A、SS-B抗体阳性等。现代医学对此病的治疗,通常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然对症状改善能有帮助,但易于反复,又因伴较多副反应而难被接受。SS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但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在许多古典医籍中有类似描述,有人认为,本病归属于燥症范畴而以“燥毒”名之,有以其可能累及周身故称周痹。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明确命名为燥痹。……
作者:母小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颈源性眩晕病人11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配合针刺;对照组静滴能量合剂、654-2、口服脑益嗪、尼莫地平、西比灵、维生素B_(12)。结果,治疗组76例,有效75例,无效1例;对照组42例,有效35例,无效7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灯盏花及针刺联用治疗颈源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作者:马有凤;常广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探讨中药(主要成分为红参、黄芪、红景天等)对热适应不同阶段HSP70表达的影响,为用药物提高热区部队热适应能力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人工热气候室(34±1℃、RH60%),建立热适应动物模型。SD大鼠160只分为对照组、热适应组、中药对照组、中药热适应组,每组又分为热适应2、7、14、28天4个时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心肌组织HSP70含量的变化。结果,在热适应的4个阶段,肝与心肌细胞的HSP70表达强度变化呈现如下趋势:中药热适应组>热适应组>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P<0.01或0.05);热适应不同时期中药热适应组肝与心肌HSP70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适应2天时HSP70在核内表达强于胞浆,而此时中药组则是胞浆表达强于胞核;热适应2天与28天时血清中肝与心肌细胞内酶浓度明显增高,而中药热适应组血清酶浓度明显低于热适应组。中药可显著增强热适应不同阶段肝与心肌细胞HSP70的表达强度,减轻热适应时肝与心肌细胞的损伤,使机体较早达到热适应状态。同时中药的细胞保护作用机理也可能与增强HSP70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陈威巍;朱国标;王天然;曾祥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用中药活血解痉汤治疗偏头痛52例,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提示本方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作用,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过对62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认为其病因与神经病变、缺血和感染3个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以控制感染和血糖为前提,再中西医结合内外治并重进行局部治疗。做好糖尿病病人宣传教育工作,注意足部保护,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李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朱良春老师治疗外感、久咳的特色为“通治方”和辨证论治相结合。自拟清肺定咳汤结合辨证加减统治风热久咳诸证,自拟旋复夏麻芍草汤结合辨证加减统治风寒久咳诸证,疗效卓著,经得起临床反复验证。所拟方药,简朴轻灵,屡屡中病,效验如神。其通治方中寓仲景用药之刚,寓锡纯用药之朴,寓温病家用药之轻。且简朴轻灵之中,寓宣、清、润、降、和、补、涩七法,吾辈借浅析朱师之经验和特色,进而例举事实,探讨“通治方”和辨证论治相结合之途径,以论证中医现代化之必由之路。当代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指出“中医现代化,必须按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沿着验便廉的方向发展”此乃民族心声矣,吾辈为之拍手叫好。
作者: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