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心安胶囊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高岩红;刘志贤;洪兴琴;曾亚敏

关键词:反相, 高效液相法, 测定条件, 心安胶囊, 金丝桃苷, 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 山楂叶提取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 树脂处理, 含量测定, 大孔吸附, 色谱柱, 流动相, 方法学, 对照品, 质量, 天津, 日本, 流速
摘要:心安胶囊为山楂叶提取物制成的胶囊,本题将心安胶囊工艺改为水提并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处理提取物,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楂叶中金丝桃苷进行含量测定作为控制山楂叶的质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 仪器与测定条件:仪器:日本岛津LC-10A 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条件:天津凯德ODS色谱柱,流速1.0ml/min,流动相甲醇-磷酸0.5mol·L-1(45:55),对照品……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加艾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取患侧阳白、鱼腰、攒竹、太阳、丝竹空、睛明、四白、颧髎、迎香、下关、地仓、颊车、人中、翳风、牵正(经外奇穴)、合谷(健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颧髎透地仓、地仓透颊车,缓慢运针,平补平泻,配穴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太冲用泻法。留针30min,起针后,于患侧面部,用点燃的艾条施灸,每穴3~5min,每日1次,……

    作者:丁丽;姜立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局部点刺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

    先以三棱针在皮损部位行多点点刺,挤血数滴,后选皮损严重部位围刺,同时可针刺膈俞、膻中、足三里、曲池,用平补平泻法,治疗35例,结果显效:无瘙痒,皮肤表面光滑,半年内无复发20例;有效:症状减轻,复发期延长12例;无效:局部皮肤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1.4%。 体会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

    作者:孙书彦;罗国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分型辨治偏头痛

    笔者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原发性偏头痛,即风热型,予清空汤,药用:羌活、防风、柴胡各5g,黄芩10g,川芎5g,炙甘草6g,薄荷3g,川连5g。症状性偏头痛,即血虚型,予逍遥散加味,药用:炒白芍、当归、炒白术各6g,炙甘草3g,茯苓6g,柴胡5g,薄荷2g,田七、川芎各5g。连服3剂,停药2日,未愈者再服3剂。以上法……

    作者:官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眼针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眼针疗法是以祖国医学经络原理为基础,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总结60余年行医生涯之针灸秘验基础上,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和《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后汉名医华佗……

    作者:符秋鸰;田维柱;裴景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国古代官制文化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影响

    整理并论述了中国古代官制文化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影响,并对其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溯源和分析。说明了中国古代官制源于传统文化,而官制文化又作为文化背景对中医学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为《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背景资料。

    作者:林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醋酸型胃溃疡大鼠PGE2变化及不同针刺手法的调节效应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时胃粘膜组织和血浆前列腺素E2的变化及不同针刺手法的调节效应。方法:①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②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溃疡指数;③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胃窦粘膜组织PGE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浆PGE2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热补组溃疡指数和血浆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捻补组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浆PGE2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F2和溃疡指数较捻补针法显著(P<0.05),各组动物胃窦粘膜组织PGE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窦粘膜PGE2在大鼠胃溃疡发病中意义不大,针刺对其无明显调节作用;而血浆PGE2含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反映胃粘膜损伤程度,针刺可降低血浆PGE2使其趋于恢复正常,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F2的作用明显优于捻转补法。

    作者:郭永明;梁宪如;郑俊江;郑魁山;吴学飞;刘喆;邱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银屑病性红皮病56例

    笔者1997年9月—2001年12月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银屑病性红皮病56例,并设西药对照组2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56例,西药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4.3±18.2)岁;病程1年~12年,平均(7.2±3.8)年。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4~68岁,……

    作者:张永熙;关新生;李忻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肾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我院1999年应用WLSY-8000型肾病治疗仪(北京伟力),配合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所有患者常规予以低蛋白(<0.68/d·ks-1),高热量饮食,利尿、降压、纠正酸碱失衡,应用肾毒性小的抗生素抗感染。选穴位共8个,涌泉(左为公共穴)、关元、水道(右)、肾俞(双)、膀胱俞(右)、足三里(右)、阴陵泉(右)、三阴交(右),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电刺……

    作者:顾静;曲妮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椎间盘炎4例

    腰椎间盘炎,是腰椎间盘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屡见报道。我院自1990年—1998年底共发生4例,经及时诊断和中西医结合的积极治疗,疗效满意,经随访无症状复发,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0年—1998年底,我院共行腰椎间盘摘除术158例,术后发生椎间盘炎4例,占2.53%。……

    作者:陈坚炜;叶优胜;张小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妇女健康较难治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将功血归属于崩漏范畴。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血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经过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及生殖器官明显的器质……

    作者:孟安琪;鲁立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

    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20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治以激素加环磷酰胺加中药;激素加环磷酰胺加中药加抗凝剂;中药加对症治疗或支持治疗。肺(脾)肾气虚型,治以益气养阴利水,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通草、泽泻、茯苓皮等;睥肾阳虚型,治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为主,予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附子、肉……

    作者:滕燕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36岁,大72岁,平均58岁;病程短5年,长15年,平均9年。对照组20例,其年龄、性别等与治疗组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按WHO标准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并符合糖尿病神经源膀胱诊断。全部病例排除尿路梗阻、尿路感染、脊髓肿瘤、创伤致膀胱神经病变。……

    作者:温紫茜;郭连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配合圣通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

    1临床资料本组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0……

    作者:官颖;官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吕仁和六对论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经验

    吾师朱良春教授治疗妇科肿瘤亦有独到之处,其一是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治疗各型子宫肌瘤,其二是善用张锡纯之“理冲汤(丸)”合二为一加减治疗卵巢囊肿,其三是自拟“外治妇瘤散”配合内服汤丸,以内外合治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颇有效验。其用药特色乃遵“味腥气秽,善走奇经”之说,仿《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用雀卵、鲍鱼之意,在自拟“外治妇瘤散”中用辛烈、臭秽、窜透之力极强之“阿魏”,配合内服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的穿山甲直达病所,宣通脏腑,贯彻经络,散结除症。其组方用药通中寓涩,补中寓攻。治肌瘤力避化瘀动血之品。经行崩冲者慎用桃红、水蛭、地鳖虫之属。喜取“反者并用,其功益烈”之旨,处方中常加海藻、甘草同用,以激其溃坚,速其消瘤。朱师在广泛使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总结提高,是后学之楷模。……

    作者:邢儒伶;吕仁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黄栓剂制备与HPLC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三黄(黄芩、黄柏、黄连),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凡热症、实症均可应用。对肺炎、肺心病,尤其对痔疮、妇科阴道炎、宫颈糜烂有显著而独特疗效。但临床常以其散剂(干粉)汤剂、洗剂等型应用。使用不便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笔者针对以上情况,在遵从传统组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将3味中药按处方量投料,经水提醇沉处理后,减压浓缩其药液,并……

    作者:刘超;孙长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二妙散加味治疗慢性湿疹83例

    笔者自1998年3月—1999年5月,以二妙散加味治疗慢性湿疹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3例病人全部来自本院门诊皮肤科,其中男68例,女65例;年龄20~67岁,以25~55岁多见;病程短3个月,长15年。临床主要症状: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表现……

    作者:沈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谈望诊与皮肤病的辨证施护

    皮肤病多发于人体表面,以患部的皮肤损害具诊断价值,故望诊在皮肤病辨证施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望皮损颜色 皮疹的色泽可判断疾病的性质,其颜色的变化可表明疾病的转归。 1.1 红色主风热 血热 热毒 皮疹色红,说明疾病初发或病情较急,多为实证。红色皮损稀疏为热轻,……

    作者:董雅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脾气虚大鼠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脾气虚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以揭示脾气虚与脾肝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P<0.001),而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肝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健脾益气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该中药能够降低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0.01<P<0.05);健脾益气中药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P<0.001)。结论:脾组织细胞膜、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与脾气虚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中药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脾、肝组织中PKC活性。

    作者:易杰;李德新;林庶如;夏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通脉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通脉胶囊治疗风痰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治疗组在静点胞二磷胆碱基础上,口服通脉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对照组亦予静点胞二磷胆碱,同时口服安慰剂。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通脉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菊;池明宇;姜秋颖;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慢性便秘98例

    笔者自1997年5月—1999年12月采用中药治疗慢性便秘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中,男42例,女56例;年龄小32岁,大71岁,平均50岁;病程一般在5~10年。诊断,①首先要排除解剖性、器质性及结肠外病因所致的便秘。②一般情况通过问诊了解排便次数.粪便是否干硬,是否羊粪状,是否条状,有无……

    作者:庞景国;孙玉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