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为
笔者于1999年8月—2000年8月期间,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中药外敷配合TDP照射治疗,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药用:生川乌、细辛各30g,牛膝、杜仲、狗脊、独活、川芎、乳香、没药、千年健各60g,此为1疗程剂量。将上述诸药混合烘干,研末备用,治疗前先嘱病人取相应的舒适体位,暴露患部皮肤,每次取药末20~30g,用40%酒精(内溶冰片……
作者:张文;李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以自拟复方卷柏汤为主,辨证论治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辨证分型为血热伤络、阴亏火旺、气不摄血。结果,显效率81.8%(27/33),有效率15.2%(5/33),无效率3%(1/33)。证明中医药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满意的疗效。避免了西药治疗的副反应。
作者:董茂芝;李惠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本组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0……
作者:官颖;官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的治疗作用。方法:70例发病48h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在21~35分,血清TC>6.5mmol/L,TC>1.6mmol/L的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基础组35例,脑梗死常规治疗;大豆磷脂组35例,基础组药物加大豆磷脂10g,1日3次口服治疗。入院治疗28天后出院,2组停止其它药物治疗,但大豆磷脂组继续服用大豆磷脂30天。结果:脑梗死治疗28天,基础组、大豆磷脂组在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TC、TG值方面与基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豆磷脂对急性期脑梗死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能降低伴发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
作者:孟冬娅;胡晓芳;郭大文;于笑难;杨关林;李娜;王耀山;石富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二陈汤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2例),对肿瘤病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了治疗和对比。结果:在获得相同肿瘤疗效的情况下,治疗组的症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二陈汤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小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36岁,大72岁,平均58岁;病程短5年,长15年,平均9年。对照组20例,其年龄、性别等与治疗组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按WHO标准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并符合糖尿病神经源膀胱诊断。全部病例排除尿路梗阻、尿路感染、脊髓肿瘤、创伤致膀胱神经病变。……
作者:温紫茜;郭连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老年冻结肩7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3例中,男28例,女45例;年龄65~78岁;病程短3个月,长5年半,多数2~3年。且有了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高血压37例,冠心病21例(2例有陈旧性心梗病史),糖尿病3例,脑血管病后遗症者9例,心律……
作者:白广成;孙玉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时胃粘膜组织和血浆前列腺素E2的变化及不同针刺手法的调节效应。方法:①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②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溃疡指数;③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胃窦粘膜组织PGE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浆PGE2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热补组溃疡指数和血浆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捻补组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浆PGE2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F2和溃疡指数较捻补针法显著(P<0.05),各组动物胃窦粘膜组织PGE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窦粘膜PGE2在大鼠胃溃疡发病中意义不大,针刺对其无明显调节作用;而血浆PGE2含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反映胃粘膜损伤程度,针刺可降低血浆PGE2使其趋于恢复正常,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F2的作用明显优于捻转补法。
作者:郭永明;梁宪如;郑俊江;郑魁山;吴学飞;刘喆;邱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俗云:“暴泻易治,久泻难瘳”,久泻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水样,或有粘液,肠鸣腹痛但无里急后重为特征。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湿盛为标,脾虚为本,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临床与肺气不宜、肝气郁结和肾阳不足亦有密切关系。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本除健脾外,又有宣肺、疏肝和温肾之不同。兹就笔者临床经验,举例如下。……
作者:宋昱颖;张雅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足部反射区是根据穴位全息律,将人体脏腑的信息缩小、投影,反射到足部,是以局部反映整体的一种理论。这就是说人体各器官、组织与足部各部位相匹配。其足部所匹配的部位称为足部反射区。既往文献记载,老年性白内障无眼外部特征。笔者首先报道老年性白内障的足部反射区眼区出现瘀……
作者:王皓;段亚东;李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99年应用WLSY-8000型肾病治疗仪(北京伟力),配合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所有患者常规予以低蛋白(<0.68/d·ks-1),高热量饮食,利尿、降压、纠正酸碱失衡,应用肾毒性小的抗生素抗感染。选穴位共8个,涌泉(左为公共穴)、关元、水道(右)、肾俞(双)、膀胱俞(右)、足三里(右)、阴陵泉(右)、三阴交(右),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电刺……
作者:顾静;曲妮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治疗有效的中药复方保肾片对人肾脏系膜细胞是否具有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健康志愿者服用保肾片,取含药人血清加入系膜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应用倒置显微镜、光镜、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研究保肾片对系膜细胞的诱导凋亡现象。结果:含中药保肾片的血清组,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相比,能诱导系膜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保肾片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作用机理之一与诱导系膜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作者:刘丽;王钢;朱晓雷;邹燕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采用针刺补泄手法作用于小鼠足三里穴,取针刺部位骨骼肌及胃组织,酶组织化学显示G6PDH,AT-Pase。定量分析,观察针刺后能量代谢酶的变化。结果:行补法后组织酶活性增高,泻法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5。提示:针刺补泻手法与机体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关景芳;王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1997年9月—2001年12月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银屑病性红皮病56例,并设西药对照组2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56例,西药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4.3±18.2)岁;病程1年~12年,平均(7.2±3.8)年。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4~68岁,……
作者:张永熙;关新生;李忻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自1998年3月—1999年5月,以二妙散加味治疗慢性湿疹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3例病人全部来自本院门诊皮肤科,其中男68例,女65例;年龄20~67岁,以25~55岁多见;病程短3个月,长15年。临床主要症状: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表现……
作者:沈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通脉胶囊治疗风痰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治疗组在静点胞二磷胆碱基础上,口服通脉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对照组亦予静点胞二磷胆碱,同时口服安慰剂。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通脉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菊;池明宇;姜秋颖;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通过检测大鼠脑脊液(CSF)中前列腺素(PG)的含量,探讨保神开郁冲剂治疗失眠的机理。前列腺素D2(PGD2)是迄今报道的有效力的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前列腺素E2(PGE2)及F2α(PGF2α)具协同作用,合成PGD2的酶PGD合酶(PGDS)是调节睡眠的关键的酶。实验采用大鼠侧脑室长期埋置导管法,分别于实验前、运用保神开郁冲剂及阳性对照药预防给药后及用PGDS的桔抗剂无水硒酸钠(Na2SeO3)造模后采集大鼠CSF,用酶免(IRA)法检测PGD2、PGE2及PGF2α的含量。结果:保神开郁冲剂组能提高PGD2、PGE2及PGF2α的含量,并能逆转Na2SeO3所致的因PGD2合成降低所造成的失眠,与其它阳性药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推测保神开郁冲剂是通过提高PGD2的含量而作用于睡眠—觉醒机制。
作者:张华;臧佩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的特异性肾损害。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可至氮质血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研究的难点、热点,尚无理想的药物,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优势。 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张宗礼;司福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先以三棱针在皮损部位行多点点刺,挤血数滴,后选皮损严重部位围刺,同时可针刺膈俞、膻中、足三里、曲池,用平补平泻法,治疗35例,结果显效:无瘙痒,皮肤表面光滑,半年内无复发20例;有效:症状减轻,复发期延长12例;无效:局部皮肤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1.4%。 体会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
作者:孙书彦;罗国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明朝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帝问他们事何业?一老者答:“业医”。帝问:“卿为医,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答曰:“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猴食果多则胆甜。”帝曰:“是能格物者。”擢升为太医院使。因为“能格物”就混了个太医院院长的官儿,太运气了。但朱皇帝择医的标准却是有道理的。因为岐黄之道就是从各种事物现象中推理、归纳而总结出来的,所谓格物致知是也。善能格物者,必然致知、……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