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李莉;刘少扬;江大琼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 肿瘤治疗
摘要:0引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锌依赖性的内切酶超家族,它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MMP家族在肿瘤发展中的许多新功能,如调节生长、调节凋亡、促进血管形成等.使用其抑制剂治疗肿瘤亦成为肿瘤研究的新方向.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测定,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HO89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用药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变化.结果 3个浓度的米非司酮对上述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以20μmol/L浓度抑制明显,抑制率达50.28%;5μmol/L米非司酮可使HO8910细胞Ki-67抗原表达显著减少,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米非司酮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通过降低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孙丽君;张梅;郑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氧诱导因子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0引言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是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1995年Wang等[1]从培养鼠的Hep3B和2HelaS3细胞中提纯了HIF-1,以后又从Hep3B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了HIF-1α和HIF-1β的全长cDNA序列.近年来,随着对HIF-1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它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的多种肿瘤细胞中,其活性对维持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起重要作用,并同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有关,且受多种因子如肿瘤抑制蛋白PVHL、癌基因v-src、p53及PTEN的调控或影响.HIF-1调控的靶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ndothelin1)、磷酸果糖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A、转铁蛋白因子等均与氧或能量代谢有关.Epo、VEGF等的变化使肿瘤细胞在适应缺氧微环境的同时,增加了肿瘤的侵袭性和对放、化疗的抗拒性.因此研究HIF-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探索以HIF-1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可能为进一步探索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张俊文;王丕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癌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因的研究进展

    0引言胃癌(Gastric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全国平均年死亡率为16/10万,高发区达60/10万.在国外,胃癌死亡率在不同人种、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有显著性差异,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是日本,南非和东欧等,我国也是胃癌高发区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是工业化国家),但它仍是因癌症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此可见,胃癌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及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对胃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医学工作之重点.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并就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李诚;周健;裘炯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sICAM-1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着分子-1(sICA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浓度.结果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sICAM-1平均浓度和阳性率与良性卵巢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Ⅱ~Ⅳ期显著高于临床Ⅰ期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组织分化程度Ⅲ级者高于Ⅰ、Ⅱ级(P<0.01).结论血清sICAM-1检测可能有助于监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病情和判断预后.

    作者:乔新民;王忠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右腹股沟区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67岁,一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渐大,无疼痛.在本院以淋巴结肿大服消炎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且出现轻度疼痛.查体:右侧腹股沟区有约3cm×2cm大小肿物,局部皮肤无红肿,轻度压痛,肿物质中等硬、边界清、活动.局部B超示右侧腹股沟区实质性肿物.2002年2月入院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灶于皮下组织内,质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腹壁浅静脉穿过肿瘤,上端管壁增厚.

    作者:刘震;张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ERK1/2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9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2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K1/2和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 ERK1/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P<0.01).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的ERK1/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卵巢癌(P<0.05).ERK1/2和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ERK1/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RK通过诱导cyclinD1蛋白过表达使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和演进.

    作者:韦淑琴;隋丽华;戚基萍;郑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0引言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城市中为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三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上升.肺癌具有隐匿性,早期诊断困难,在确诊时大多数病例已进展至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约占所有新发肺癌病例的80%,其中Ⅲ期和局部晚期的病例为多见,约占NSCLC的一半.

    作者:汤昊;宋启斌;傅小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胃癌中cyclinD2和p27kipl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yclinD2、p27kipl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2和p27kipl在120例胃癌、20例胃粘膜非典型增生、3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2在正常胃粘膜、非典型增生、胃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3%、10%、和34.2%,胃癌与正常胃粘膜及非典型增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27kipl在正常胃粘膜、非典型增生、胃癌中表达分别是100%、90%、和52.5%.胃癌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27kipl表达缺失和cyclinD2胞浆阳性者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cyclinD2和p27kipl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yclinD2和p27kipl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27kipl的表达缺失及cyclinD2胞浆阳性者与胃癌的进展有关,p27kipl可作为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金东岭;刘现军;柴锡庆;任俊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不同恶性度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system法检测NHL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Ki-67的表达.结果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LN RH)中未检测到survivin蛋白表达.在NHL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51.9%(28/54),其中低度恶性及中高度恶性组NHL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9%(4/21)、72.7%(24/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survivin、Ki67表达与恶性度均显著相关,而且survivin表达也与Ki67指数相关.结论 survivin蛋白在NHL患者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其抗凋亡功能参与NHL发生发展.

    作者:李红玲;孙秉中;马福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卡介苗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观察

    0引言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如何及时有效地控制胸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上的难题.自2000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卡介苗素(polysaccharide-nucleic acid fraction of BCG,BCGPSN)联合顺铂对25例恶性胸水患者进行胸腔内注射,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强盛;卢彦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TSA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HIF-1α、VEGF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HIF-1α、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肺癌细胞A549裸鼠模型,瘤内注射TSA和0.9%saline(NS),对治疗后的裸鼠进行瘤体积、瘤重的检测;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HIF-l、VEGF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瘤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瘤体积相比,TSA治疗一周和两周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NS治疗一周后无显著性,治疗两周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发现HIF-lα、VEGF表达经TSA治疗组较NS治疗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TSA能下调肿瘤细胞HIF-1α、VEGF的表达,TSA对人肺癌细胞A549裸鼠模型治疗有效.

    作者:黄宏;张珍祥;徐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11个家系回顾性分析

    0引言1991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在收治大肠癌483例中进行家系调查,发现11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在临床病理和手术方式上与散发性大肠癌均有所不同,本文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石林;顾国利;丁映钦;欧阳莒玺;魏学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腺癌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中基因异常表达的复杂性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紊乱情况.方法抽提10例肺腺癌标本及其癌旁组织的总RNA,标记荧光,与含13824个基因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经洗片、扫描,计算机分析比较两种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每次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取平均值,共进行20次杂交,后统计分析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中各种组分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中,5例以上标本差异表达的基因共67个,其中上调基因31个,下调基因36个,涉及配体、受体、相关酶类、转录因子及调 .控基因等.结论肺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是多个环节的,多种组分在转录水平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生长因子与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传导有不同程度的激活,而抗增殖和免疫防御的信号传导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出一种系统复杂性的状态.

    作者:吴一龙;林嘉颖;杨学宁;王坤;陈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癌放疗后内镜检查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内镜检查及疗效评价.方法分析45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内镜检查的结果与临床有关资料.病灶部位:食管上段27例,中段13例,下段5例,病灶长度<3cm 8例,3~5cm 12例,>5cm 25例.病理类型:鳞癌43例,腺癌2例,采用直线加速器或60Co等中心三野照射或四野照射.结果 45例经放疗后的食管癌患者,内镜下食管粘膜炎症表现28例,未控5例,复发10例,遗漏病灶2例.结论根治性放疗对早中期食管癌可得到较好效果.病变位于胸上段或颈段,病变长度<5cm,照射量50~70Gy范围,内镜下以食管粘膜炎症表现的患者,其疗效及生存率明显高于病变位于胸下段,病变长度>5c m,内镜下表现管腔狭窄、溃疡、肿物,照射量<49Gy范围的患者.

    作者:陈清波;张锐;王洪波;叶春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60例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160例Ⅲh~Ⅳ期初次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用NVB联合DDP(NP方案)治疗:NVB25mg/m2,静滴d1,8,DDP 80 mg/m2静滴d1.结果有效率(CR+PR)55.6%,中位缓解期6.2个月.中位生存期12.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副反应少,病人可耐受,值得临床作为一线治疗推广.

    作者:劳逸;陈绍锋;王伟;许德明;蔡永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探讨

    0引言1996年以来,我院经左胸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经原食管床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156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峰;黄建光;董玉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D44v6、p5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CD44v6、p53、PCNA三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检测74例NSCLC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与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PCNA染色强度指数与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癌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4v6、p53、PCNA过表达与NSCLC的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高琨;宋桂云;邱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顺铂增敏对宫颈癌放疗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顺铂增敏对中晚期宫颈癌放疗微血管密度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29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Ⅱb期,Ⅲ期,Ⅳa期)随机分成2组: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组(15例),B组为放射治疗+顺铂(14例),顺铂20mg/m2,放疗的第1天开始用,每周1次,共用5~6周;每个病例在治疗前及放疗10Gy后的24小时各取材1次.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TUNEL法检测凋亡标记指数(A-Ll).结果增敏组与对照组比较:放射导致MVD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38),放射诱导A-LI无统计学意义(P=0.132);增敏组放射导致MVD降低与肿瘤消退50%所需时间(T 0.5)呈负相关(r=-0.543);增敏组T0.5明显短于对照组(P=0.048).结论顺铂增敏使宫颈癌放疗时血管生成及凋亡发生变化,既而肿瘤缩小.

    作者:胡健莉;于世英;袁响林;熊慧华;杨金香;胡国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斯奇康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0引言我们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斯奇康与顺铂作比较胸腔内注药治疗肺癌癌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陈绪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乳腺癌中pS2、HSP27、Cath-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调节基因pS2、HSP27、Cat-D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S2、HSP27、Cath-D的表达.结果 pS2的表达与ER呈正相关性(P<0.01);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性(P<0.05).HSP2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ER状态无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间质Cath-D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 pS2表达与ER有关,pS2确能反映乳腺癌雌激素调节系统的完整性.间质Cath-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罗峻;熊永炎;林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