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餐后直肠压力反应

娄军涛;李远;孙炳照

关键词:脊髓损伤, 直肠压力, 食物
摘要:对10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餐后直肠压力进行测定,并与9例志愿者作比较.测得的直肠活动压力曲线表明,患者在餐后10 min直肠活动有46%的增高,而志愿者在餐后5 min直肠活动增加72%,空腹时2组直肠活动无区别,这一研究结果支持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仍保留食后结肠反应的理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椎源性疼痛综合征的非药物综合疗法

    作者:孙星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患者的生育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脊髓完全性损伤后患者的生育问题,包括生育前物质和心理准备,男性如何获取精子的各种辅助再生技术;女性防止妊娠并发症和分娩时的注意事项.

    作者:孟兆祥;倪朝民;尤春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患者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指标

    目的:确定脊髓损伤后2年生活满意度的特有的人口统计学、医学、健康感及残障预测指标及第1~2年间生活满意度预测指标的变化.方法:对18家脊髓模式系统中的纵向性资料进行前瞻性预测研究,在SCI发生后第1年及第2年对外伤性SCI成人进行评估.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预测变量人口统计学特征、残损及残疾的分类及SCI后第1年生活满意度的检测、医学并发症、自我健康感、残障程度.结果:SCI后第2年生活满意度降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失业、健康感差、运动能力低及社会融入度下降.在对照第1年生活满意度的评估后,只有运动能力及自我健康感与SCI后2年的生活满意度相关.结论:运动能力及自我健康感是SCI后第2年生活满意度及第1~2年生活满意度变化的一致性预测指标.两个因素都能改变,所以应成为干预目标、继续研究应查明健康感、运动能力与生活满意相关的特殊机制.

    作者:李莉莉;娄军涛;胡利华;王培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硫酸锌和硫代硫酸钠电泳治疗肠道生态失调

    作者:孙星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性步行评定量表

    作者:葛军;倪朝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功能性电刺激在四肢瘫和截瘫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功能性电刺激在四肢瘫和截瘫中的应用,手部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在继发性脊髓损伤四肢瘫的患者的应用,用于站立和行走的表面刺激系统,用于站立和行走的混合刺激系统,带有植入电极的多通道刺激系统.同时也指出由于目前还没有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距离临床上的真正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作者:毕胜;陈景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植入神经假体对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大小便功能的影响

    大小便障碍是脊髓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植入神经假体对骶神经的刺激及骶神经后根切除术,探讨植入神经假体对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大小便功能所起的作用及其社会、经济意义.

    作者:兰纯娜;张长杰;尤春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餐后直肠压力反应

    对10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餐后直肠压力进行测定,并与9例志愿者作比较.测得的直肠活动压力曲线表明,患者在餐后10 min直肠活动有46%的增高,而志愿者在餐后5 min直肠活动增加72%,空腹时2组直肠活动无区别,这一研究结果支持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仍保留食后结肠反应的理论.

    作者:娄军涛;李远;孙炳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问答式评估及其与观察法的比较

    Catz-Itzkovich脊髓损伤功能独立性评测Ⅱ(Catz-Itzkovich 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 Ⅱ,SCIMⅡ)是评定脊髓损伤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量表,其观察评估法已被证实有效和可靠,但耗时且仅限于医院内使用.为快速收集资料,满足患者出院后随访的需要,本文对其问答式评估的信度进行研究,并将评估结果与观察法相对照.结果显示,SCIMⅡ问答式评估的信度良好,与观察法评估结果相当,因此可作为评测脊髓损伤患者日常功能的一种准确方法.

    作者:韩韶华;郭正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后疼痛和痉挛的机制与治疗

    研究和回顾相关文献,以详细说明目前脊髓损伤后疼痛和痉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结果:口服药物、鞘内注射巴氯芬和较少应用的脊神经根切除术和脊髓切开术等方法治疗痉挛都有效;只有部分脊髓损伤后疼痛患者对于鞘内注射和脊髓切开术治疗有反应,大多数则无效.由于没有被广泛认可有效的药物和外科治疗,损伤后痉挛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难题.

    作者:韩肖华;谭维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应早期介入,中后期更应以康复治疗为主,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目前该病的主要康复治疗方法和进展做一总结.

    作者:何成奇;韩梅;关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预后评测及康复处理

    准确判断脊髓损伤后神经和功能恢复程度不仅能为临床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也有利于制定出院后的治疗计划.过去几十年里,神经恢复及功能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文献报道在脊髓损伤72 h~1个月,根据体格检查预测恢复程度具有相当的准确性.运动损伤平面对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也很明显,并且几十年来保持相对稳定.今后几年里,药物和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等新治疗措施的介入及以减轻继发性损伤、恢复神经功能等为目标的治疗方法的发展,也将会使功能恢复程度有所提高.调动活动依赖性神经再塑的减重训练等新训练措施也将发挥更显著的作用.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编译,以为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恢复预后判断提供框架.

    作者:王红星;徐军;周士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脊椎骨软骨病累及神经患者的康复

    作者:孙星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外伤性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相关的体温降低

    作者:樊振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理疗

    作者:孙星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服务需要

    作者:陈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恒磁场对ВСД-ТТ综合征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

    作者:孙星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功能性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肌肉泵活动的影响

    比较健康人和脊髓损伤患者从仰卧位到坐位和稳定站立3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并评价在这2种状态下,肌肉收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提示脊髓损伤患者从坐位变为站立位时,用功能性电刺激下肢肌肉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且站立期间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与健康人肌肉自主收缩运动具有同等或更好的效果.

    作者:孔瑛;张长杰;谭维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失重性肌萎缩及其对抗措施研究进展

    失重性肌萎缩是阻碍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关于失重/模拟失重条件下肌肉形态结构及动力学改变的研究新进展,分析比较了现有对抗措施的效果.

    作者:杨威;樊小力;沈定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颈髓损伤患者在膀胱过度反射性收缩期刺激阴茎背神经对逼尿肌压和血压的影响

    作者:李支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