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水林
<伤寒论>对风湿类疾病已有较全面的认识,在<内经>外感风寒湿邪病因的基础上,认识到正气不足是风湿类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针对病因病机开创了风湿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创立了风湿病的治疗原则,为研究和防治风湿类疾病奠定了基础.
作者:时彦标;张前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按摩前,用温水或中药煎剂浸泡清洗全足30min,然后在双足施以推、搓、摩、叩击、活动足踝部,牵拉足五趾等手法.对重点反射区通过经络及神经系统传递到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足部按摩时要力度适中,体弱者宜指腹施力为宜.
作者:赵洁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108例心血管病引起失眠作了分析.指出:要保持良好心态,规律的休息、适当的运动、配合谷物疗法、足浴、按摩使大脑有效的休息,就会清除失眠.
作者:谢红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在护理实践中体现的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护理工作中,充满着美学,护理人员利用审美思想的修养,在护理工作中,在思想感情、语言举止、治疗环境等方面,创造出浓烈的美学色彩,给病人一种亲切、和谐、机敏的美感.使病人生活在美的护理氛围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极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赵丽君;秦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由卫生部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1]于2007年5月1日实施.此办法对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有关处方质控检查内容为标准,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35795张门诊中成药处方书写的规范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谢茂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石室秘录>中男子不育作了分析,指出男性不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精寒、气衰、痰多、相火盛、精少、气郁,应从肾阴肾阳、肾主生殖、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气血盛衰、心肝关系等方面进行辨治.同时指出:男子无子者,为不可徒补其肾.
作者:李宝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药治疗胆囊炎,必须把握以通为治的原则,只有及时清除并荡涤肠胃积滞,才能促进胆汁正常贮藏、排泄.主要治疗有四种治法,即:疏肝理气、活血祛瘀通络、健脾化湿利胆清热、养阴柔肝滋补肝肾.
作者:刘汉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眩晕一证,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轻则闭目静卧稍安;重则如坐车船,天旋地转,不能站立,甚至昏倒.本证为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之中.马智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自拟眩得康治疗眩晕,疗效颇佳.
作者:宓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更易并发大血管病变,脑梗塞即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于1998年至2005年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文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脏腑虚弱,宜分气虚血痹、寒湿阻滞、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湿热闭阻及脾虚痰阻络型.指出:中西医并用治疗,内外诸祛兼施,应贯穿活血化瘀,注重整体调节.
作者:吕贵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单味颗粒剂是利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提取有效成分,科学合理,药物利用率高,有利于中药应用的标准化.认为颗粒剂服用方便,服用量少,携带方便.中药浓缩颗粒,有利于改善中药的服用方法及中药应用的标准化.
作者:陈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主要责之于肺、脾、肾功能失常,属本虚标实证.气虚血瘀、瘀血阻络是主要特征,瘀血阻络贯穿于始终.治疗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原则.病因以虚为主,涉及到肺、脾、肾、肝,应降低蛋白尿,预防复发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立宏;刘英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多因禀赋不足寒温失宜,暑湿热毒之邪,下注大肠致腑气失调所致.病位在肠,以脾、胃、肝三脏病理改变为主,属本虚标实调和脾、胃、肝三脏治其本,祛除湿热病邪治其标.内服溃疡消炎汤,外用点滴保留灌肠方,脾胃健、肝气疏、湿热除,而获疗效.
作者:李明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强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强肾解毒汤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百令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结论]强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秀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砭石法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便秘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四型,分别为热秘、冷秘、气秘、虚证,按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用砭石疗法给患者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砭石疗法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对便秘的治疗确实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佟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眼针疗法是全国著名医家彭静山倡导的.根据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结合眼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及后天八卦,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恩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是脾虚为本、湿邪致病为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对UC血液高凝状态研究、UC的活血化瘀治疗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活血化瘀成方或成药的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李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笔者对380例精神药物所致便秘,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对便秘的原因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项雪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心痹是临床常见病症,可见于西医风心病、心肌病、心衰等疾病.多为中医痹证反复发作,日久内舍于心.常见心悸、怔忡、气短、咳痰、咳血、胸闷痛、喘促、甚至浮肿、不得卧、舌脉异常等.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本,后顾其标或分清主次,标本兼治.痰瘀同治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志芬;王迎缓;陈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通过医案分析,明确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并指导其治疗.提供医案两则,从循证医学角度阐述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合并胃食管反流的哮喘,在治疗哮喘基础上加用和胃降逆、下气消痰之品每收确效.伴有胃食管反流的难治哮喘,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可以明显缩短缓解时间.
作者:于雪峰;乔世举;周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