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彦标;张前德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是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脾失健运、纳化失常.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可改善胃肠消化功能.枳术消痞汤调肝理气,健脾和胃,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改善消化不良,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陈莉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山楂叶不同采集时间总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10月份的黄叶含量高,4月份花蕾期略次之,其它时间采集的山楂叶含量较低,质量较差.
作者:周元芬;刘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甘露消毒丹始见<续名医类案>,由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木通、藿香、白蔻仁、连翘、川贝母、薄荷、射干等组成,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作用,原为湿温时疫而设.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月经后期、汗证,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少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指出:药物之所以有毒,与药材的品种、产地、炮制、剂型、配伍、煎服法,患者体质、农残、工业污染等有关.认为,应把好药品质量关,加强毒麻药管理,选择质优中药,准确辨证,合理配伍,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景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神经)引起一系列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征候群,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谢静萍;鲁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眼针疗法是全国著名医家彭静山倡导的.根据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结合眼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及后天八卦,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恩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中草药与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作了比较.将胃镜确诊的32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自拟厚朴降逆汤为主加减治疗;对照组以吗叮啉、奥美拉唑、氢氧化铝凝胶三联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李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伤寒论>对风湿类疾病已有较全面的认识,在<内经>外感风寒湿邪病因的基础上,认识到正气不足是风湿类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针对病因病机开创了风湿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创立了风湿病的治疗原则,为研究和防治风湿类疾病奠定了基础.
作者:时彦标;张前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证.全国名医查玉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独到的治疗经验.认为肝肾阴虚是本,肺胃燥热是其标,气阴两虚是其常,湿热寒湿是其化,瘀浊阴络是其变,火湿浊瘀是其因,阴阳衰竭是其果.病机为消渴日久不愈,精气耗损,致气阴两虚,络脉失养,治用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加减,改善其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从而达以促使周围神经恢复之目的.
作者:臧天霞;叶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主要责之于肺、脾、肾功能失常,属本虚标实证.气虚血瘀、瘀血阻络是主要特征,瘀血阻络贯穿于始终.治疗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原则.病因以虚为主,涉及到肺、脾、肾、肝,应降低蛋白尿,预防复发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立宏;刘英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由卫生部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1]于2007年5月1日实施.此办法对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有关处方质控检查内容为标准,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35795张门诊中成药处方书写的规范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谢茂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笔者自2007年以来在门诊对12例面瘫进行针灸、闪罐、贴姜片与中药并用等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加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焦虑症的发病与心、肝、肾功能失调有关.肝肾阴血不足、心火亢盛是其基本病理变化.益肾、调肝、清心是基本治则.方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作者:张远怀;包祖晓;孙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市场上一直把阿尔泰银莲花根(又称九节菖蒲),充当石菖蒲应用,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其鉴别谈谈几点浅见.现分述如下:
作者:李应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作了综述.指出应从整体入手,辨证施治,发挥中药配伍的互补优势,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水平.
作者:谢少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单味颗粒剂是利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提取有效成分,科学合理,药物利用率高,有利于中药应用的标准化.认为颗粒剂服用方便,服用量少,携带方便.中药浓缩颗粒,有利于改善中药的服用方法及中药应用的标准化.
作者:陈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毒性心肌炎分三期分型论治,即:初期邪毒淫心,治宜清热解毒、宁心活血;中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治宜益气养阴、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后期阴阳两虚,治宜补心阳、益心阴、宁心神.认为,初期宜清热解毒为主,中期宜扶正祛邪为主,后期宜补益气血阴阳为主.但三期治疗有时亦难划分,需灵活变通.
作者:张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更易并发大血管病变,脑梗塞即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于1998年至2005年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文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心痹是临床常见病症,可见于西医风心病、心肌病、心衰等疾病.多为中医痹证反复发作,日久内舍于心.常见心悸、怔忡、气短、咳痰、咳血、胸闷痛、喘促、甚至浮肿、不得卧、舌脉异常等.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本,后顾其标或分清主次,标本兼治.痰瘀同治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志芬;王迎缓;陈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系统评价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疗效,为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理论依据.用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试验,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指出旋覆代赭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作者:熊俊;宋俊生;商铁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