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中及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

毛立武;陈治标;王军民;许州;符常涛;聂晓奇

关键词: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脑脊液漏
摘要:目的 研究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中及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并探讨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276例患者(其中垂体腺瘤270例,垂体脓肿3例,粘液囊肿2例,垂体转移瘤1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进行探讨.结果 108例(39.1%)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4例(5.1%)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合并脑膜炎).14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8例平卧5~7 d后脑脊液漏消失;6例经蝶窦再探查,重新封闭后3例治愈,1例行腰椎穿刺置管脑脊液引流5d后治愈,2例引流1周症状无改善,经内镜修补漏口后脑脊液漏停止.未发现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类型、手术放疗史与术后脑脊液漏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术者经验是减少术中脑脊液漏的重要因素,积极重建封闭鞍底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及时重新蝶窦探查,封闭鞍底,选择性腰椎置管引流,必要时经内镜等措施修补漏口,可有效治疗术后脑脊液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异位绒毛膜上皮癌合并癫痫、尿崩及肺转移1例

    本文报告1例原发于颅内颞叶且合并癫痫发作、尿崩及肺部转移的异位绒毛膜上皮癌患者,经手术、放疗及化疗处理,疗效良好.1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因多饮、多尿7月,间断性抽搐10 d入院.入院时日饮水量达4 500~6 500 ml,尿量每日达4 000~6000 ml;神经系统检查除精神稍差外无明显异常.入院后行头颅CT检查示左颞叶高密度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同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受压变小,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带形成,当时考虑为脑出血.头颅MRI检查示左颞叶见一形态不规则混杂信号影,约3.2 cm×3.8 cm×4.1 cm大小,以短T1长T2信号影为主,其间夹杂有等低信号,病灶边缘不清,灶周见明显指状水肿及轻度占位效应,基底池及左侧侧脑室略受压推挤变形,中线结构略向右偏移,增强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作者:周杰;荔志云;雷鹏;王林林;黄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长春西汀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56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长春西汀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再出血发生率和脑梗死发生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组术后7d开始给予长春西汀20~30 mg静脉滴注,1次/d,使用2~22 d,平均(18±2.3)d;对照组除不使用长春西汀外,其它治疗方法同长春西汀治疗组.结果 长春西汀治疗组HICH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减少脑梗死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脑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春西汀能安全有效地改善HICH开颅术后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华;杨海;马江红;夏军勇;邹志鹏;张化明;魏恒;余槐堂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分型及救治

    目的 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发生机制,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处理和预防.方法 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5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机制不同进行分型.结果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归纳为8个相关类型,其发生机制各不相同,但病理生理学过程相似.本组51例患者,手术治疗18例,死亡9例;保守治疗33例,死亡14例.结论 大部分脑肿胀预后较好,针对不同阶段病理特点、颅内压升高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彦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颅顶部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后颅顶部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颅顶部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000年3月~2005年12月颅顶部硬膜外血肿33例(早期组),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早诊断、早手术颅顶部硬膜外血肿57例(后期组),对比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早期组33例中,死亡9例(27.27%),恢复良好13例(39.39%),轻度致残者7例,重度致残者4例.后期组57例中,死亡6例(10.52%),恢复良好42例(73.68%),轻度致残者6例,重度致残者3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恢复良好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高原地区颅顶硬膜外血肿早诊断明确、早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李在全;苏正林;李澜;舒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逆转大鼠胶质瘤细胞耐药性MRP1-siRNA的筛选实验

    目的 拟筛选出能逆转大鼠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VP16对依托泊苷耐药性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基因小干扰RNA(MRP1-siRNA).方法 人工合成4对靶向MRP1的siRNA分别为siRNA1、siRNA2、siRNA3和siRNA4,以脂质体2000作为载体;以6-羧基荧光素标记转染siRNA的C6细胞评价转染效率;采用逆转录-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MRPl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试剂盒检测转染前后依托泊苷对肿瘤细胞的半生长抑制浓度(IC50).结果 与siRNA1、siRNA4相比,siRNA2、siRNA3对MRP1基因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转染siRNA2前后,依托泊苷对C6细胞的半生长抑制浓度分别为(0.873-±0.0462)、(0.0927±0.039) μg/μ1,两者相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siRNA2、siRNA3可以有效抑制MRP1基因的表达,并能逆转肿瘤细胞对依托泊苷的耐药性.

    作者:聂晓奇;陈治标;徐海涛;许州;毛立武;符常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两种外科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改良翼点大额颞骨瓣开颅清除术(大骨瓣组,30例)和颞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30例)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21 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预后,小骨窗组与大骨瓣组ADL Ⅰ~Ⅲ级分别为21例(70.0%,21/30)和12例(40.0%,12/30),两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0%(3/30)和3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脑组织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也有血肿不易引流,容易再出血等缺点.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沈华;张海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

    目的 探讨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并通过病检确诊为垂体Rathke囊肿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术前诊断、手术技巧和术后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囊肿完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率84.6% (11/13).术后患者头痛及视觉障碍全部得到改善;7例术前有内分泌症状者中,6例恢复正常;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月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垂体Rathke囊肿在临床上易与垂体腺瘤、囊性颅咽管瘤等混淆,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俊文;吴志敏;熊左隽;梁健;何苗;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骨窗开颅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

    目的 比较两种微创技术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需手术而不必去骨瓣减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55例,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B组73例,采用“∩”皮瓣骨窗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肿残留量及术后6个月GOS进行比较.结果 A组手术时间[(72±6)min]较B组[(114±42)min]显著缩短(P<0.01);A组术中出血量[(189±32)ml]较B组[(344±52)ml]明显减少(P<0.01);A组术中输血量[(70±40)ml]较B组[(180±60)ml]亦显著减少(P<0.01);A组术后血肿残留量[(8±2)ml]较B组[(5±2)ml]明显多(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A、B组分别为(4.95±0.23)分和(4.93±0.25)分,两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直切口小骨窗清除硬膜外血肿,能达到常规手术清除血肿的预后效果,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却显著下降.

    作者:胡连水;王文浩;郁毅刚;林俊明;黄巍;李君;罗飞;张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显微手术组),并与同期61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治疗(常规骨瓣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7.4±6.2)d和(11.5±8.4)d,术后3d复查血肿的清除率分别为(87.9±3.1)%和(64.2±3.8)%,显微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显微手术组与常规骨瓣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72%和47.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的破坏轻、手术视野暴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许晖;王业忠;赵冬;姬云翔;代林志;许建;杨传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36例

    目的 分析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分析36例行改良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组)和同期35例行常规血肿清除术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5 ~24个月,平均为6.5个月,按GOS评估法判定疗效,A组36例,良好17例(47.22%),重残14例(38.89%),死亡5例(13.89%).B组35例,良好8例(22.86%),重残19例(54.29%),死亡8例(22.86%).两组患者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虽不能降低死亡率,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康;王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其他脏器及脑脊液中的分布水平不及中枢神经系统的1%.由于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后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活性改变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NSE活性改变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变化、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NS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靳国伟;韩世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Survivin拮抗肽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Survivin拮抗肽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与不同浓度的Survivin拮抗肽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不同浓度的Survivin拮抗肽对U25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结果 浓度为5、10、20 μg/ml的Survivin拮抗肽均能抑制U251细胞的生长,且抑制率与Survivin拮抗肽浓度及作用时间成正比(P<0.01).20 μg/ml Survivin拮抗肽作用U251细胞72 h,抑制率达63.33%.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终浓度为5、10、20 μg/ml Survivin拮抗肽亦能促进U251细胞凋亡,且随作用浓度增大及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率明显上升(P<0.01);20 μg/ml Survivin拮抗肽作用U251细胞72 h,凋亡率为31.29%.不同浓度的Survivin拮抗肽作用U251细胞72 h,随作用浓度增大,G2/M期细胞构成比明显上升(P<0.01).结论 Survivin拮抗肽对U25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和促进凋亡,其抗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肿瘤细胞周期.

    作者:赵向东;窦长武;王晓娟;田复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4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钠均低于130mmol/L,24 h尿钠均大于80 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70 mos/L;36例患者血脑钠肽或脑钠肽前体增高.治疗6~22 d后,46例患者血钠恢复正常,1例由于放弃治疗而死于低钠血症,2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对补充血容量和补钠治疗有效是CSW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及时监测血钠水平并予补钠、补液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少兵;谭一虎;郝志鹏;刘红朝;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邻近中央区脑皮质的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术前评估及术中注意要点,以期获得较好的脑功能保护并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显微手术切除的皮质中央区邻近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肿瘤全切除35例(Simpson Ⅰ级17例,Ⅱ级18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短期出现偏瘫或加重者共17例,其中出院时12例已恢复正常,5例遗有偏瘫(肌力Ⅲ级3例,肌力Ⅰ~Ⅱ级2例),现已随访2年仍留偏瘫(肌力Ⅲ级)者3例.目前保持随访1~5年的38例患者有2例复发,经γ刀治疗至今3年未见肿瘤增大;除3例轻偏瘫(生活可自理)外,余35例工作生活正常.结论 术前认真分析CT、MRI及其必要的CT脑动静脉血管成像资料,评判肿瘤切除中需要注意保护的重要结构,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及窦旁皮质回流静脉的严密保护,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龙;阮金成;孟庆勇;张功义;赵东宁;赵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0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漏诊治经验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病人10例,其中8例用可脱卸球囊栓塞治疗,2例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0例病人均栓塞成功,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例术后2周复发并视力受损,给予ONXY胶栓塞治愈,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结论 血管内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对球囊栓塞失败或难度大的病例,弹簧圈和ONXY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球囊的不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铭钊;支宏;钱心炜;潘平;陈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结果 36例中,围手术期并发症6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3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1例死亡,其余3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玉荣;易汉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手术治疗18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其中囊肿部分切除并囊肿-脑室沟通术1例,1例因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而同时行血肿壁切除术.囊肿-腹腔分流术8例,其中因合并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6年,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头颅CT或MR2复查示囊肿消失10例,显著缩小15例,无变化1例.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对改善患者症状均有良好效果,但各有优势和适应症.

    作者:高亚峰;张义彪;马思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裂隙脑室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目的 总结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裂隙脑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分流术后分别出现发作性眩晕和剧烈头痛,均伴恶心、呕吐,采取分流管头端调整术,并改用中压虹吸分流阀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正确认识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继发裂隙脑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选择可调压或抗虹吸分流管.

    作者:余军武;贺世明;唐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改良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颅内血肿1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对61例高血压壳核出血,18例丘脑出血,11例脑室出血,7例小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亚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1例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致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开颅术后再出血行CT定位软通道血肿清除术,26例腰池置管引流术,并随访总结.结果 136例中好转112例,中途出院11例,死亡13例.死亡13例中7例为入院时脑疝,3例为开颅术后再出血,1例突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2例患有肺心病、肾功能不全.随访109例,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预后,1级52例,2级20例,3级16例,4级19例,5级2例.结论 钻孔引流治疗颅内血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无手术切口,经济实惠等优点,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叶金练;胡伟鑫;陈建才;陈龙钦;吴文彬;沈清芳;翁桡南;谢泽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收治的43例岛叶胶质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手术全切24例,次全切17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瘫痪9例,短暂性言语障碍4例,均在1月内恢复.3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2年,其中术后复发7例,2例经再次放化疗后病变未见增大,5例经综合治疗后随访1年未见有复发.其他病例均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熟悉岛叶区域解剖的基础上,采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是其治疗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俊峰;张华楸;陈旭;蒋伟;舒凯;雷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