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宇;田原;樊晖;张明雪
目的:探讨古今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中各医家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其中共选取复方156首,将156首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建立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研究分析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结果:156首复方中,共涉及药物175味,用药频次达1702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50次的分别为黄芪、山药、茯苓、生地黄、麦冬、天花粉.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揭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组方规律,如知母配石膏,麦冬配天花粉等.结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利水渗湿药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发现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曹雯;喻嵘;王琦威;彭智远;苏丽清;曾婧;张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外敷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盆腔炎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两组均采用左氧氟沙星0.5g1次/d+甲硝唑0.5g1次/8 h静脉滴注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后改口服持续至少14 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袋敷下腹,1次/d,经期停药,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停药两个月后两组复发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改善情况,B超测定治疗后两组盆腔炎性肿块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2.94%,对照组复发率为11.7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78);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为(10.03±6.37)分,对照组为(20.98±3.75)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实验组治疗后盆腔炎性肿块体积缩小至(5.21±4.98) cm2,对照组为(15.49±6.83)cm2,两组盆腔炎性肿块体积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大黄芒硝腹部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肿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童桔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对古代本草、《普济方》数据库[1]和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白芍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安神、利尿、安胎、益气补虚、生津止渴、止泻止痢等功能,以及古代含白芍复方治疗中风、跌打损伤、诸热、骨蒸、时气疫疠、瘟病、怔忡惊悸、小便不利、水肿、胎动不安、诸虚、消渴、泄痢等病症,《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安神、利尿、安胎、益气补虚、生津止渴、止泻止痢是白芍的潜在功用.
作者:崔运浩;梁茂新;初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证候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上世纪50年代开启了证候研究的序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证本质研究、证规范化研究以及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其中以证本质研究为广泛、深入.将证本质研究以时间为纵轴分为4个阶段来回顾与分析,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证候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机体电磁辐射理论提出中医证候假说,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范华;庞靖祥;王国荣;杨美娜;韩金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中S100-β和NSE的含量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N组患者20例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组患者加例术中在内关、百会和风池穴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NSE和S100-β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E组有较低的NSE和S100-β水平(P<0.05)以及POCD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百会和风池穴可能会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魏巍;滕秀飞;杨延超;黄昕;朱俊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构建的小鼠肾纤维化模型TGF-βJ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UUO)组,UUO+白藜芦醇低剂量(20 mg/kg)治疗(ResL)组,UUO+白藜芦醇高剂量(40 mg/kg)治疗(ResH)组,UUO+氯沙坦(10 mg/kg)治疗(Los)组,每组8只.均于术后当天灌胃给药,每24h 1次.14 d时处死小鼠,留取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Smad7mRNA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可以减轻肾组织纤维化的病理损害,使肾组织TGF-β1、Smad2 mRNA表达降低,Smad7 mRNA表达升高(P<0.05,部分P<0.01),以高剂量组改善显著.结论:白藜芦醇可呈剂量相关性下调TGF-β1、Smad2及上调Smad7来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陈薪薪;仝欢;陈宇;吕吟秋;李凡凡;陈孝倩;陈朝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医院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所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后,患者血液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69±0.12) mPa/s、(4.02±0.28)%、(41.98士3.3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后,患者血液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76±0.14) mPa/s、(4.14±0.32)%、(44.62±3.12)%;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冯小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患者全麻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对其认知功能恢复造成的影响.方法:在医院实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片剂,观察组患者服用银杏叶片,两组患者术中均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术后1、7d的POCD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和7d的MMSE评分.结果:术后1、7d,两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对比,以及两组患者术后7d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d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d,观察组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使用银杏叶制剂,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但对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银杏叶制剂,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小于安慰剂,可推广应用与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全面非心脏手术临床中.
作者:郑丽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血液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外周血TNF-α水平、CD4+水平、CD4+ CD25+ Treg水平以及Th17水平占CD4+比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水平较低(P<0.05),CD4+水平较高(P<0.05),CD4+ CD25+Treg水平较低(P<0.05),Th17占CD4+比例较低(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能够降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提高CD4+水平、降低CD4+ CD25+ Treg水平,Th17水平占CD4+比例下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夏轶姿;陈莹;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复方参金凝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方中黄柏、金银花、蛇床子、苦参、虎杖、冰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方中盐酸小檗碱、蛇床子素、绿原酸3个指标成分.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蛇床子素、绿原酸苷分别在0.12 ~0.60 μg (r=0.999 9)、0.056μg ~0.28 μg(r=0.999 9)、0.08~1.60 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5%、97.04%、98.99%,RSD分别为0.97%、0.71%、0.69%.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够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汤迎爽;储雪蓉;王倩云;顾欣;康阿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定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对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评定其不确定度,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评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置信概率P为95%时,血浆中低(4.73 μg,/L)、中(94.50 μg/L)、高(7 560 μg/L)浓度人参皂苷Rb1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1.64、15.42、820.58 μg/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主要由线性回归过程引入.
作者:杨瑞;唐思;董晓茜;张世良;靖博宇;夏素霞;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综述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青藤碱在经皮给药方面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青藤碱经皮给药的PK-PD模型的建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丁涵滢;单连菊;王锐;李永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CHF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CHF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探索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深刻的意义,对近年来CHF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有益于临床研究.
作者:闫奎坡;朱翠玲;朱明军;孙彦琴;刘新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 B)与甘草次酸(GA)、白藜芦醇(RES)单用及合用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气管注射博来霉素(BLM)的方法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DXM)组、甘草次酸(GA)组、白藜芦醇(RES)组、丹酚酸B(Sal B)组、GA+ RES组、GA +SalB组、RES+ SalB组、GA+ RES+ SalB组,共10组,7d后开始口服给药治疗,记录小鼠日常情况、体重,于造模后7、14、28 d分别采集小鼠肺部样本,计算肺系数及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7d各BLM造模小鼠体重均小于对照组,14 d、28 d各给药组小鼠体重小于对照组且大于模型组;14 d各给药组肺系数明显小于模型组,大于对照组,28 d除RES组外,其余各给药组肺系数均小于模型组;7 d模型组肺组织Hyp含量小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4 d、28 d各组Hyp含量不同程度变大,各给药组Hyp含量小于模型组大于对照组,28 d时,DXM组Hyp含量小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xM =0.012 7).除GA十SalB组和三药合用组外其余组与DX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合用给药组及三药合用给药组Hyp略小于单用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A、Sal B、RES单用及合用均对BLM致小鼠肺纤维化显示出一定的干预作用,两两合用给药、三药合用干预效果略好于单味给药,其中两两合用给药组中,Sal B与GA配伍效果相对较好,三味药合用对肺纤维化前期炎症细胞产生阶段影响较大.
作者:金粟;李士远;陈芳宁;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推拿的方法调治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口头及书面健康教育的方法,每周1次,共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背部循经推拿的调治方法,每次25 ~ 30 min,隔天1次,共10次.采用国际公认且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评疲劳型亚健康的5个主要症状程度评分.比较疲劳程度评分及症状改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进入统计分析为47例,对照组45例.疲劳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47例中,优良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对照组45例,优良4例,有效12例,无效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背部循经推拿对亚健康疲劳状态具有理想的干预效果.
作者:雷龙鸣;黄锦军;唐宏亮;邱石源;何育风;伦轼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胃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眠模型组、和胃安神方中药组.采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下丘脑组织leptin的含量.结果:和胃安神方组血浆leptin含量为(1.405±0.347) ng/mL,低于模型组(2.159±0.42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1.279±0.535) n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胃安神方组下丘脑leptin含量为(55.094±9.991) pg/mg,低于模型组(74.877±10.977) 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51.459±10.623)pg/m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调节leptin含量有关.
作者:黎发根;李绍旦;刘毅;于磊;杨明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痴呆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被称为“21世纪沉默的流行病”.火神派弟子唐农教授受《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等重阳思想的影响及中医扶阳学派扶阳理念的启发,认为痴呆病病极为“阳虚阴实,阳虚为本”,以“扶阳为主,次第治疗”为治则.在治疗上具体提出:“先以温通中上焦;继以温补下焦;再以益精填髓,益气养血之法以养其本”的一般治疗次第,以达到“扶其真元”致“阴阳和”的状态;同时,就唐农教授治疗痴呆病的病案做一举隅.
作者:王晋平;唐农;刘布谷;李景玉;李海沅;蒋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考察细辛凝胶剂中甲基丁香酚与马兜铃酸A的经皮吸收特性.方法:以SD大鼠腹部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应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经皮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基丁香酚与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本实验方法下得出甲基丁香酚的时间-累积透过量方程为:Q =0.029 4t-0.008 9,相关系数r为0.9907,稳态渗透速率J为0.029 4 mg/cm2/h.细辛凝胶剂接受液中未检测出马兜铃酸A.结论:初步阐述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特性与马兜铃酸A的经皮含量,为细辛凝胶剂多组分经皮吸收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博琳;宁一宁;王哲;袁子民;啜飞飞;张会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阐明通芪方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MGC803细胞常规体外培养24 h,加入6个质量分数的通芪方,分别于24、48和72 h用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CNA和Cyclin-D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通芪方抑制MGC803细胞增殖24h的IC50浓度约为6.75 g·L-1;48 h的IC50浓度约为3.17 g·L-1;72h的IC50浓度约为2.71 g·L-1.通芪方可抑制细胞于G1期,48、72 h时S期细胞比率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48、72 h通芪方组细胞PCNA和Cyclin-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 h,P<0.05;72 h,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通芪方作用细胞72 h,Wnt、B-catenin、PCNA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芪方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量效、时效性;可调节细胞周期,分子机制与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贾永森;江春花;韩炳生;曹慧娟;秦丽娟;林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针药联用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方法多样.通过对2005-2015年间针药结合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现代文献进行分类综述,肯定了针药并举治疗该征的临床疗效,并客观分析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作者:赵非一;燕海霞;许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