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未病在孕期及产后常见并发症中应用的进展

陈帆;庄爱文

关键词:孕期, 产后, 并发症, 治未病
摘要:孕期及产后的并发症是指妇女在妊娠之后及分娩后出现的疾病,妊娠的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会出现各期相应的并发症,不但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妨碍妊娠的继续和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威胁生命.因此适时、正确地处理好并发症可大程度地降低对母儿的损害,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孕妇专业知识方面的增加,其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预防治疗,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孕期及产后并发症中得到良好应用的体现.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抗疲劳中药对小鼠抗疲劳及调节免疫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补肾调理复方中药对小鼠抗疲劳能力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6周龄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抗疲劳中药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进行适应性运动训练1周,进行动物实验,每日灌胃1次,用药2周,通过爬竿试验、游泳试验、吞噬指数、免疫器官质量法(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观察益气健脾、补肾调理中药复方抗疲劳的作用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抗疲劳中药复方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的时间、延长爬竿时间,尤其是高剂量抗疲劳中药复方组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疲劳中药复方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指数(P<0.05).结论:抗疲劳中药复方具有增强小鼠抗疲劳能力和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陈利平;吴整军;仝战旗;钱妍;段冬梅;臧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益气托毒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目前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情况,并观察黄芪在手足口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辨证治疗核心处方中加入3~9g黄芪,记录30例手足口病患儿每天体温情况,观察住院天数.结果:经过治疗,多数患儿体温迅速下降,至第3日已无体温超过39℃的患儿,住院6日之后,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未见后遗症、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适当应用黄芪益气托毒,通过调节免疫力,可以起到增强机体抵抗病毒能力、预防次生感染的目的.

    作者:吕自苹;汤勃;毕京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认识及优势进展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治疗较为棘手的血液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就目前中医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认识、优势特点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认为有必要深入临床研究,提高循证级别.

    作者:吴迪炯;周郁鸿;沈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阴阳五行的科学基础

    正确的医学理论必须基于科学世界观、完整的认识论作为前提.纵观人体所有相关因素,医学研究必须全面顾及天地人,并判断其比重占多少分量,否则,单纯研究人体的病原、细胞、DNA等非常可能抓错重点,走错方向,落入困境.中医认为重大的力量在于天地的物理,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于日月交替所揭示的周而复始的阴阳,其实质即地球运动,即现代物理学中地球和万物高速的自转和公转,此周转合力规范着万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变化,决定其生死、为万物所归所宗.故《伤寒论》用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生死[1].为此,古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2],归纳阴阳推演五行构建中医学,以控制和调整人体的生化变化,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

    作者:王位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皮炎消净饮Ⅱ号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观察皮炎消净饮Ⅱ号联合窄谱UVB照射对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对AD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局部ICAM -1和VCAM -1表达的调控,探讨AD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皮炎消净饮Ⅱ号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29例血虚风燥型AD患者,使用SCORAD积分系统,对治疗前后AD皮损及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同时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前后AD患者皮损局部ICAM -1和VCAM -1阳性面积、平均光密度、总光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29例AD患者基愈6例(20.69%),显效16例(55.17%),有效7例(24.14%),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75.86%.AD患者治疗前后皮损中ICAM -1及VCAM -1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D患者皮损中ICAM -1及VCAM -1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皮炎消净饮Ⅱ号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血虚风燥型AD,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ICAM -1、VCAM-1在局部皮损中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间的黏附及炎症细胞的聚集,达到抗炎及免疫调节的目的.

    作者:吴蓓玲;杨晓红;曹毅;余土根;奚爱妮;程立峰;金瀛凯;陈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老年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6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大动脉弹性(ABI、CAVI)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BI、CAV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BI、CAVI较治疗前有改善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 -C、FBG、HbA1c、hs - CRP、FIB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 - CRP、FIB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TC、LDL -C、F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改善老年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大动脉弹性,麝香保心丸对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这对减少老年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寿晓玲;任爱华;王伯忠;朱利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冬病夏治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冬病夏治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同时为冬痛夏治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痰、止咳、平喘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冬病夏治方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证候、SGRQ评分、肺功能及BODE指数的改变情况.结果:①研究显示在中医证候积分、SGRQ评分、BODE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min步行距离治疗后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积分及SGRQ评分治疗后两组改善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运用我院冬病夏治方治疗,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活动耐力、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婷贞;姚晓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MP-2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关系浅析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易损斑块的形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共同基础;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与基底膜产生裂解作用及参与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其在血液中的病理性增高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导致斑块破裂、引起脑梗死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对脑梗死的程度、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邹伟;刘芷妤;孙晓伟;滕伟;贾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癌前痛变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效果.复习近几年的文献,详细论述了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以及其基本治疗原则.总结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将本病的临床分型分为“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不足型,其他型”,并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医家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同时也分析了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不足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作者:谢晶日;孙涛;张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胶升白胶囊中苦参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胶升白胶囊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xtend C18分析柱(4.6mm×250mm,5μm);甲醇-乙腈- 10mmol/L乙酸铵溶液(35:35:30;pH =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流速1mL·min-1;柱温为25℃.结果:苦参碱在0.0468 ~4.2287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8.7%,RSD =1.21.结论:方法准确、回收率和重现性好,可用于芪胶升白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多靶点对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之一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老年斑),主要成分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 β,Aβ)的沉积,而Aβ又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序列水解而来.研究表明,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Aβ为靶标,对其产生、神经毒性及中药多靶点抗AD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7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诊治分析

    对7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措施的运用和优势,为多学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陈培丰;潘磊;何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穿山甲古今应用的沿革研究

    以年代为序,阐述了自南北朝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中医学著作中关于穿山甲功效、应用及炮制方法的认识,旨在探究穿山甲临床应用与炮制方法的发展与演变,反映出随着中医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人们对于中药的认识亦在不断发展,中药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

    作者:胡轩铭;温成平;谢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气街”“四海”论治情志病

    “气街”“四海”理论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理论高深玄妙,在《内经》中所论抽象,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作用提及较少.为了发挥“气街”“四海”理论在经络系统中指导针灸治病的特色优势,以针灸临床治疗情志痛为切入点,应用“气街”“四海”理论探讨其病机、指导用穴.

    作者:武国富;任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清肝宁肺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IgE、IL-6、ICAM-1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及辣椒素,复制CV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片组、清肝宁肺汤组、地塞米松片合清肝宁肺汤组(以下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组),以引喘诱咳时2min内大鼠咳嗽次数及血清中IL -6、IgE及ICAM -1的含量为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中IgE、IL -6、ICAM -1含量显著升高(P<0.01).经治疗后清肝宁肺汤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上述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清肝宁肺汤通过降低机体IgE、IL -6、ICAM -1的含量发挥治疗CVA作用.

    作者:葛资宇;童骄;朱文雄;曾逸笛;卢芳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寒性药物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观察寒性药物豨莶草提取物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尼莫地平12mg/kg组,假手术组,豨莶草提取物7g生药/kg给药组.灌胃给药,观察药物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脑梗死面积、行为学指标、血清SOD,MDA含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豨莶草提取物可减小模型动物梗死面积,对行为学指标有一定的降低趋势、血清SOD,MDA含量等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豨莶草提取物对大鼠脑梗死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蕾;张青娟;徐钦峰;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金氏痔痛贴的药效学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金氏痔痛贴( Jin's Hemorrhoid Patch,JHP)的止血、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聚集功能.通过热板法及化学刺激法观察各组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 in gene -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变化.结果:金氏痔痛贴能明显缩短大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且与云南白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金氏痔痛贴能明显缩短大鼠的PT和APTT,并能增强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该药对热传导及化学刺激引起的拟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该药对大鼠血浆CGRP水平有显著升高作用.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氏痔痛贴具有良好的止血、镇痛功效.

    作者:金莹;金纯;谢杰斌;郑晨果;叶乐驰;陈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恶露不尽气虚证型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标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建立疲劳合并抗早孕药物引起的大鼠恶露不尽气虚证型动物模型.方法:游泳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灌胃早孕大鼠.结果:可致早孕大鼠出现气虚样恶露量减少和舌色淡苔薄稀质湿滑等症状.结论:本模型可作为气虚证型恶露不尽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的实用模型.

    作者:王晓东;李莉;张婷婷;邓居桥;蒋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目的:应用SF - 36量表中文问卷,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肺结核的意义.方法:实验组(中西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西医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分别进行SF - 36健康状况问卷的调查.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 - 36总的得分(Sf- sum)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②治疗2月末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实验组总的得分(Sf - sum)及7个纬度得分较西医组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③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的SF - 36总的得分(Sf - sum)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④实验组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总的得分(Sf-sum)及7个纬度得分渐渐升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⑤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总的得分(Sf - sum)及7个纬度得分渐渐升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终均能获得明显改善,并且中西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耐药结核杆菌的发生.

    作者:杨亦德;侯伟;谢红东;梁勇;王胜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冠心平对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NO、NOS、ET、Ang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血管内皮分泌因子NO、NOS、ET、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冠心平治疗冠心痛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金黄地鼠喂饲以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冠心平大、小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8周后,检测金黄地鼠外周血清中NO、NOS、AngⅡ含量和血浆中ET的水平.结果:冠心平具有升高高脂饲料致金黄地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NO水平和降低血浆ET含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清AngⅡ水平和调节NOS水平.结论:冠心平通过对血管内皮因子NO、NOS、ET、AngⅡ水平的调节,达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保护冠心痛患者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作者:万盟;李七一;朱萱萱;严士海;史淋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