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袁庆;刘得龙;余力生;张庆丰

关键词:氟桂利嗪, 前庭性偏头痛, 预防性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在前庭性偏头痛(VM)预防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的VM患者,将同意参与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建议所有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甲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每日睡前口服,连续用药3个月,在眩晕发作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持续用药48 h对症治疗;乙组仅在眩晕发作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持续用药48h对症治疗.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3个月眩晕发作次数、累计发作天数、眩晕发作强度,对比2组不同方案对患者上述3项指标的影响,并纪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3例VM患者完成随访,3个月后甲、乙2组患者的累计眩晕发作次数和累计眩晕天数均减少(P<0.05),眩晕发作强度均减轻(P<0.05);与乙组相比,甲组使用氟桂利嗪后能更加有效减少患者眩晕发作次数(P<0.05),但对减少累计眩晕天数、眩晕发作强度的影响与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氟桂利嗪对于VM的预防安全、有效.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霍纳氏综合征1例

    作者:刘彦章;刘皎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耳廓软骨在乳突根治术外耳道后壁修复及鼓室成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耳廓软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外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成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分配我科于2011-09-2014-09期间收治的58例(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其中男31耳,女27耳;年龄20~62岁,平均(43.16±9.43)岁.各29例分别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对照组术中单纯使用自体乳突皮质骨粉作乳突术腔填充、肌骨膜瓣修复外耳道后壁及自体颞肌筋膜修补鼓膜,试验组加用带软骨膜的耳廓软骨行外耳道后壁及鼓室重建,比较两组术后新鼓膜情况、干耳时间及术后3、6个月听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鼓膜状态、干耳时间、听力提高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胆脂瘤复发.结论:以收集的乳突皮质骨粉作为填充物,运用带软骨膜的耳廓软骨行外耳道后壁及鼓室重建,能获得更符合生理结构状态的外耳道及容积接近正常水平的鼓室,干耳及听力改善情况满意,是适合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修复材料.

    作者:戴国平;徐家兔;刘平;俞萍;李敏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扩展高频在地中海贫血患者早期听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扩展高频用于评估地中海贫血患者早期听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09-2014-11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117耳)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常规频率加扩展高频),观察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变情况.结果:60例(117耳)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分别为(15.72±11.62)dBHL和(15.40±12.24)dB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检出率较治疗前升高,以18、19 kHz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展高频对地贫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较常频听可能更敏感.

    作者:江珊;陈平;吴正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OSAHS对中耳和内耳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李可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颈深部合并上纵隔感染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颈深部合并上纵隔感染的病因及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2011-01-2015-06期间收治的15例颈深部合并上纵隔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全身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微生物学检查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病因,并追踪临床诊疗和预后.结果:15例患者中7例因“食管异物”、3例因“扁桃体周围脓肿”、2例因“拔牙”、3例不明原因导致感染.2例拔牙患者中均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平均值为(151.82±22.12)mg/L,CRP值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为(15.3±2.1)d,与住院时间(23.8±4.1)d呈正相关(r=0.79,P<0.01).7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例,其中1例合并大肠埃希菌感染,草绿色链球菌2例,溶血性链球菌非A群和B群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在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对于脓肿形成的患者行颈深部脓肿及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若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给予经验抗生素治疗.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后,15例患者中死亡4例,其中2例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为26.67%),痊愈11例(有效率为73.33%).结论:颈深部间隙感染并发纵隔感染起病急,进程快,合并糖尿病者预后差.临床诊治上应详细分析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积极给予外科干预.

    作者:倪茂美;杨秀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取出右侧筛窦异位牙1例

    作者:胡璐璐;胡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喉癌中神经介素U过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目的:神经介素U(NMU)在多种组织和器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其与喉癌局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0例喉癌患者原发灶组织中NMU的表达差异,随后采用组织芯片(TMA)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NMU蛋白表达与喉癌患者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40例喉癌患者中51.4%的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局部转移的患者中原发灶中NMU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且随着肿瘤分期进展,NMU表达显著增加.结论:NMU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喉癌局部转移及喉癌TNM分期显著相关,提示NMU可能参与喉癌的进展及转移过程.

    作者:王亚平;陈晨;李玲香;崔晓波;徐明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在前庭性偏头痛(VM)预防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的VM患者,将同意参与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建议所有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甲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每日睡前口服,连续用药3个月,在眩晕发作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持续用药48 h对症治疗;乙组仅在眩晕发作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持续用药48h对症治疗.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3个月眩晕发作次数、累计发作天数、眩晕发作强度,对比2组不同方案对患者上述3项指标的影响,并纪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3例VM患者完成随访,3个月后甲、乙2组患者的累计眩晕发作次数和累计眩晕天数均减少(P<0.05),眩晕发作强度均减轻(P<0.05);与乙组相比,甲组使用氟桂利嗪后能更加有效减少患者眩晕发作次数(P<0.05),但对减少累计眩晕天数、眩晕发作强度的影响与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氟桂利嗪对于VM的预防安全、有效.

    作者:袁庆;刘得龙;余力生;张庆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五项病史评分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典型病史构建五项病史评分表,并探讨该评分表在BP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84例眩晕患者采集病史,完成五项病史评分表(仰头、弯腰、起床、床上翻身、头部快速运动是否出现眩晕或眩晕加重),行Dix-Hallpike试验和滚动试验检查作为诊断依据,确定BPPV诊断,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五项病史评分表在BPPV诊断中的预测能力.结果:分析ROC曲线提示,总得分>7分时,敏感度为95.4%、特异度为80.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3.结论:五项病史评分表在诊断BPPV过程中,简洁方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以作为在眩晕患者中对BPPV筛查及诊断的方法,可指导眩晕患者进一步行专科检查及治疗.

    作者:文骏雄;马秀岚;刘东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2例

    作者:冷辉;孙海波;王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DK1和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人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30例正常皮肤中PDK1和NF-κB的表达量及定位.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DK1在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胞质有着色,在胆脂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胞核中有着色,在胆脂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中,PDK1和NF-κB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DK1和NF-κB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的高度增殖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

    作者:杜莉;谢云丹;刘默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影像导航在辨别额隐窝气房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对辨别额隐窝气房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11-2015-12期间影像导航下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资料30例,依据与额窦口的关系将额隐窝气房分为A组(位于额窦口下方的额隐窝气房)与B组(位于额窦口上方的额隐窝气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影像导航对额隐窝气房定位辨别的需求程度,比较分析影像导航在辨别两组额隐窝气房的价值.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额窦开放术,各型额隐窝气房对影像导航的需求程度分别为:鼻丘气房、Ⅰ型额气房、Ⅱ型额气房、筛泡上气房为轻微需要;额泡气房、额窦间隔气房为一般需要;Ⅲ型额气房、Ⅳ型额气房、眶上筛房为明显需要.B组额隐窝气房较A组需要影像导航的程度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像导航对Ⅲ型额气房、Ⅳ型额气房、眶上筛房、额窦间隔气房具有辨别价值,指导术中精确切除这些额隐窝气房有明显帮助.

    作者:邱小平;王晋平;杨颖;王冰;曹哈;王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制负压吸引器在耳廓假性囊肿中的应用

    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很多,疗程都比较长.临床上常以局部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须反复穿刺抽液且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反复穿刺等有创治疗有可能引起耳廓感染,严重者引起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终导致耳廓畸形[1].我科自2013年8月开始将静脉留置针加一次性5 ml注射器制作负压吸引器用于耳廓假性囊肿治疗,只需穿刺1次,外接5 ml注射器使囊肿内保持持续负压状态,留置5~9 d即可治愈,大大缩短了该病的治疗时间,达到恢复快、治愈率高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庆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咽部软组织内异物3例诊治体会

    作者:孙铭钏;陈建端;宋丽;宋乐铭;张琳琳;贾小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性聋患者佩戴助听器效果的评估

    目的:评估老年性聋患者佩戴助听器效果.方法:分别通过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OI-HA)和中等声强度(65 dBSPL)的言语识别率测试的方法,评估中、重度老年性聋患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助听前后,中度老年性聋患者的单音节词、安静及噪声下语句(SNR=5)的识别率改善值分别为31.15%、23.21%、44.11%,重度老年性聋患者的单音节词、安静及噪声下语句(SNR=5)的识别率改善值分别为37.51%、48.47%、50.17%,中、重度老年性聋患者助昕前后言语识别率平均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老年性聋患者IOI-HA整体得分均在15~34,对助听器使用效果满意度较高,且中度与重度老年性聋患者IOI-HA得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老年性聋患者对安静下语句聆听效果满意度高,对单音节词的聆听效果低,对噪声下语句聆听效果,中度比重度老年性聋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言语测昕是评估助听器效果的常用手段;IOI-HA耗时短、可操作性强,可作为评估助听器效果及满意度的主观手段,并且不受耳聋程度影响;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对佩戴助听器的预期效果及后期助听器调试有指导意义.

    作者:鲁宏华;陈鱼;王巍;王悦;陈太生;徐开旭;赵晖;程岩;马元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制颈部切口保护套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对于甲状腺手术来说,低领状弧形切口的开放手术仍然是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手术方式,绝大多数患者对于外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也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治疗身体疾病,还要兼顾心理需求及社会需求.颈部位于身体暴漏部位,其术后切口外形的好坏及愈合程度的良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以及对医生的信任,在手术过程中,拉钩对颈部切口的直接牵拉,电刀在处理过程中的意外烧灼,可能会引起皮肤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局部牵拉伤、烧灼伤.

    作者:周斌;黑虎;魏林;翟翼飞;秦建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Hsa-miR-93-5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sa-miR-93-5p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黏膜石蜡包埋组织中Hsa-miR-93-5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体外瞬时转染Hsa-miR-93-5p inhibitor化学合成物,采用MTS、Edu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活力、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Hsa-miR-93-5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1.148±1.141,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相对表达量为1.985±4.547(P<0.01).在中低分化、T3+T4期以及颈淋巴转移(N+)喉鳞状细胞癌中,Hsa-miR-93-5p高表达例数构成比为69.8% 、76.5%及89.5%,分别高于其在高分化、T1+T2及未发生颈淋巴转移(N0)中的构成比(P<0.05).体外抑制Hep-2细胞中Hsa-miR-93-5p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平板克隆能力、迁移及侵袭转移能力,同时使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并促进其凋亡.结论:Hsa-miR-93-5p可能是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重要的癌基因,体外抑制其表达可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表型,有望成为喉鳞状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之一.

    作者:张春明;高伟;王娜;刘瑛;赵沁丽;李莹;温树信;王斌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视频眼震图和耳蜗电图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视频眼震图(VNG)和耳蜗电图来预测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LHL)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长期随访的70例ALH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首诊时VNG和耳蜗电图的结果对ALHL的复发率和进展为梅尼埃病的比率进行评估.结果:29例(41.4%)ALHL患者复发,5例(7.1%)进展为梅尼埃病,首诊时有自发性眼震且SP/AP升高的患者中9例(81.8%)复发,高于无自发性眼震且SP/AP正常的患者(23.3%);伴有自发性眼震的患者中,5例(15.2%)进展为梅尼埃病,高于无自发性眼震的患者(0).结论:ALHL患者首诊时出现自发性眼震和SP/AP升高对判断其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郭向东;王庆林;梅祥胜;李莹;姚卫杰;杨晓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声带白斑的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李大鹏;柴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12-2015-12期间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患者共112例,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切口瘢痕形成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切口瘢痕形成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用于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效果较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总引流量少,切口瘢痕不明显以及患者满意度较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洪远;曾峰;程晓明;冯国立;李涛浪;方小玉;罗迤;罗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