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永;范飞;李文志;李斌斌;尤建军;王欢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Survivin、p53、Ki6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侧64例喉癌组织、26例喉癌前病变组织、34例声带息肉组织中Survivin、p53、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53、Ki67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9.4%、68.8%和65.6%,在喉癌前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5.4%、23.1%和15.4n,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8.8%、5.9%,三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urvivin、p53和Ki6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及3年、5年生存无关(P>0.05),TNM分期组间存在差异(P<0.05).Survivin、Ki67、p5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7、0.541和0.648,均P<0.01).结论:Survivin、p53、Ki67对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在喉癌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王菊香;杨宝良;裴士庚;王雪凌;张庆军;瞿峰;张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孙锋;吕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马晶;万浪;徐芬;岑瑞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温树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黄腾;尹丽;吴婧;顾佳佳;张楠;丁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患者上食管括约肌(UES)、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压力变化及食管动力学特点.方法:对44例咽异感症患者和23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根据RSI评分将44例咽异感症患者分为A组(无反流组,RSI< 13分,25例)和B组(反流组,RSI≥13分,1 9例).结果:A、B组UES平均静息压及平均残余压力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UES平均静息压及平均残余压力高于A组(P<0.05);B组LES平均静息压及平均残余压力均低于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A组与正常对照组间LES平均静息压及平均残余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食管远端收缩积分低于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A组与正常对照组间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异感症患者咽异感症状与UES压力增高相关,反流组患者咽异感症状与LES低压和UES高压相关.反流组患者的食管末部动力障碍,其蠕动力度减弱,清除食团及胃内反流物的能力下降.
作者:顾韵;钱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段清川;杜雅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80岁)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术后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采用Mohs显微描记技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游离植皮2例;局部皮瓣转移12例,包括旋转皮瓣6例,滑行皮瓣4例,鼻唇沟皮瓣2例;易位皮瓣4例.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皮瓣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治疗1个月后痊愈.随访6个月~2年,肿瘤无复发,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术式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年龄、肿瘤情况及全身状况等综合考虑.高龄患者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以简单易行、快捷、创伤小为宜.
作者:吕建刚;梁巧瑾;齐金星;吕梦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耳廓假性囊肿又称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既往多采用囊肿穿刺抽液包扎、局部注射硬化剂等保守疗法,但疗效差,治疗周期较长且易复发,常有耳廓局部炎症增厚等不良反应.近年来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该病多有报道,但单纯的局部囊肿切除易复发,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山莨菪碱等药物联合多功能电离子开窗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柏;颜培娥;崔丽华;潘现坡;张丽艳;李为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喉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5例经病理确诊为喉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学、CT、治疗、随访结果等特点.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4:1;声门上型占53.33%(8/15).15例患者中,1例单纯行气管切开术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放弃其他治疗;3例明确诊断后行放疗或化疗;其余患者根据病情行不同方式的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随访结果提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7.8%、27.5%,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结论:男性患者易罹患喉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其中以声门上型多见;其临床特点与喉鳞状细胞癌有差异,容易复发或转移;5年生存率不高,预后较差.
作者:谢华顺;闫燕;刘仲奇;马芙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TCSCs)移植对噪声性聋听神经损伤豚鼠耳蜗毛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将5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噪声暴露组(10只)和移植组(30只).移植组及噪声暴露组豚鼠均在白噪声下暴露1周,暴露结束后将转染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移植至豚鼠左耳耳蜗蜗轴处(右耳作为自身对照,注射相同体积的0.1% PBS溶液),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d和暴露后1、2及4周后的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骨髓NTCSCs,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转染EGFP的骨髓NTCSCs球团和细胞聚集现象,逐渐接近corti器和基膜;耳蜗切片中Nestin(+)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MyosinⅦa(+)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与噪声暴露前相比,移植组豚鼠ABR阈移小于噪声暴露组(均P<0.05).扫描电镜显示,噪声暴露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移植组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随着骨髓NTCSCs移植时间的延长,豚鼠ABR阈值得到明显改善.骨髓NTCSCs移植后可逐渐分化成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进而起到改善噪声性聋豚鼠听力的作用.
作者:张莹莹;梁耕田;刘莉;卢岭;刘金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顾文菁;汪欣;史金凤;祝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作者:陈犹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咽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特点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将2012-12-2014-12期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咽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国常模进行对照研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慢性咽炎患者的主观症状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特点及关系,以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咽炎患者心理有轻度损害者65例(65%),中度损害者14例(14%);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其他(睡眠、饮食)共5项因子高于中国常模,对病情有显著影响(均P<0.05);男性的强迫症状、焦虑评分高于女性(P<0.05);年龄更小者的躯体化和强迫症状评分更高(P<0.05);病程更长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评分更高(P<0.05);学历更低者的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更高(P<0.05).结论:慢性咽炎患者有轻度和中度的心理健康损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其他(睡眠、饮食)随病情的加重而严重;男性、年龄更小者、病程更长者、学历更低者是相对的高危人群.
作者:黄河银;何恒胜;吴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与HPV感染亚型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取31例喉鳞状细胞癌、52例癌前病变(29例声带白斑和23例喉乳头状瘤)患者的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切片,采用核酸分子水平的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和分型;以36例声带息肉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中HPV总阳性率为19.4% (6/31),声带白斑组中HPV总阳性率为0,喉乳头状瘤组中HPV总阳性率为65.2%(15/23),对照组均为阴性.HPV感染阳性的喉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检出的HPV病毒均为高危型HPV16亚型;HPV感染阳性的喉乳头状瘤标本中共检出HPV病毒有6个HPV亚型分布(3例HPV16,2例HPV45,4例HPV52,1例HPV18,8例HPV6,1例HPV11);个体有2种或多种亚型混合感染.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性别及其高、低危亚型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相关,但与高、低危亚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HPV检测对临床筛查喉癌和癌前病变及HPV特定亚型疫苗的研制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关琳琳;孙娜;孙广滨;方勤;孟洋;赵晓燕;孟令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耳鼻咽喉肿瘤手术造成的缺损有时需要修复,多数发生于下咽癌手术.目前可供下咽缺损修复的组织瓣种类较多,理论上讲应当根据缺损大小和部位选用相应或适合的修复方法,前提是外科医生能够掌握较多种类的皮瓣修复方法,患者才能有机会获得佳的手术效果.但是在大多数省级医院开展皮瓣修复工作并不满意,地区级医院甚至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修复工作.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显微血管外科技术瓶颈,一方面开展游离皮瓣要求显微血管外科技术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仍然缺少一定数量的病例以提供正常的学习曲线.
作者:张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感知汉语声调的能力,对比分析2种听力损失对声调感知的影响.方法:3组受试者参与该项研究工作,包括听力正常受试者1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14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25例.原始声调测试材料选取10个单音节,每个音节配4个声调,组成40个单音节词.分别由男女声进行多次录制,选取四声之间时长差别小于5 ms的80个单音节词做为终测试词,受试者根据听到的单音节词进行四选一声调识别测试.结果:听力正常受试者平均声调识别得分为(97.3±2.8)%,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平均声调识别得分为(88.0±9.9)%,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受试者平均声调识别得分为(65.7±17.1)%.听力正常者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者声调识别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者声调识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者的声调识别得分与其听阈阈值均呈负相关(r=-0.756、-0.546,均P<0.01).结论:伴随听力损失程度加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汉语声调识别能力均下降,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声调识别能力损失更为严重,且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点.
作者:王硕;董瑞娟;王媛;刘冬鑫;陈静;吴燕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舌根癌手术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以30例中晚期舌根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T2 N1M04例,T3 N1M07例,T3 N2M010例,T4 N1M04例,T4 N2M05例.原发灶手术方法:舌骨咽侧切开入路12例,下颌骨正中切开入路18例.全部病例均于术后4~6周放疗.结果: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5例,所有肌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口内皮瓣与周围组织部分分离,1例肌皮瓣局部组织坏死,均经局部换药后愈合.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5例,有1例肌皮瓣局部组织坏死,经口清除坏死组织至新鲜创面,二期愈合.18例保喉患者全部拔管.3年生存率为68%,局部控制率为87%.结论:胸大肌肌皮瓣和股前外侧肌皮瓣是舌根修复可选用的供区组织.有效和可靠的重建方法应首选胸大肌肌皮瓣,股前外侧肌游离皮瓣供区隐蔽,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但需要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
作者:蔡谦;彭解人;关中;梁发雅;韩萍;陈仁辉;黄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头颈部肿瘤类型多,主要发生于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的重要部位(如鼻腔、口腔、咽腔和喉).由于头颈肿瘤发病部位和头颈部解剖及功能的特殊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不仅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而且严重影响外形、美容和生理功能,其中主要的是吞咽、咀嚼、呼吸和发声功能等.目前,头颈肿瘤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目标是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大限度地减少致残并保留或重建功能,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与切除手术技术的发展同步,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的是尽可能恢复缺损所在部位的结构与功能.所以,头颈部修复的原则就是用小的手术创伤尽可能早期恢复结构、功能和美学要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头颈肿瘤手术切除与重要缺损的修复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李晓明;宋琦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