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博;王倩;张炳桢
陈达灿教授,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性病学组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泛省药品评审专家.
作者:廖勇梅;刘文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固表解毒合剂等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大鼠皮下注射15%干酵母悬液10mL/kg后立即以固表解毒合剂灌胃给药,同时以不同中药及阿司匹林为对照,于给药后1、2、4、6、8h测体温,求出各测定时刻体温相对于正常体温的变化值.结果:固表解毒合剂在给药后的1h体温升高不明显,且在4、8h可显著降低体温的升高(P<0.05~P<0.01).结论:固表解毒合剂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扶正固本的作用有关.
作者:李灿东;王瑞国;杜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查老平生精于攻读,勤于临证,深悟古典医籍之精髓,通晓临订辩证之精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研究及中医人才培养工作近60个春秋,坚持勤求古训,师古不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持偏执,敢于创新的治学理念,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学术思想.
作者:徐月英;尹远平;查杰;姜春梅;江红;查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研究掌叶大黄中主要成分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大黄延缓衰老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分别检测大黄中主要成分对O2的清除作用.结果:大黄中主要成分对O2的清除作用,依次为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结论:大黄所具有的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具有清除O2的能力有关.
作者:罗志毅;黄新;包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建国几十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中医药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相对于西医的发展势头仍显不足.尤其是近10多年来,由于现代科技及现代管理学的有力推动,西医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中医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相对缓慢.在这各行各业竞相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中医要发展,就必须总揽全局,从战略高度克服中医药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作者:胡相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桂枝茯苓丸组方方理、形成源流,以及近年来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进一步阐明桂枝茯苓丸治疗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作用机理,扩大其治疗范围.
作者:董德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寻常性痤疮的中医药物与针灸的治疗经验.方法:10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针药治疗组70例和针灸对照组30例.针药治疗组采用清上防风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针灸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药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对照组.结论:清上防风汤加减配合针灸可作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世钊;王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超过3亿,而我国将达3800万,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周吉银;周世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点.其中证候要素的提取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病机是证候及证候要素产生的根源.文章通过对中风病传统与现代病机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中风病临床常见的证候要素,为建立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推进中风病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聪;高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对照组46例,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P<0.0l,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高.
作者:诸伯星;杨大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灵魂,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哲学内涵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文章从五行名称的象理内涵,以及五行内涵的应用发挥角度,探讨了与四时时令气候、物候的深刻内在相关性,提出五行初可能源于古代天文历法指导下的四季认识.
作者:谭春雨;方力行;陶御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软脉煎对与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关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PDGF-A)mRNA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贴块法培养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VSMC),用药物血清学方法将药物血清作用于细胞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软脉煎5倍、10倍、20倍成人剂量组和舒降之10倍成人剂量组.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法测定各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软脉煎能够使家兔VSMCs PDGF-A链的mRNA表达降低并改变其超微结构.结论:肾中精气亏虚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补肾益气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原则.
作者:陈家和;顾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356例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结果出现急性脑积水者6例,慢性脑积水者35例.分析认为昏迷患者给以流质饮食、小便不利、高热是颅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因素,并从瘀阻清窍、脾虚水聚、肾阳不足膀胱失司、热毒壅滞四个方面对其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进行了分型探讨.
作者:赵新军;姜汝明;王德亮;孙登江;张恺;焉兆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解释学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日渐成为显学,成为人文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文中简要介绍了解释学的发展,及其在相关学科的应用情况;从解释学和<伤寒论>解读的起源和流变,及两者哲学视野的一致性等方面,讨论了解释学引入<伤寒论>解读的可能性;从思维方式,方法论和研究视野等方面,指出了解释学引入<伤寒论>解读的意义.
作者:张新亮;盖丽丽;李赛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中药配合放化疗和其它疗法共同治疗肿瘤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3个大的方面综述了抗肿瘤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主要作用机理,进一步阐明了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所发挥的多环节、多靶点效应.
作者:袁庆欣;张艳;宋婷婷;柳士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许多心理疾病是由于人们情志不调引起的,正确认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保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牛腊红;刘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家兔温病高热伤阴的动物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五汁饮组灌服五汁饮,以体温、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等作为相关性指标来观察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结果:五汁饮组发热高峰和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模型组造模3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与造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24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下降明显,与造模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汁饮对家兔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提示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可能与细胞保护有关.
作者:江凌圳;徐珊;王英;王绪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同时对治疗组的不同中医分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与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针刺方法同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治疗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经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不同中医分型的对比分析,发现湿热瘀滞型与冲任虚寒型的有效率高于其他两型,但无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针刺联合红藤败酱合剂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谢文霞;柳献云;董海欣;胡燕;江照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特点属风病,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主要为心络阻滞和心络痉挛.风药主要的治疗学机制为:祛除致病因素,急则治标、速止疼痛,活血通络,直接治血,宣畅气机,宣通阳气,风药调肝,风药治脾,但多为协同综合性治疗作用.并介绍验效方羌威合剂的应用经验及其现代药理学机制.
作者:王艳;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益肾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益肾颗粒中脂溶性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为考察指标确定佳工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结果为药料粉成粗粉,加75%乙醇5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2.5h为佳工艺.
作者:马丽颖;张铭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