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先天性喉软化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道)

吕颜露;黄琦;吕静荣;吴皓

关键词:喉软化, 先天性, 治疗, 声门上成形术, 喉喘鸣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喉软化的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度先天性喉软化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电子喉镜检查确诊,并依据喉软化分型采取相应的声门上成形术.结果:16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23周.14例行声门上成形术,2例伴气管软化者行气管切开术.声门上成形术后48 h喉喘鸣消失9例,呼吸困难解除6例,喂养困难消失7例.术后6个月随访,1例患儿因重症肺炎死亡,其余13例中喉喘鸣消失12例,改善1例;呼吸困难解除8例;喂养困难消失12例,改善1例.结论:声门上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重度喉软化所致的喉喘鸣、呼吸及喂养困难等症状,可作为重度先天性喉软化的首选外科治疗方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HPT的误诊原因和诊治策略.方法:收集2002-2012年13例PHPT患者的资料,分析其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2个月.结果:13例患者(12例甲状旁腺腺瘤和1例甲状旁腺增生)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血钙恢复正常,骨骼及泌尿系症状缓解.结论:PHPT首发症状多为骨型和肾型.PTH(血钙)升高、B超(CT)及ECT定位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组织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晓江;张世文;孙瑞梅;杨洁;任艳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强度甚低频电磁辐射对外毛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高强度甚低频电磁辐射作业环境中作业人群的职业暴露现状及其内耳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某高强度甚低频电磁辐射作业环境中作业人群为调研对象并将其分为长期暴露组(>5年)、短期暴露组(<5年)及对照组.应用电磁辐射场强仪和噪声分析仪对作业现场不同工作岗位的作业环境进行电磁辐射强度测试和噪声强度测试,观察作业环境的电磁污染和噪声污染现状.调研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所有调研对象均进行纯音测听(PTA)和DPOAE测试,对于PTA或DPOAE异常的研究对象进行ABR测试.结果:作业场所的电场频率为20 kHz,电场强度在21~38 kV/m,超出中国标准;噪声强度在52~65 dBHL(安全范围).问卷调查结果提示,长期暴露组中头痛、失眠、耳鸣的发生率明显升高;DPOAE检测结果显示,长期暴露组异常率高于其他2组;DPOAE检测结果显示,长期暴露组在676,933,3 616,5 130,7 253 Hz频率的幅值低于短期暴露组和对照组,而短期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别.对DPOAE异常的调研对象行ABR检测未发现异常.结论:该作业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已严重超出健康标准.DPOAE检测结果提示高强度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期暴露可能会引起外毛细胞轻度、散在的改变,有必要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

    作者:赵晶;孙建军;贾仲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喉疣状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喉疣状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喉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喉疣状癌的诊断较困难,需反复多次活检才能确诊.其病理表现为典型的鳞状上皮高度增生,基膜常不受侵犯,不发生远处转移,易局部复发.患者行部分喉切除术,随访4年余无复发.结论:喉疣状癌是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确诊有赖于病理专家与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手术是喉疣状癌主要的治疗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应尽量保留喉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丹;杨慧;朱远志;刘世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度先天性喉软化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道)

    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喉软化的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度先天性喉软化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电子喉镜检查确诊,并依据喉软化分型采取相应的声门上成形术.结果:16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23周.14例行声门上成形术,2例伴气管软化者行气管切开术.声门上成形术后48 h喉喘鸣消失9例,呼吸困难解除6例,喂养困难消失7例.术后6个月随访,1例患儿因重症肺炎死亡,其余13例中喉喘鸣消失12例,改善1例;呼吸困难解除8例;喂养困难消失12例,改善1例.结论:声门上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重度喉软化所致的喉喘鸣、呼吸及喂养困难等症状,可作为重度先天性喉软化的首选外科治疗方式.

    作者:吕颜露;黄琦;吕静荣;吴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O2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喉及喉咽部血管瘤18例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行CO2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喉及喉咽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成人喉及喉咽部血管瘤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支撑喉镜显微镜下CO2激光以非接触式扫描照射喉咽血管瘤至组织苍白萎缩,再按肿瘤大小,分别以不同量的平阳霉素分点均匀注入残留肿瘤组织内,至肿瘤组织稍肿胀.术后门诊随访7个月~5年.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咽喉部出血、术腔感染、喉头水肿等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经一次手术后咽喉部异物感完全消失,无痰中带血,肿块无复发;1例患者喉咽后壁瘢痕形成;1例患者术后4个月痰中带血现象重新出现,检查见血管瘤复发,再次CO2激光治疗后随访3年无复发现象,症状消失.结论:CO2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喉及喉咽部血管瘤具有治疗部位精确、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的特点,术后患者反应轻、感染风险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燕;邓仁跃;屈季宁;陶泽璋;华清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用于鼾症患者气管插管的比较

    目的: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Macintosh直接喉镜(MDLS)2种插管设备对鼾症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Ⅲ级择期行鼾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GSVL组和MDLS组(每组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GSVL、MDLS经口气管插管,记录2组声门显露情况、气管插管时间(面罩通气结束至气管插管成功即刻的时间)、气管插管操作的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及HR的变化.结果:声门显露情况GSVL组优于MDLS组;气管插管时间MDLS组为(27±11)s,GSVL组为(26±1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相比,2组患者T1的MAP降低(P<0.05),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的MAP增高、HR增快(P<0.05); T4的MAP下降,但HR仍增快(P<0.05);组间比较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VL与MDLS相比,有利于改善鼾症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声门显露,从而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但GSVL在预防气管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作者:柯晋源;徐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亚砷酸联合顺铂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DAPK的影响

    目的:研究亚砷酸(As2O3)联合顺铂(DDP)对人鼻咽癌CNE-2Z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的影响.方法:建立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s2O3组、DDP组和As2O3加DDP组,比较各组的抑瘤作用;并对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APK的表达.结果:As2O3和As2O3加DDP均能显著抑制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上调DAPK的表达.结论:As2O3可抑制人鼻咽癌CNE-2Z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与诱导人鼻咽癌CNE-2Z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上调DAPK的表达相关.As2O3与DDP联用可起协同作用.

    作者:黄雪琴;王晓刚;胡俊丽;周慧;周克元;张月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或肌皮瓣修复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应用胸三角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19例颈部不同大小、深浅的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结果:19例患者中12例胸三角皮瓣和7例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1例胸三角皮瓣因远端伤口愈合不良,经过清创、换药后伤口Ⅱ期愈合.随访1~10年,皮瓣和肌皮瓣存活良好,无皮肤溃疡的再次发生.结论:应用胸三角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疗效满意,可有效预防溃疡复发.慢性放射性溃疡保守治疗效果差,因此预防其发生更为重要.

    作者:陈伟雄;王跃建;张剑利;何发尧;朱肇峰;汤苏成;罗素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下咽癌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目的:探讨下咽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横纹肌肉瘤,术后行放化疗,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无复发.结论:下咽癌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临床特点,需与肉瘤样癌、喉癌的放疗反应等相鉴别.下咽癌肉瘤的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对局部晚期、术后残留、肉眼切除范围欠安全的头颈部癌肉瘤患者应行放疗并及时随访.

    作者:郭永伟;严文洪;赵霞;高海河;周仲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9例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比较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69例不同分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32例,常规放疗组37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0~2.12 Gy/次,33~35次;常规放疗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 40~60 Gy/(20~30次),耳前野补量至鼻咽区DT70 Gy,颈部预防总量为DT 50~55 Gy.结果:调强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口干发生率分别为9.38% (3/32)和94.59%(35/37),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6.25%(2/32)和72.97%(27/37),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较,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调强放疗.

    作者:钟海林;陈国谋;林丹平;陈国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基因学研究进展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在整个头面部先天性畸形中仅次于唇腭裂而位居第二[1].外耳与中耳的畸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作为全身性综合征序列征状在耳部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随着基因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针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致病基因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基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有助于理解外中耳发生、发育的相关机制,为进一步发现新的致病基因提供线索.

    作者:王大勇;王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精细囊外解剖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囊外解剖法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4例次)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精细囊外解剖法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结果:患者术后均无低血钙症发生,明确找到喉返神经;1例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其余均无喉返神经损伤.结论:精细囊外解剖法安全有效,值得在甲状腺手术中推广.

    作者:董雅萌;袁浩展;蒋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弥漫硬化型和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黏蛋白1和p6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黏蛋白1 (Muc1)和p63蛋白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及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DSVPTC(实验组)、30例CPTC(对照组)中Muc1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实验组和对照组中Mu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23/30)和53.33%(16/30),SP染色表现为细胞膜或细胞质内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在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和43.33% (13/30),SP染色表现为细胞核内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15/30)和20%(6/3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病例中,有颈淋巴结转移组(21例)和无颈淋巴转移组(39例)中Mu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18/21)、53.85%(21/3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 (20/21)、43.59% (17/3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uc1和p63蛋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30、0.386,均P<0.05).结论:①Muc1、p63蛋白在DSVPTC中高表达,在CPTC中相对低表达;确诊时DSV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CPTC高,提示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恶性度较高的一种亚型.②Muc1 、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促使PTC的进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PTC恶性行为的预测因子.③Muc1和p63协同作用可能共同促进了PTC恶性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

    作者:郝亚琳;金城;王家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及喉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喉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鼻、喉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放疗1例,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例.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1~84个月;2例术后复发,2例术后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手术指征而行放、化疗.3例出现局部复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肝或肺转移.至末次随访,4例死亡,2例无瘤生存.结论:鼻、喉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组形态、预后各异的病变,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特点、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CT及MRI检查有助了解病变的范围及性质.不同病理类型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古庆家;李静娴;冯勇;樊建刚;何刚;朱鸿;周水洪;汪审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