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应;朱正志;彭德峰;王东风
目的:探讨鼻整形术后感染导致鼻组织缺损行早期皮瓣修复的可能性、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11例鼻整形术后感染患者,依照鼻整形手术亚单位原则,共行15例次早期皮瓣修复.缺损类型包括鼻背、鼻尖、鼻尖瘘孔;缺损面积1.5 cm×1.2 cm~2.0 cm×2.5 cm,瘘孔直径0.6 ~0.9 cm.皮瓣类型包括鼻背瓣、菱形瓣和鼻小柱鼻尖瓣.观察修复后早期出现的鼻部结构改变及手术效果维持情况.结果:15例次皮瓣均Ⅰ期愈合.随访4~27个月,鼻外形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在色泽、质地、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匹配良好.2例鼻尖出现结构不对称,行皮下注射填充后解剖结构恢复.结论:依照鼻整形手术亚单位原则,早期合理选择个体化皮瓣修复方式,可获得较好的鼻功能性及美学效果,恢复患者社会生活交流能力.
作者:王成元;杨大章;李石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Met-siRNA体外对喉癌细胞株生长、运动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pSilencer2.0/c-Met-shRNA转染人喉癌细胞株Hep-2,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效率,筛选出抑制效果好的c-Met-siRNA序列;通过MTT法、运动实验及侵袭实验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运动及侵袭能力.结果:pSilencer2.0/c-Met-shRNA转染人喉癌细胞株Hep-2后,c-Me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的生长、运动及侵袭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c-Met-siRNA能成功下调靶基因的表达,并能显著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运动及侵袭,是潜在的喉癌治疗新方法.
作者:谢治年;姬长友;陈继川;王宜南;关力谦;李洪涛;张民;杨俊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验证功能性嗓音障碍矫治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1例声门闭合不全的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进行系统的嗓音矫治,采用声门噪声能量(NNE)作为声门闭合程度的检测和监控指标,分别采集基线期(A)和处理期(B)数据,用A-B设计的单一被试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嗓音矫治后,患者的NNE值显著降低(P<0.01),主观评估患者的嘶哑声和气息声有明显改善.结论:系统的嗓音矫治方法对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的嗓音功能恢复有效.
作者:王飞;郑钦;黄昭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头颈部淋巴系统十分丰富,与头颈部肿瘤的转移有密切关系.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1].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浸润范围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有时即使很小的原发肿瘤也常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对于有明确临床淋巴结转移者,通过施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可使患者生存率有很大的提高.但对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 (cN0)患者,由于临床影像学手段无法准确诊断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所以是否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及手术时机尚无统一意见.
作者:倪荣生;高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根良性增生性肿物的疗效.方法: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包括舌根扁桃体肥大、淋巴管瘤及乳头状瘤等舌根良性增生性肿物患者50例.对术后疼痛、出血及疗效等进行观察,术后随访16~32个月.结果:均一次性完整切除舌根良性增生性肿物.术后均无明显疼痛主诉.术后当天即可进食.术后无发声及呼吸等功能障碍.咽部异物感等主观症状VAS评分从术前的(81.5±9.6)分降至术后的(13.5±3.9)分(P<0.01).临床治愈率96%,显效率4%,总有效率100%.均无复发.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根良性增生性肿物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庆丰;刘得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癌基因AKT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0例LSCC组织、28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AKT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KT2在LSCC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34/60)和14.3%(4/28),在正常喉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L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均P<0.05);AKT2的表达与LSCC发生部位、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T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KT2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LSCC发生及侵袭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陈应超;何源萍;张少容;李里香;朱新华;刘月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癌,其发展缓慢,生存期长,死亡率低,但颈淋巴结转移常见.对于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及清扫范围一直有争论.现对2003-01-2007-06我院48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其外科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圣应;朱正志;彭德峰;王东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常有伤口裂开现象发生,导致咽部结构毁损和疗效降低.2006年起我们改进消毒和手术等方法,伤口裂开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力学;赵波;金娜;娄丽娜;石立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科2005-10-2007-04对12例上气道多平面阻塞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实施同期联合应用多个平面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华;陈刚;孙江红;李亮;温妮热;王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翼腭窝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新鲜尸头采用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翼腭窝进行解剖,观测手术径路中重要标志及穿经血管神经结构,并观测翼腭窝内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①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复杂,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变异较大;②蝶腭孔、眶下管、圆孔和翼管是翼腭窝重要骨性标志,同时翼腭窝可作为进入颞下窝和蝶窦的通路.结论:①熟知翼腭窝及其周围恒定的解剖标志可保持方向感,提高手术安全性;②鼻内镜下经鼻腔外侧壁入路可充分暴露翼腭窝,视野清晰,术中对重要神经血管控制较好,可根据病变范围变通手术径路;③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可进入翼腭窝临近区域,处理临近区域病变.
作者:敖勇;张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方法:用鼻声反射和前鼻主动测压法对22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测试, 其中 3例行双下甲成形术,1例由于单侧鼻腔完全阻塞术前未能测出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数值,2例宽敞侧鼻腔行右下甲成形术,予以排除.后纳入实验组狭窄侧鼻腔18侧,宽敞侧鼻腔16侧.记录鼻腔小横截面积(NMCA)、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0~5 cm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鼻测压结果:偏曲侧鼻腔的吸气有效阻力术后比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宽敞侧吸气有效阻力术后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声反射结果:偏曲侧鼻腔收缩前,0~5 cm NCV和NMCA术后比术前明显增大,DCAN明显前移,3项指标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宽敞侧鼻腔收缩前,0~5 cm NCV术后比术前轻微增大,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DCAN较术前后移,3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后,0~5 cm NCV术后比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偏曲侧鼻腔的功能和几何形态有明显改善,对侧宽敞侧鼻腔的通气功能和几何形态无明显恶化.
作者:韩锦华;王彤;臧洪瑞;刘承耀;王鸿;张永杰;李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2002-2007年我科对389例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其中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软腭麻痹,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例1 男,8岁.因反复发热、咽痛、入睡后打鼾4年余入院.体检: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
作者:杜玉锐;唐建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具有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增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构建布有甲状腺正常组织、腺瘤组织、有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组织共71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C、VEGF-D的表达.结果:VEGF-C和VEGF-D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 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癌(P<0.05)和良性甲状腺腺瘤(P<0.0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质内.VEGF-C、VEGF-D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VEGF-C,D通过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淋巴管生成,有利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作者:骆华杰;李吉平;杨腾飞;王家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喉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原发于喉部的特殊类型癌,较为少见.本文报告2例喉神经内分泌癌并结合文献复习, 对喉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特征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范宇琴;刘立中;阿依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气管切开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及常规手术之一,其功能已从单纯解除气道阻塞的急诊手术发展成为辅助脑外科、胸外科、神经内科及用于机械通气支持等的预防性手术.多数情况下,接受常规训练的医师均能顺利实施和完成气管切开术,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气管切开困难或失败,若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对困难气管切开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以大限度避免和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本文就困难气管切开的原因和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作者:陈祖尧;覃纲;梁传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疗法对HNE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含益气解毒颗粒原方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的影响.结果:原方组和解毒组分组药物血清作用48 h时,细胞增殖活性低;而益气组分组、养阴组分组和其他组分组药物血清作用72 h时细胞增殖活性低.15%原方组药物血清对HNE1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率达到67.68%.结论:原方及其拆方组药物血清对HNE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以原方效应为明显,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作者:胡彬雅;田道法;何迎春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