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目的:提取柴胡果实精油并分析其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革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提取柴胡果实的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精油的提取率为6.60%(V/W),确定了73个化合物.结论:首次采用超临界革取法从柴胡果实中提取精油,精油的提取率是柴胡根的3倍多,亚油酸、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4.85%、16.63%、2.64%、1.81%,植醇、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作者:刘玉法;阎玉凝;刘云华;武莹;魏太明;杨瑶君;贾红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进一步研究阳和汤的组方原理,探讨其对后世临床组方用药的启示,本文就其方义、功效以及所针对的病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该方组方配伍科学,用量配伍精确独到,在治疗病机、主治功效、组方原理上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运用云南中医学院孟如教授之经验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季广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法: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和尼氏体染色方法,比较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数明显降低.
作者:林海;张壮;孙塑伦;崔巍;高颖;闫颜芳;赵彦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散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介绍该制剂的处方、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复方青黛散治疗口腔溃疡总有效率98%.结论:该制剂临床疗效较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刘煜;孟繁珍;李野;胡连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只14周龄WKY大鼠为阴性对照,32只1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尾动脉法测血压、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复方七芍降压片能够降低SHR血压、LVMI、血浆及心肌AngⅡ.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能有效地降低SHR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其作用机制与复方七芍降压片降低心脏局部AngⅡ、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代谢有关.
作者:谭元生;谭胜真;宋雪云;唐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999年-2003年,笔者自拟方治疗2型糖尿病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6~50岁8例,50~60岁12例,60~70岁20例,7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57.2岁;病程10年以上者7例,5~9年18例,1~5年16例,1年以下5例;合并症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12例,脑梗塞6例,末梢神经炎1例,高黏、高脂血症17例,眼底病8例.
作者:涂远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酸枣仁与其伪品滇枣仁FTIR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分别测定酸枣仁与其伪品滇枣仁生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KBr直接压片法测定所得的图谱,在1800~960cm-1间,酸枣仁与其伪品的红外吸收峰的峰数、峰位、峰形和峰强等,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酸枣仁与滇枣仁的重要区别.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红外图谱具有特征性和指纹性,且谱峰显著,可为酸枣仁与伪品滇枣仁的真伪鉴别提供红外光谱的鉴别指标.
作者:李彦文;周凤琴;王丽萍;任小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重,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作者:王耀献;王秀梅;刘尚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水蛭作为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其临床应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功效卓越而倍受历代医家的青睐.世界上的蛭类有数百种,在我国约有60多种.
作者:刘君;杨松松;栾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降糖片对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大鼠模型,用益气降糖片治疗10周.结果:益气降糖片2g/kg组、4g/kg组、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血糖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益气降糖片4g/kg组血糖下降值与2g/kg组、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益气降糖片2g/kg组、4g/kg、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体重增加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益气降糖片4g/kg组体重增加值与2g/kg组、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益气降糖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增加糖尿病大鼠体重.
作者:徐秋香;张奎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营通气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醋酸扭体法诱导小鼠疼痛模型;用二甲苯、鸡蛋清作致炎剂引起小鼠炎症模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用外力打击致家兔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结果:和营通气片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的耳廓肿胀及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踝肿胀;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并促进家兔急性软组织挫伤修复.结论:和营通气片具有镇痛、抗炎、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张朝驹;李孝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中药吸收后不同浓度血清对离体大鼠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2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补肾健脾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机制.材料方法:采用胶原-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新生大鼠的成骨细胞(rOB),用改良钙钻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鉴定rOB;以补肾健脾药物吸收后药物血清,加入体外培养的rOB中进行培养,分别以RT-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OB的Srna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健脾吸收后药物血清可上调rOB的Smad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补肾健脾中药通过诱导rOB TGF-β1的信号转导分子Smad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促进rOB的增长与分化.
作者:任艳玲;郑洪新;杜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肺颗粒联合化疗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ⅡA-ⅢA(偶然性)期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肺颗粒加化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学治疗,观察疗效、血常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数为11例,占28.95%;对照组为16例,占53.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用益肺颗粒能减轻化疗后血白细胞的下降,提高NK细胞活性及CD4值,使CD4/CD8比值趋于正常(P<0.05,或P<0.01).结论:益肺颗粒联合化疗预防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良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提高免疫机能,保护骨髓功能,调动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有关.
作者:张志娣;黄挺;杨少山;张建刚;黄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概述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减退有关,是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理改变可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及大、中、小、微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因此其并发症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作者:陈大舜;董克礼;陈泽奇;葛金文;周德生;唐晨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兴灵汤对正常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万艾可组、男宝组、兴灵汤组,每组10只,连续用药15天.检测正常大鼠血清Leptin、FSH、LH、T的含量.结果:男宝和兴灵汤可降低血清Leptin、FSH、LH,升高血清T.
作者:刘建荣;魏桃兰;周安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了解邓铁涛教授提出五脏相关理论的历史背景,学习其内涵,试图将其分解为心脾、肝脾、脾肾、肝肾、肺脾相关五个模块,分别配以其擅长诊治之冠心病、肝硬化、重症肌无力、高血压病、慢阻肺等五个病症为载体,以临床调研、病例对照及实验研究三种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在这种思路上诠释五脏相关的本质,论证其客观存在性,并用以指导临床.
作者:陈凯佳;邓铁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而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久治不愈转化形成,主要病理机制是脾肾两脏受损湿毒浊邪内停.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纳气,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两者生理上互根互用,病理上互损互衰,久之则形成脾肾两虚,阴阳俱虚并见,因此在治疗上补脾益肾,是施治原则,临床准确辨证、精选方药,获效显著.兹刍议于下.
作者:郭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近10年来对多种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观察,从约5000多例次实践中总结出8型中医证治和中西医结合对有关病例的病证诊断、治疗及4级疗效评定的整体医学模式,使有利于改进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而有效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就近十年内国内外对抑郁、焦虑症的研究状况,对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抑郁、焦虑症做以综述.
作者:张迎春;何红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