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体微循环弹性腔模型与模型参数估计

刘静纨;陈建慧;罗志昌

关键词:弹性腔模型, 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 参数估计
摘要:为了定量分析容积脉搏血流与微循环的关系,首先建立起一个微循环的弹性模型腔,并把它加到原来的双弹性腔模型上,组成一个扩大的心血管双弹性腔模型.然后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输入输出的实际检测,估计出不同年龄人群的微循环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及不同的模型参数可以计算出不同微循环生理状态下的容积脉搏血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完全一致.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微循环弹性腔模型与模型参数估计

    为了定量分析容积脉搏血流与微循环的关系,首先建立起一个微循环的弹性模型腔,并把它加到原来的双弹性腔模型上,组成一个扩大的心血管双弹性腔模型.然后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输入输出的实际检测,估计出不同年龄人群的微循环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及不同的模型参数可以计算出不同微循环生理状态下的容积脉搏血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完全一致.

    作者:刘静纨;陈建慧;罗志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特征优化在表面肌电模式识别中的作用

    肌电信号是与神经肌肉活动有关的生物电的体现,其应用已逐步深入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肌电信号模式识别是肌电应用的基础.本文在表面肌电模式识别中引入了特征优化环节,并讨论了其作用.通过对7个志愿者的实验研究表明,采用特征优化情况下,动作平均辨识率可提高近12%.结论表明,在没有增加原始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合适的特征优化处理可提高特征的可分性,从而提高动作模式的辨识率.这说明了特征优化在肌电信号模式分类中有重要作用,对其在康复控制等实际应用场合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鄢达来;周兆英;熊沈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展览会暨研讨会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MRI图像中颅骨不连续外轮廓的多分辨率提取

    目前,许多医学图像处理(例如图像三维重构,图像建模,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等)都需要进行图像的边缘提取,因此边缘提取方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轮廓闭合图像的边缘比较容易提取,而解剖和外伤等原因造成轮廓不连续时边缘提取比较复杂.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着手医学图像不连续边缘提取方法的研究,国内的有关研究仍少见报道.本课题以脑图像为例,试图综合运用多分辨率法与八邻距距离转换法来提取脑图像的不连续外轮廓.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在提取不连续脑图像的边缘时快速有效,同时可以去掉高频干扰,有利于图像的配准.

    作者:童隆正;张旭良;刘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电信号QRS波的识别算法及程序设计

    实现心电图QRS波检测的算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了一种算法,即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可以将QRS波从高P波、高T波、噪声、基线漂移和伪迹中分离出来.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5.0编程实现算法.使用该方法对MIT/BIH心电数据库中带有严重基线漂移和噪声的心电信号进行处理.对QRS波的识别率高达99.8%.文中给出程序设计要点和程序流程图.

    作者:姬军;董秀珍;王海滨;漆家学;王丹;张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冲击图的雷达式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检测人体心冲击图的全新技术.该技术运用多普勒雷达原理,采用低功率(P<1mW)毫米波(λ=8mm)为探测信号,探测距离S>10m.在检测对象着各类衣服,处于不同姿势、不同的天线照射角度等情况下,该技术均可较高质量的非接触、无约束检测到人体心冲击图.该研究为临床监护、家庭保健监护、灾害救护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作者:王健琪;王海滨;杨国胜;荆西京;杨波;董秀珍;邱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P 78354A监护仪过压保护电路的检修

    作者:高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种袖带波动信号无失真提取的方法

    对人体生理信号进行无失真提取是生物医学测量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这种无失真的信号是后续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的重要基础.在波动法血压无创测量技术中,袖带内的压力信号是由变化范围很大的由于放气造成的斜坡信号和袖带下由于动脉波动造成的较小的波动信号叠加而成.在传统方法中,为了通过袖带压力的变化提取动脉波动信号,采用了滤波技术,这种方法将低频的斜坡信号滤除的同时,也将波动信号的部分成分滤掉,因此造成了提取的波动信号的失真,严重影响了后续信号处理方法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一种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结合的用于无失真提取袖带波动信号的方法.经实验,该方法能够无失真地提取袖带波动信号,从而为对袖带波动信号进行更深入的后续分析打下了基础.

    作者:赵富强;任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无电极的方法测量人体生理信号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两种比较成功的用无电极的方法测量睡眠时的生理信号的方法,静电荷灵敏床垫(SCSB)和充气式微动灵敏床垫(MMSM)的测量原理.SCSB的是一种由两个金属极板和活性层形成的电容式床垫,人体的微小动作可以引起SCSB床垫产生形变,从而导致活性层中电荷分布的变化,这些静电荷的分布变化可以引起两个金属板间电压的改变,记录两端的电压变化可以反映Ballistocardiogram(BCG)、呼吸等信号;MMSM是一种充气床垫,整个床垫分为四个独立的气袋,分别感受人体头部、胸部、腹部、和下肢的动作,人体的微弱动作信号(心跳、呼吸)可以引起气袋中压力的变化,利用压力传感器记录该部位的脉搏和呼吸信号.后讨论了用后一种方法分析睡眠结构的可能性和应用前景.

    作者:周玉彬;俞梦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种用于心室晚电位逐搏检测的时序自适应滤波器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心室晚电位逐搏检测的时序自适应滤波器.目的用时序自适应滤波器取代心电信号的叠加平均来提高心室晚电位信号的信噪比,以便进行心室晚电位的逐搏检测.方法先从理论上论证时序自适应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实验来证实时序自适应滤波器能提高心室晚电位信号的信噪比.结果时序自适应滤波器能有效地降低信号中的随机噪声,滤波后心室晚电位信号得到了相对增强.结论时序自应滤波器能有效提高心室晚电位信号的信噪比,可用于心室晚电位的逐搏检测.

    作者:王忠友;吴水才;林家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基于电机参数的叶轮式人工心脏输出流量的无创性测量

    临床应用中,对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进行及时、精确的检测十分必要,但实现起来却比较困难.针对江苏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叶轮式人工心脏,提出采用驱动电机参数(功率和转速)间接测量血泵输出流量的方法,从而避免引入传感器探针,降低测量装置的复杂性,减小感染机会.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测量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精度,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李岚;曾培;茹伟民;袁海宇;封志刚;钱坤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特征信息的研究

    首先比较了脉搏压力和容积脉搏血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微循环模型详细分析了容积脉搏血流的信息特征,它包含直流和脉动分量两部分.其中,直流分量给出有关总的脉搏血流的信息,而与心率同步的脉动分量与微循环有关.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心血管血流参数无创检测与监护仪器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罗志昌;张松;杨益民;李旭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医学图像数据库

    0 引言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医学成像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医学图像变的越来越数字化和多样化;新出现的技术包括诊断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波谱(MRS)、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数字血管减影(DSA)、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磁源成像等等.传统的X射线或计算机放射线照相(CR)仍被广泛用来检查颅骨、乳房、腹部和骨骼,这些无格式的X射线胶卷现在也可以用许多胶片数字化方法,如激光胶卷扫描仪、电晶体照相机和视频照相机,转换成数字格式以便处理和归档[1].

    作者:庄海红;唐庆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家庭监护网医院监控中心的设计

    在家庭心电图和血压监护网中,医院监控中心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作者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和多进程并发方式实现对多个家庭用户的不同类型数据(心电图和血压数据)的接收、实时显示、存储和控制信息的回送,并设计了历史数据图形回顾窗口,为医务人员的诊断提供了方便.本系统在澳门山顶医院和清华大学医院的成功使用表明,监护中心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张永红;白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道阻抗血流图检测新方法

    随着阻抗血流图临床应用的深入和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流图检测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的多道血流图检查方法采用了一个公共的、以快速切换方式分时工作的恒流源,解决了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恒流源可能引起的信号混淆和干扰问题.新型血流图检测方法还应输出阻抗和导纳两套波形及测量参数,便于临床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选择使用,或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在血流图分析方面要包容更多的算法,可对心、脑、肺、肝、肾及肢体等器官进行血流图测量,分析,打印相应的报告,并为系统的功能扩充留有余地.

    作者:沙洪;李穗;崔云莉;安源;林国京;王妍;任超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医学超声图像低码率环境下的编码技术研究

    针对医学超声视频的结构和特点,并结合小波变换压缩编码技术,实现了低比特率环境下医学超声图像序列的渐近式传输.实验结果证明这种编码方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伍长庆;王志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型两用灭菌灯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根据空气冷热交换层流原理设计的一种两用紫外线灭菌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它的应用扩大了紫外线灭菌灯适用范围.

    作者:汤黎明;于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种在PC上实现三维医学图像实时旋转的方法

    实时旋转是三维医学图像显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巨大的显示数据量使实时旋转在普通微机上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旋转与显示分离技术,采用先旋转,而后再显示的方法,巧妙解决了该问题,使得大数据量的三维医学图像在普通微机上实时旋转成为可能.

    作者:李修往;于伟琦;李树祥;周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褪黑激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血流变学影响及其机制

    采用递增皮下注射(SC)吗啡5天后,经纳络酮催瘾建立吗啡戒断模型,由眼内眦取血测定RBC变形能力(ED)、血液粘度(VIS).结果表明,吗啡戒断大鼠E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VIS明显升高,褪黑激素(Melatonin,MT)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ED下降和VIS的升高.另外向正常大鼠血中直接加入不同剂量的吗啡、去甲肾上腺素(NE)、环磷酸腺苷(cAMP)也可使ED明显减小,而加入MT则可使ED明显增加,VIS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由此可见MT对吗啡戒断大鼠ED和VIS均有改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MT对RBC的直接保护作用,也可能是抑制由戒断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G蛋白-cAMP系统亢进而发生的.

    作者:刘秀平;李玉梅;邱学才;李静;扬彦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SRF618S型产科中央监护网络系统

    本系统由中央监护站、胎儿监护仪、家庭胎监仪和通讯控制设备等组成,由一台中央监护站同时管理医院内、外两个监护网络.医院内部网络以485总线专用电缆联网,实现了产科多床位孕产妇集中监护和全过程监护;医院外监护网络即远程监护系统,基于公共电话网实现家庭胎儿监护仪与医院中央监护站的连接,将传统胎儿监护技术带入孕妇家庭和社区医保所.设计了内置电路的胎心监护探头和独特的信息处理算法,成功地解决了胎儿监护仪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问题;特别是家庭胎儿监护仪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性能可靠,使胎儿监护技术的家庭化成为现实.设计了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包括多种监护曲线自动评分法、产程图描记和围产保健管理等功能.

    作者:陆尧胜;王会进;刘光昌;刘伟平;冯斌;容敬波;康忠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